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學進展》雜志日前報道,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CRISPR/Cas9系統在治療侵入性癌癥方面非常有效,這是在尋找癌癥治愈方法邁出的重要一步。
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基于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CRISPR—LNP,可專門針對癌細胞并通過基因操作將其破壞。該系統攜帶的一個遺傳信使(信使RNA),可對CRISPR酶Cas9進行編碼,Cas9作為剪切細胞DNA的分子剪刀會剪切癌細胞的DNA,從而使其失效并永久防止復制。
特拉維夫大學生物醫學與癌癥研究學院負責研發的副院長丹·皮爾教授稱,這是世界上首個證明CRISPR基因組編輯系統可用于有效治療活體動物癌癥的研究。該方法并非化學療法,無副作用,而且經此方法治療的癌細胞將永遠不會再具有活性。
為了驗證使用該技術治療癌癥的可行性,皮爾教授及其團隊選擇了兩種最致命的癌癥——膠質母細胞瘤和轉移性卵巢癌開展研究。
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具侵入性的腦癌類型,診斷后的預期壽命為15個月,5年生存率僅為3%。研究證明,使用CRISPR—LNP進行的單次治療,可使患有膠質母細胞瘤的小鼠的平均預期壽命增加一倍,從而將其總生存率提高了約30%。
卵巢癌是造成女性病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女性生殖系統中最致命的癌癥。當轉移擴散到全身時,大多數患者被診斷為癌癥晚期。盡管近年來治療效果有所進展,但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能幸存。研究表明,在轉移性卵巢癌小鼠模型中使用CRISPR—LNP進行治療,可將其總生存率提高80%。
皮爾教授表示,能夠識別和改變任何基因片段的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徹底革新了以個性化方式破壞、修復甚至替換基因的能力。盡管該項技術用途廣泛,但其臨床實踐仍處于起步階段,亟待開發一種有效的遞送系統將CRISPR安全準確地遞送至靶細胞。新研究開發出的遞送系統則可靶向負責癌細胞生存的DNA,這是一種針對目前尚無有效療法的侵入性癌癥的創新方法。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15日報道,火星土壤一般不適合種植植物,但美國科學家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使水稻的OsSnRK1基因發生突變,經過基因編輯的水稻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發芽生長。研究人員稱,......
說起那些與人體和諧共存的微生物,它們寄居在體內的同時,也為人提供了非常多的益處。其中很多細菌可以幫助我們代謝一些無法消化的成分,提供營養,同時還能監視外界環境的變化,為免疫系統提供警報信號。當然,我們......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設備,可以檢測和分析血液樣本中的癌癥細胞,使醫生能夠避免采用侵入性手術檢測癌癥并監測治療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1日出版的《生物傳感器和生物電子學》雜志。20世紀20年代,奧托......
一項針對基因編輯小麥的田間試驗表明,這種小麥在烘烤時產生的丙烯酰胺(一種潛在致癌化合物)較少。相關研究2月9日發表于《植物生物技術雜志》。此前對嚙齒動物的研究發現,丙烯酰胺會導致癌癥,但它在人體內的危......
2月11日,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過去近5年,賀建奎出現在“生物技術治理共同體研討會——回望未來:CRISPR與社會價值”學術會議線下會場。他在報告中提起自己最近在做DMD(杜氏肌營養不良癥)基因編輯治療藥......
CRISPR-Cas系統廣泛存在于細菌、古菌和某些細菌的病毒中(bacteriophage),可以特異性識別并降解外源入侵的基因。根據CRISPR-Cas系統干擾機制的不同,這些系統被分為兩類,即Cl......
CRISPR-Cas系統廣泛存在于細菌、古菌和某些細菌的病毒中(bacteriophage),可以特異性識別并降解外源入侵的基因。根據CRISPR-Cas系統干擾機制的不同,這些系統被分為兩類,即Cl......
1月19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在GenomeBiology上,發表了題為CRISPR-dCas13-tracingrevealstranscr......
1月19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在GenomeBiology上,發表了題為CRISPR-dCas13-tracingrevealstranscr......
癌細胞發展出多種繁殖機制。一個來自古老的進化理論的例子是積極選擇,即具有有利癌癥突變的細胞傾向于蓬勃發展。然而,負性選擇的作用-具有不利突變的前述細胞的過程-尚未與癌癥明確聯系。現在,金澤大學的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