北京中醫藥大學吳志生研究員、王琦院士、鄭燕飛副研究員團隊,在《藥學學報》英文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發表了一篇中醫藥名醫名方關鍵質量屬性智慧辨識策略研究性論文:基于SCF/c-kit和TRPV1生物傳感的五味子甲素調節少弱精子癥自噬和凋亡相互作用的新發現。這篇論文交叉繼承,思路新穎,是前沿技術在中醫藥機制發現的重要體現!
少弱精子癥是男性不育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團隊前期研發的黃精贊育膠囊(新藥證書:Z20010103)是中國第一個治療男性不育的中藥新藥。然而,其關鍵質量屬性和作用機制解析仍存在巨大挑戰。
該文首先構建了少弱精子癥動物模型,研究發現黃精贊育膠囊關鍵質量屬性五味子甲素在對少弱精子癥療效顯著,不僅能顯著提高A、B級精子數量、精子密度,且對精子活力有顯著改善。進一步,構建了干細胞因子 (SCF)、受體酪氨酸激酶 (c-kit)和瞬時受體電位香草醛1 (TRPV1)生物傳感器,檢測限達2.787×10–15 g/L,定量限達1.0×10–13 g/L,定量范圍涵蓋5個數量級(0.1 pg/L至1.0 ng/L),基于此,成功研制了少弱精子癥凋亡-自噬串擾機制的關鍵質量屬性和潛在關鍵靶點智慧辨識技術。以此技術為支撐,通過SCF/c-kit生物傳感集成體內機制驗證,發現五味子甲素可與c-kit形成SCF/c-kit系統類似物(KD達5.701×10–11 mol/L),抑制生精細胞凋亡并刺激生精細胞恢復精子生成能力。進一步,五味子甲素與TRPV1和SCF/c-kit系統的相互作用表明,五味子甲素通過增加p-Akt/Akt,促進mTOR的產生,減少生精細胞過度自噬。這表明五味子甲素作為關鍵質量屬性,通過靶向SCF/c-kit和TRPV1協調自噬-凋亡串擾作用,從而發揮少弱精子癥治療作用。
綜上,這份研究通過生物傳感的自噬-凋亡串擾機制研究集成體內機制深入探索,提供了一種基于生物傳感技術的中藥復方關鍵質量屬性和潛在關鍵靶點智慧辨識策略,避免了單方面機制研究的局限性,標志著對復雜生物過程中關鍵質量屬性和潛在關鍵靶點機制探索的一個重要突破。
Novel discovery of Schisandrin A regulating the interplay of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in oligoasthenospermia by targeting SCF/c-kit and TRPV1 via biosensors
Lijuan Ma, Boyi Li, Jinchen Ma, Chunyuan Wu, Nan Li, Kailin Zhou, Yun Yan, Mingshuang Li, Xiaoyan Hu, Hao Yan, Qi Wang*, Yanfei Zheng*, Zhisheng Wu*
Acta Pharm Sin B 2023. https://doi.org/10.1016/j.apsb.2023.01.004
作者簡介
王琦,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第四屆中央保健委員會會診專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首席科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一級教授)、主任醫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體質與治未病研究院院長、王琦書院院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體質學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體質辨識重點研究室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發現并證實中國人的九種體質,發起九體醫學健康中國計劃,構建并完善中醫體質學、中醫男科學、中醫藏象學、中醫腹診學、中醫健康醫學、中醫未病學六大學術體系,開拓中醫原創思維新領域。先后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18項(包括“973”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9項,二等獎7項,發明ZL20項,研發國家新藥2項。主編專著67部,以第一或通信作者發表中文論文498篇,SCI論文38篇,H指數58,他引20,030次。先后培養博士后20名、博士研究生77名、碩士研究生66名,國家級學術傳承人10名,各省市師承人員98名,各省市訪學研修人員11名。曾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首都勞動獎章、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成就獎、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第八屆樹蘭醫學獎、科技部全國科技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負責人等榮譽。
吳志生,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國家優青、國家青年岐黃學者、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優秀青年、北京市科技新星。致力于中藥制造質量控制與名方新藥創制交叉學科,形成了中藥制造測量學、中藥制造信息學等研究框架。主編《中藥制造測量學》專著,研究成果入選“ 2021年度中醫藥十大學術進展”,牽頭團體標準已公布,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國家自然科學優青等十余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20余篇,包括在Green Chemistry, Bioresource Tech, J Control Release, Biosens. Bioelectron,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等SCI論文60余篇,著作7部,申請ZL40余項。領銜獲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最美抗疫先鋒團隊,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最美科技工作者、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青年創新獎、中國藥學會以嶺生物醫藥創新青年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陸婉珍近紅外青年獎,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青年科技獎等。
