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中國每4秒就有一個1個新生兒出生,對應這個數字,中國孕婦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群體。多年前,為了防止新生兒出生缺陷,準媽媽們選擇羊水穿刺的方式進行產前檢查,但是這種方式準確率較低,且存在10%的流產風險,這令不少家庭望而卻步,而如今依托于基因檢測技術的無痛產檢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
目前將基因測序技術商業化比較成功的企業有Illumina、Life Technologies(現被Thermo收購)以及中國的華大基因等。隨著基因技術的飛躍發展,檢測技術成本大幅下降,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的應用范圍正在迅速拓展,基因測序市場上將誰主沉浮?
測序技術飛速發展
現在國際范圍內,各種基因測序主流技術采取的原理各有不同,新一代測序技術特點主要是序列短(30—150bp)、但是檢測通量大(從開始的幾百Mb到目前的1Tb以上的通量)、檢測周期靈活(幾個小時到幾天)。正是因為通量高,所以測序的價格已經是第一代測序的萬分之一,甚至更低。最早做一個人類基因組測序需要30億美元,現在測序成本只需要1000美元。
基因測序領域經過多年的發展,產業脈絡已經逐漸清晰。早期測序技術目前碩果僅存的是Life Technologies,這家公司在去年剛剛被Thermal Fisher并購。此后出現的454(羅氏),SBL(Life Technologies的SOLiD),以及Helicos等早期出現的技術和公司,或因為技術問題,或因為市場問題、比如被Illumina等強勢競爭者的打壓,破產的破產,沒破產的也基本退出了市場。目前碩果僅存的除了Illumina,只有Complete Genomics(CG)以及Life Technologies的Ion技術。
三分格局被打破
由于發展較早,再加上快速降價、擠壓對手的利潤、以及成立以低價為旗號對下游服務商組織商業聯盟等商業手段操作,Illumina成功擠壓打垮了一系列競爭對手,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設備供應商。目前Illumina已經開始限制其試劑儀器的使用范圍,以保護自己下游應用開發的紅利。同時在中國,Illumina也在扶持少數的下游服務商,直接進入服務市場,甚至和自己的測序儀客戶競爭,從而實現最大程度控制市場的目的。
第二個主力公司是Life Technologies。它的Ion Torrent測序技術由于擺脫了常規的光學檢測,另辟蹊徑,使用半導體檢測鏈聚合反應過程中的質子釋放的信號,所以具有快速(4個小時完成測序)、儀器結構簡單、小巧、造價便宜的優點。不過,由于整個技術設備市場基本被Illumina占有,所以短時間內Life Technologies憑借其技術特點在市場有一定的優勢,但未能形成與Illumina的平等競爭態勢。
在兩大主要公司之外,還有一個在基因業界人士看來都有些神秘的CG公司。如果要定位的話,CG可以說是一個測序市場的攪局者,正是由于其平臺具有比Illumina更高的通量和更準確質量的特點,在數年前,曾和Illumina在人類全基因組重測序市場上形成制衡并分庭抗禮,帶動了測序標準的提高、以及測序價格的顯著下降。
但是CG畢竟是一個初創公司,在商業運作、市場渠道等方面遠遠比不上具有十足市場優勢的Illumina。隨著Illumina在市場和各種法律糾紛干擾手段的操作下,CG陷入困境。而迫于Illumina與自己下游競爭和不斷提價的商業壓力,我國的華大基因利用了這一機會,于2013年并購了CG公司。憑借此次收購,華大基因一舉占領了基因測序的上游,并同Illumina、Life Technologies一起奠定了繼續測序市場的新格局。不僅如此,憑借自身完整的產學研一體化的布局,華大基因相比前兩者更具優勢。
華大的技術王牌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世界只有前面提到的三家完整擁有測序技術核心知識產權的公司——Illumina、Life Technologies、華大基因。而且三家公司本身都是通過收購來實現,Illumina收購了Solexa, Life Technologies收購了Ion Torrent,而華大收購了CG;其余的授權或者所謂做出了測序儀的國內公司都會在真實應用的技術、成本和商務層面受較大限制。
華大在并購完成之后,保留了CG在硅谷的研發團隊,并將團隊規模擴大了一倍,同時結合中國本土的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共同合作,已經開發出將投入產業化應用的臨床測序技術BGISEQ-1000和BGISEQ-100。
新產品大大簡化了樣品處理的流程,縮短了整個周期,優化了生物云平臺,做到一鍵式、傻瓜式、大數據庫支持,能夠進入任何一家醫院而不需要任何前期測序基礎。在臨床產品的精度、可重現性和穩定性方面比市面已有技術提高幾個數量級,達到99.999%以上的堿基準確性。
可以說,CG的技術是非常穩定可靠的,有多篇頂尖的文獻可以證明,這一點是華大基因收購CG的重要原因。CG之前的不成功,主要是差在商業模式而不是技術。而在基因測序這一高科技領域,“技術為王”依舊是一個硬道理,這或許也是華大基因和CG最強大的競爭資本之一。
大約700萬年前,人類從我們最接近的動物親戚黑猩猩那里分離出來,在進化樹上形成了我們自己的分支。在此后的時間里---從進化的角度看是短暫的---我們的祖先進化出了使我們成為人類的性狀,包括比黑猩猩大得......
成語畫蛇添足,常用于形容做事多此一舉,因為蛇并無腳。但爬行動物領域的研究學者認為,蛇的祖先是蜥蜴,在遠古時期,蛇也是有腳的,只是在演化過程中失去了。近日,這一說法得到了進一步證實。經過長達五年的研究,......
華中農業大學牽頭多家科研單位,通過基因編輯創制了一個新基因RBL12,可在穩產基礎下,顯著提高水稻稻瘟病抗性等級,對推動作物抗病育種、植物病害綠色防控具有重要意義。RBL1工作模型相關研究成果于14日......
近日,復旦大學、西安交大、中國醫學科學院等26家單位聯合發布了中國人群泛基因組聯盟(CPC)一期研究進展。6月14日,相關成果以《基于36個族群的中國人泛基因組參考圖譜》為題發表于《自然》(Natur......
6月12日,2023聯想創新開放日在聯想集團北京全球總部開幕,本屆開放日以“計算引領AI賦能”為主題,設置七大展區,全面展示260多項前沿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分布在算力基礎設施、應用與服務,以及ESG......
屠守鍔(1917.12.5—2012.12.15),浙江湖州人,我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導彈和火箭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94......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教授葛良法和農學院教授年海合作,在大豆主效基因的克隆和分子驗證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自然群體和雙親群體精細定位克隆到高油高產基因MOTHER-OF-FT-AND-TF......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最新發表一篇遺傳學論文稱,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小鼠研究發現,21號染色體上的干擾素受體(IFNR)基因簇的三個拷貝可能和唐氏綜合征的一些性狀有關。今后仍需開......
幾年前,蘇格蘭婦女喬-卡梅倫被發現是一個醫學奇跡,她幾乎感覺不到疼痛、恐懼或焦慮,而且傷口愈合更快,這要歸功于一個特定的基因突變。現在,科學家們已經進行了更詳細的研究,以弄清這一點是如何運作的,希望能......
人們普遍發現,與男性相比,抑郁癥在女性中更為普遍,女性被診斷為抑郁癥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麥吉爾大學最近一項基于性別的研究發現,男性和女性的基因存在差異,以及它們與抑郁癥的關系。這項涉及27萬多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