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路中華、戴輯、鮑進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于頂刊《細胞》上,為帕金森病的精準治療提供了全新策略。
他們結合基因工程和化學遺傳學技術,成功開發出一種可以選擇性調控帕金森病相關的特定神經回路的治療方法。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驗證表明,這種治療方法不僅可以有效緩解帕金森病癥狀,還能夠避免左旋多巴藥物長期治療引發的異動癥,實現精準、高效。
論文首頁截圖
大腦紋狀體中,存在表達D1型多巴胺受體的中棘神經元(D1-MSN)和表達D2型多巴胺受體的中棘神經元(D2-MSN)。D1-MSN與D2-MSN都能夠接收黑質致密部的多巴胺信號,但下游投射區域不同,在運動調控時起著相反的作用。
D1-MSN的軸突投射至黑質網狀部腦區構成直接通路,負責促進運動;D2-MSN的軸突投射至外側蒼白球腦區構成間接通路,負責抑制運動。在帕金森病中,多巴胺耗竭會導致這兩條關鍵神經回路活性失調,D1-MSN介導的直接通路活性被抑制,而D2-MSN介導的間接通路被異常激活。
已有嚙齒類動物模型研究結果顯示,只要使用遺傳學技術特異性逆轉D1-MSN的活性,便可以有效治療帕金森病的運動癥狀。當然,這種方式雖說是實現了精準靶向,但完全無法適用于人類等靈長類大腦。
于是,關于如何挽救帕金森病中D1-MSN的活性,路中華、戴輯、鮑進團隊想到了一招“順藤摸瓜”——
巧妙利用逆向腺相關病毒(AAV),給逆向AAV病毒組裝上適當的啟動子和/或增強子以及化學遺傳學元件,將其注射到黑質網狀部腦區以選擇性感染并標記其上游的D1-MSN,從而實現特異性地上調D1-MSN及其介導的直接通路的活性。
這招確實有效。
經過一系列嘗試和優化,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能夠高效感染D1-MSN的逆向AAV衣殼AAV8R12,以及能夠高效驅動目標基因在D1-MSN中表達的啟動子G88P2/3/7(分別為2259bp,1395bp,896bp),并且通過篩選得到與全身系統性給藥相匹配的化學遺傳學元件rM3Ds。
其中,啟動子驅動rM3Ds在D1-MSN中表達后,其編碼的蛋白rM3Ds可以通過與化合物氯氮平N-氧化物(CNO)或去氯氯氮平(DCZ)結合而激活,導致D1-MSN活性上調。
而且,逆向AAV病毒僅被注射至黑質網狀部腦區,這從空間上就保證了治療的特異性,不會妨礙到D2-MSN及其介導的間接通路。
研究團隊在小鼠實驗和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獼猴)中,驗證了給藥后神經元活性的改變。
通過注射逆向AAV病毒至黑質網狀部腦區,來選擇性標記D1-MSN
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結果表明,向黑質網狀部腦區注射逆向AAV病毒并給藥去氯氯氮平,可以極大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動物的運動障礙癥狀,包括動作遲緩、震顫、肌肉僵硬、姿勢異常等,且表現出持久的療效。
從安全性來看,治療期間實驗動物沒有出現運動障礙,與肝臟和腎臟功能相關的血液指標保持穩定。
與傳統的帕金森病藥物左旋多巴相比,這種治療方式能夠更快地緩解病情,藥效持續時間更長,單次給藥去氯氯氮平后藥效至少維持24小時,并且長期給藥不會引發類似的副作用異動癥。另外,即使之前已經長期(4個月)給藥左旋多巴,后續再采用這種治療方式,療效不會受到影響。
療效對比
現代神經科學的一個關鍵挑戰,便是將尖端技術進展轉化為有效的腦部疾病治療方法。路中華、戴輯、鮑進團隊開發的這種精準治療方法,精妙結合了基因工程和化學遺傳學,有望改變帕金森病治療的格局,并為其它腦部疾病中對特定神經回路的靶向治療提供啟示。
讓我們拭目以待這種帕金森病治療策略的臨床轉化吧!
10月4日港股開盤后,藥明系股價飆漲。截至中午發稿,藥明康德(2359.HK)股價大漲超過13%,藥明生物(2269.HK)大漲超過12%。藥明系企業股價大漲與一份券商發布的報告有關。里昂證券發布的一......
·“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證明這些藥物在哪些情況下是有用的。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可能更難。例如,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GLP-1藥物起作用的原因似乎很簡單:減肥提供了大部分好處。但是在成癮和帕金森病等疾病中......
9月6日,記者從深圳理工大學獲悉,該校生命健康學院教授葉克強團隊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教授武勝昔、研究員項捷團隊,通過構建一種全新的腸道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證實帕金森病病理過程始于腸道這一假說。......
7歲的加拿大兒童邁克爾·皮羅沃拉在18個月大時,醫療團隊確認其AP4M1基因發生了突變。約2歲時,邁克爾被確診患有遺傳性痙攣性截癱50型。這是一種超罕見疾病,主要癥狀為發育遲緩、小頭畸形、言語功能障礙......
7月3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偉波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張健課題組、浙江大學教授徐曉軍課題組合作,實現了一類大環磺酰胺化合物的設計與合成,并從中發現了靶向沉默信息調節因子3(SIRT3......
2024年7月9日,uniQure宣布其通過大腦直接注射的在研基因療法AMT-130在治療亨廷頓病(HD)的1/2期臨床試驗中獲得積極中期結果。分析顯示,在24個月時,接受高劑量AMT-130治療HD......
·Intellia在新聞稿中稱,這是顯示體內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可有效重復給藥的首個臨床數據,表明體內基因編輯重復給藥完成概念驗證。NTLA-2001并無針對轉甲狀腺素蛋白淀粉樣變性的重......
科學家研究認為,血液中的蛋白質或有助于預測帕金森病,且可以在相關癥狀出現前提前7年預測該病。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癥狀表現為行動遲緩、僵硬和靜止性顫抖。在出現......
根據《自然-通訊》6月18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血液中的蛋白質或許有助于在運動癥狀出現的7年前預測帕金森病的發生。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癥狀表現為行動遲緩、僵硬和靜止性顫抖。病人在出現運動癥狀前會......
根據公開信息,這是我國完成的首例針對罕見病的慢病毒基因療法I期臨床患者給藥,也是上海首次牽頭開展的地中海貧血基因治療臨床試驗,標志著BD211基因療法在攻克地中海貧血這一全球性遺傳性疾病道路上邁出了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