鄭燕飛,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澳門大學訪問學者,師從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教授。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體質與治未病研究院書記,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團隊《中醫體質治未病傳承創新團隊》核心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體質辨識重點研究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王琦名醫傳承工作室、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王琦名醫傳承工作站骨干成員。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會副秘書長兼常務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過敏性疾病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兼常務理事、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生殖醫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男科分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委員會常務委員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通訊評審專家,《中華男科學》雜志編委,Frontiers in Chemistry、Journal of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Exploration of Drug Science、中醫雜志英文版、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等雜志審稿專家。主要研究方向:中醫男科生殖與體質轉化應用研究。主持并參與國家、省部級課題等20余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基金課題2項、北京市自然基金課題1項,主持其他課題7項,以骨干參與科技部新冠肺炎應急專項1項、國自然重點2項。發表論文50余篇,SCI一作或通訊作者15篇(IF>10分 2篇),主編或參編教材或著作5部,其中主編2部,副主編3部,獲省部級獎項5項,授權國家發明ZL17項。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劉田教授團隊開發出可定制的生物傳感器,用于實時監測軟生物材料和活組織中的應力分布,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在生物材料中,機械應力分布的可視化,對于理解生物過程和優化材料設計至......
29日,記者從長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了解到,20多個國家和國內29個省市區的專家和企業將參加第三屆世界中醫藥科技大會暨2024長春國際醫藥健康產業博覽會。第三屆世界中醫藥科技大會暨2024長......
“鏈接世界,共創未來”。11月26日,由中國貿促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北京開幕。作為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這場“鏈”味十足的盛會為期5天,設置先進制造鏈、清潔能源鏈、智......
傳統上,腎臟健康是通過測量血液肌酐水平來監測的,這表明肌肉衰竭。高肌酐水平表明腎臟不能有效地過濾廢物。然而,肌酐水平會受到一個人的肌肉量的影響,只有在腎功能喪失75%以上時,肌酐水平才會顯著上升。作為......
近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上海市進一步加快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加快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高質量建設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6個體系,包括建......
10月29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組織召開中醫藥標準化工作座談會。會議聽取了近期中醫藥標準化工作進展情況,并圍繞理順中醫藥標準化工作機制、提升中醫藥標準質量、加強中醫藥標準推廣應用等問題進......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發布關于組織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2024年度項目的通知。通知原文如下:各盟(市)科技局,滿洲里市工信和科技局、二連浩特市教育科技局,有關單位:根據《國家重......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關于征集部分2024年中醫藥全國性專款、局機關專項項目承擔單位的公告根據《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暫行)》(財綜〔2014〕96號)等文件有關規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就部分20......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2024年部分中醫藥全國性專款、局機關專項項目承擔單位入選公告為做好2024年中醫藥全國性專款、局機關專項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組織實施工作,7月18日我司在國家中醫藥局網站上發布......
近日,貴州省中醫藥局、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等七部門聯合印發《貴州省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中醫藥文化精髓得到深入挖掘,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機制更加健全,中醫藥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