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3-09 10:18 原文鏈接: 基礎研究需要“四維”支持

      前段時間,LIGO宣布直接探測到引力波,這讓平日里有些“高冷”“生僻”的科學名詞華麗轉身,成了社會熱點。可是,當科技日報記者就基礎研究問題采訪兩會代表時,卻聽到他們吐露苦衷:一些科技領域的管理者,總是有些急于求成,在科學研究過程中不太能接受挫折或者失敗;國家重器買得起馬配不起鞍,大科學裝置LAMOST望遠鏡無奈“欠錢發薪”。

      從中央預算來看,2015年科學技術支出為2500億元左右,其中用于基礎研究的大概是480億元,占比達到18.5%。相對于美國基礎研究占財政預算約22%的比例,我國還有一定的差距。近幾年,媒體頻頻追問:中國今后是否會提高基礎研究的投入比例?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社會各界希望我國能夠加大投入,在當前科技變革的時代擁有更多自己地原始創新成果。要實現這一目標,不能單靠資金投入的增加,而是需要從人、財、物、時間四個維度對基礎研究進行全面、長期的支持。

      基礎科學研究存在一個悖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拉斐爾·萊夫對此有個精彩闡述:基礎科學研究“是辛苦、嚴謹和緩慢的,又是震撼性、革命性和催化性的。沒有基礎科學,最好的設想就無法得到改進,創新只能是修修補補。只有基礎科學進步,社會才能進步。”

      緩慢的基礎科學研究與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常常相距甚遠,并不能在短期之內看到顯在的經濟社會效益,未來能否取得成功也未可知。這不僅需要研究者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失敗,日復一日地積累,一步一步地前進,更加需要項目決策者對前沿探索及其發展方向具有科學的認知、清晰的判斷以及堅定的支持。美國LIGO項目歷時幾十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先后投入11億美元。如果沒有長期穩定的支持,如此浩大的項目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對于基礎科學研究,我們不光要舍得投入財、物和時間,還要舍得投入人力;不光要舍得花錢買設備、建項目,還要舍得花錢培養人。無須贅言,“人”是推動科學研究發展的核心。但是,目前我國在科研經費分配上,“見物不見人”的現象仍非常突出,例如沒有相應的人員經費,勞務費比例過低,等等。主持建設LAMOST望遠鏡的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崔向群提及“欠錢發薪”,雖是理直氣壯,卻也有頗多無奈。在美國,50%左右的科研經費用于支付科研人員的工資與福利。這項投入的直接效益是:無論基礎科學研究項目是否成功,都為相關領域培養了大批的頂尖人才。

      基礎研究是辛苦、嚴謹而緩慢的,但如果我們能夠不斷從人、財、物、時間四個維度強化支持,相信終有一天,它會打開一扇未知領域的大門。

    相關文章

    【科技日報】打牢基礎研究“地基”為科技強國注入強勁動力

    2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基礎研究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中央政治局就加強......

    央視快評|推動基礎研究實現高質量發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79.shtm......

    習近平:切實加強基礎研究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切實加強基礎研究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加強基礎研究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

    廣州出臺階梯式培育基礎研究人才新方案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總開關”。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基礎研究的部署要求,著力構建持續穩定的基礎研究投入機制,廣州市于1月25日印發《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完善基礎研究人才培育體系工作方案》。未來五年,廣州......

    甘肅省基礎研究類科技計劃項目現已開始申報

    關于組織申報2023年度甘肅省基礎研究類科技計劃項目的通知甘科計〔2023〕3號各有關單位: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力推......

    后摩爾時代新器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指南發布

    關于發布后摩爾時代新器件基礎研究重大研究計劃2023年度項目指南的通告國科金發計〔2023〕8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發布后摩爾時代新器件基礎研究重大研究計劃2023年度項目指南,請申請人及依托單位......

    江松:有強大的數學學科,基礎研究才能快速發展

    “當前,隨著國際科技競爭的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關鍵技術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根本原因還在于我們的基礎研究實力不夠強。”2月12日,在“遇見數學預見未來”首屆松山湖數學論壇上,江松院士直言,數學是基礎研究......

    為基礎研究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在實現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征途上,期待更多包括企業在內的社會力量慷慨解囊,為基礎研究注入更多“源頭活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基礎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是我們從未知到已知、......

    我國蠶業科學研究領先“超級蠶”育種計劃啟動

    “我們正著手啟動‘超級蠶’育種計劃,希望以育種上的跨越,助推蠶桑產業實現向仲懷院士提出的‘重回經濟發展主賽道’。”在實驗室內忙碌的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

    2022年“十大基礎研究關鍵詞”揭曉

    由“科學探索獎”獲獎人提出并投票產生的2022年度“十大基礎研究關鍵詞”,27日在深圳舉行的2022年“青年科學家502論壇”上公布。“十大基礎研究關鍵詞”包括:高能宇宙線起源、室溫超導、新材料創制、......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