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04-13 18:48 原文鏈接: 復旦團隊造“實驗神器”:顯微鏡秒變高清相機

      “不用最昂貴的鏡頭,也能拍出高清照片”,近年來,面對人們快速增長的影像清晰度需求,眾多手機、數碼相機廠商不斷探索如何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使用AI模型進一步提升像素級。這一次,同樣的技術理念,卻被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顏波帶領的團隊遷移到了生命科學實驗室里的常用研究工具“熒光顯微鏡”上。

      4月12日,科學期刊《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以《基于廣義熒光顯微鏡的圖像恢復的預訓練基礎模型》(Pre-training a Foundation Model for Generalizable Fluorescence Microscopy-Based Image Restoration)為題刊發團隊成果,他們發明的跨任務、多維度圖像增強基礎AI模型(UniFMIR),實現了對現有熒光顯微成像極限的突破。

      何為熒光顯微鏡?這類顯微鏡利用部分物質受紫外線照射后可發熒光的特性,以及通過染色讓本不具有該特性的物質發出熒光,可以觀察細胞內物質的吸收、運輸、化學物質的分布及定位等。在分辨率方面,它遠超普通光學顯微鏡0.2微米極限,到達觀測分子的納米尺度,是生命科學領域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自2006年橫空出世,熒光顯微鏡已幫助全球科學家研制出了對帕金森氏癥、阿爾茨海默氏癥和亨廷頓氏癥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盡管熒光顯微鏡的觀測分辨率已達到納米尺度,但科學家們并不滿足于此。由于顯微鏡光學硬件和生物樣本光敏感性(在熒光照射下,生物活性降低)帶來的挑戰,過去幾年中,生命科學和計算機領域的科學家們開始攜手探索用AI的路徑來增強圖像質量的辦法。然而,成像模式多樣、降質類型復雜、增強過程迥異等一系列問題,使得這一任務極具挑戰性,于是,大多數科學家選擇“每次解決一個問題”,聚焦于研制針對單一需求的“專有”AI模型。

      來自復旦大學的這支AI for Science團隊則選擇直擊挑戰,以“一站式集成”為目標,直接構建了首個“統一”的熒光顯微鏡圖像增強AI基礎模型(UniFMIR),大幅提升在“圖像超分辨率重構、各向同性重構、3D去噪、圖像投影和過程重建”五大任務方向上的性能。

      UniFMIR采用了基于Swin Transformer結構的特征增強模塊來增強特征表示,針對不同任務的網絡流程共享相同的特征增強計算。通過收集的大規模數據集對模型進行預訓練,并使用不同圖像增強任務的數據微調模型參數,UniFMIR展現出比專有模型更好的增強性能和泛化性。

      這意味著,加載了UniFMIR的熒光顯微鏡可能成為生命科學實驗室中的“神器”。科學家們能更清晰地觀察到活細胞內部的微小結構和復雜過程,加速全球生命科學、醫學研究、疾病診斷相關領域的科學發現和醫療創新;同時,在半導體制造、新材料研發等領域,該成果可以用來提升觀察和分析材料微觀結構的質量,從而優化制造工藝和提高產品質量。

      UniFMIR的成功研發標志著我國在關鍵科學儀器領域“國產設備+基礎模型”的組合能有效減少對進口設備的依賴,增強國家科技自主性和產業安全,也為全球科研領域的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力量。

      “這次我們想到把AI 圖像增強技術應用于熒光顯微鏡上,并構建UniFMIR,出發點就是AI for Science。我們的模型為熒光顯微鏡圖像增強提供了一個通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簡單的參數微調便可應用于不同任務、成像模式和生物結構。未來,生命科學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可通過進一步擴展訓練數據的數據量和豐富度來不斷強化UniFMIR的圖像重構能力。”顏波對UniFMIR被用于更多類型實驗的可能性充滿信心。

      該項研究由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數字媒體實驗室完成。實驗室博士后馬晨曦博士和青年研究員譚偉敏博士為該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顏波為通訊作者,其他作者還包括實驗室博士生何瑞安。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上海市科委項目資助。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24-02244-3

      Code:https://github.com/cxm12/UNiFMIR


    相關文章

    新突破!最快阿秒顯微鏡問世,可定格電子運動

    電子的運動速度極快,一秒鐘內就能繞地球好幾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團隊開發出一款世界上最快的阿秒顯微鏡,能做到抓拍運動電子的定格圖像。該顯微鏡將為物理學、化學、生物工程、材料科學等領域帶來突破。研究成果發......

    2024ParkAFM第三位獎學金獲獎名單公布

    2024年度ParkAFM獎學金第三位獲獎人為西安交通大學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先進電子中心的高陽飛博士,高博士導師為中心主任婁曉杰教授(國家級別青年人才)。高陽飛博士作為2024年第三位獲得ParkAF......

    6184萬,該創新平臺建設需購入多款高精尖儀器

    河南農業大學的先進農業技術開放創新平臺建設項目是一個旨在提升學校科研能力與技術創新水平的重要舉措。該項目聚焦于農業領域的前沿技術和應用,通過采購先進的科研設備來增強學校的科研硬件設施,從而促進農業科學......

    新顯微鏡可觀察微電子材料納秒動態

    科技日報北京8月8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顯微鏡技術,利用電脈沖可觀察室溫下形成電荷密度波的材料中的納秒動態。發表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上的這項成果,可廣泛應用......

    入駐歐波同,電鏡專業委員會等三家秘書處正式揭牌

    陽光灑金波,綠意映夏韻。值此盛夏之季,"電鏡前沿技術報告會暨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電子顯微鏡專業委員會秘書處新址"揭牌儀式于2024年7月30日在歐波同集團北京總部隆重舉行。北京......

    徠卡175周年:徠卡品牌的發展歷程,也是顯微技術的發展史

    2024年是徠卡顯微成立第175周年。這175年,既是徠卡品牌的發展歷程,也是世界光學顯微技術的發展史。讓我們共同回顧徠卡品牌走過的百年風雨歷程感受人類在光學顯微技術領域的不斷開拓創新1849&nbs......

    國產之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首臺商用120kV場發射透射電鏡研制回顧

    攻克 “痛點” 很多科學實驗和新材料產品的生產研制都仰賴透射電鏡,如果沒有透射電鏡的精準觀測,科學家們拿不到一手數據,科研進展也就容易慢人一步;高科技企業觀察不了材料內部結構,產品......

    沈陽農業大學動醫學院倒置熒光顯微鏡等設備采購招標

    項目概況沈陽農業大學動醫學院倒置熒光顯微鏡等設備采購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供應商應在線上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4年07月25日09時00分(北京時間)前遞交投標文件。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JH24-......

    2.6億,該醫院發布8月份儀器設備采購計劃

    山東齊魯醫院近期公布了其2024年8月份的采購計劃,該計劃涵蓋了高端科研及醫療設備的購置,旨在進一步提升醫院的診療與科研能力。此次采購清單亮點包括顯微鏡系列、分選型流式細胞儀,以及基因測序儀等精密儀器......

    超4000萬,該醫院需配置82臺/套儀器設備

    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發布2024年7月份采購計劃,總預算超4000萬,采購設備總數82臺/套,包括光學顯微鏡、全自動微生物質譜檢測系統、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等。序號采購項目名稱采購需求概況落實政府采購......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