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11-13 12:19 原文鏈接: 基金委與李國鼎基金會聯合資助項目開始申請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與財團法人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李國鼎基金會)就聯合資助海峽兩岸科學家合作研究達成的協議,從本通告公布之日起,開始受理2014年度聯合資助合作研究項目的申請,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一、項目征集說明

      (一)資助領域及說明

      資助領域為水產生物資源(申請代碼為C19)。具體研究方向如下:

      1. 水產生物資源的生理、遺傳與優良品種選育

      2. 水產養殖病害控制

      3. 水產生物資源的分類、種源特性、環境適應與演化

      填寫申請書時,申請人須選擇上述申請代碼,未按要求填寫指定申請代碼的申請書將不予受理。

      (二)資助年限

      項目實施周期為3年,2014年批準立項項目的執行期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三)資助項目數、經費及說明

      資助項目數為5個左右,自然科學基金委對每個項目提供150萬元人民幣左右的資助經費,其中包括研究經費和合作交流經費。

      二、申請資格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管理辦法》,申請本項目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申請人應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二)作為項目負責人,正在承擔或承擔過3年期以上科學基金項目;

      (三)合作研究項目應有利于兩岸科技發展,有利于滿足兩岸社會福祉需要。

      三、限項規定

      (一)申請人(不含參與者)同年只能申請1項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上年度獲得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不包括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本年度不得申請本項目;

      (二)本項目計入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承擔(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項目總數限3項的范圍;

      (三)關于限項規定的詳細說明,請見《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

      四、申報要求

      (一)申請人須登錄ISIS科學基金網絡系統(http://isis.nsfc.gov.cn),在線填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合作交流項目申請書》(以下簡稱“申請書”)。具體步驟是:使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所分配的用戶名和密碼,選擇“項目申請人”用戶組登錄系統,進入后點擊“國際合作項目申請”一欄中的“申請國際合作類項目”,再點擊“新建申請書”按鈕,展開合作研究項目子類別,選擇“兩岸項目”,點擊“填寫申請書”按鈕即可填寫具體內容并在線提交。確認提交成功后,打印紙質申請書一份。

      (二)紙質附件:申請人提交申請時須準備一份申請人與對方合作者簽署的合作研究協議或意向書,以及對方合作者向李國鼎基金會提交的申請書副本。

      (三)報送材料:打印的紙質申請書,經本人簽字、單位簽字蓋章確認后,附以上紙質附件,郵寄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集中接收組(電話:010-62328591,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83號,郵政編碼:100085)。

      申請書電子版必須經申請人所屬單位科研管理部門確認,申請人必須保證在線提交申請材料的電子版和紙質版的一致性、完備性。若出現申請材料電子版和紙質版不一致,或申請材料不完整,簽字蓋章手續不完備等不符合要求的情形,我委將不予受理。

      (四)受理時間:受理截止日期為2014年2月28日(周五)下午16時,郵寄材料的郵戳應在截止日期當日或之前。

      五、項目聯系人

      聯系人:榮培晶

      電 話:010-62327005

      Email:rongpj@nsfc.gov.cn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港澳臺事務辦公室

      2013年11月11日

    相關文章

    基金委管理科學部第3期應急管理項目申請說明

    一、項目類型和意義說明為了對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些重大管理問題快速做出反應,及時為黨和政府高層決策提供科學分析和政策建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于1997年特別設立了管理科學部應急管理項目。......

    于吉紅:筑夢化學科技報國

    中新網記者郭佳在合成化學領域,分子篩的生成過程一直被認為是“黑匣子”,其定向設計合成極具挑戰性。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于吉紅在這一領域潛心研究已有30余年,探尋解開“黑匣子”的秘鑰。分子......

    基金委公布2個重大研究計劃評審會議專家名單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相關規定,現公布2022年度數理科學部重大研究計劃“第二代量子體系的構筑和操控”、“新型光場調控物理及應用”項目評審會議專家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丁大軍于揚田傳山田明亮向濤......

    青年科學基金,“小火花”點燃“大夢想”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院長黃震有個宏大的夢想。他希望,通過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等)發電來轉化二氧化碳、制備合成燃料,實現“燃料合成—燃燒—碳排放—燃料合成”的碳元素循環利用,......

    國自然聯合基金項目會評專家名單公布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規定,現公布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葉企孫”科學基金、黃河水科學研究聯合基金、鐵路基礎研究聯合基金項目會議評審專家名單(按姓氏......

    高校創新力量支撐科技自立自強

    宇宙浩瀚,有一道星光被冠以北京理工大學之名。9月24日,“北理工星”命名儀式舉行。這顆星的名字,是為了表彰紀念北理工研制了新中國第一臺大型天象儀,并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預研發揮了......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4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發聲

    9月23~24日,第一屆中國科技青年論壇世界科技前沿專題分論壇在京舉辦。經過層層選拔,來自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交通能源、生態環保、先進材料等領域的40名左右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從500余位選手中脫穎而出......

    第六屆粵港澳真空科技創新發展論壇舉行

    2022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之第六屆粵港澳真空科技創新發展論壇暨廣東省真空學會學術年會于9月23日至24日在廣州科學城舉行。同期舉辦先進微納制造技術與前沿應用高峰論壇。特邀十多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和行業......

    李東風:基金申請書把握的度

    基金申請書最難把握的是度。度字,有多種解釋,其中在哲學中解釋為:等度是質和量的統一,是事物保持其質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圍。這種統一表現在:度是質和量的互相結合和相互規定。關節點是度的兩端,是一定的質所......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4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發聲

    9月23~24日,第一屆中國科技青年論壇世界科技前沿專題分論壇在京舉辦。經過層層選拔,來自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交通能源、生態環保、先進材料等領域的40名左右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從500余位選手中脫穎而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