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夏季高溫“烤”人,老人當心中風。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課題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極端氣溫(寒潮或熱浪)可顯著增加我國居民死于中風的風險:與正常氣溫相比,熱浪或寒潮可使居民中風死亡風險分別增加14%和45%。相關論文已在線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國際神經病學領域權威期刊《神經病學》(Neurology)上。
據闞海東介紹,中風已成為我國居民最主要的致死和致殘原因之一,其死亡率和發病率均高于西方發達國家。為深入揭開這一奧秘,論文第一作者陳仁杰博士等在闞海東教授指導下,在沈陽、唐山、北京、太原、蘇州、上海、廣州、香港等我國不同氣候帶的8個典型城市,收集了127000余例中風死亡案例,運用國際通行的時間序列法,分析極端氣溫急性暴露與中風死亡的關系。
據悉,為增加不同城市間寒潮和熱浪效應的可比性,他們把研究期間各城市每天的溫度由低往高排列,前百分之一的溫度值為寒潮,前百分之九十九的溫度值為熱浪。結果顯示,極端氣溫(熱浪或寒潮)會顯著增加我國居民死于中風的風險:與正常氣溫相比,熱浪或寒潮可使居民中風死亡風險分別增加14%和 45%。更為重要的是,熱浪或寒潮影響中風的方式截然不同:熱浪效應持續時間短暫,3-4天后其健康危害消失;寒潮效應持續時間則較長,可達15-20 天,也就是說寒潮的危害性比熱浪更甚。此為居民尤其是易感人群有針對性地預防氣候相關的腦血管健康危害提供了依據。
該雜志同期刊發耶魯大學Michelle Bell教授述評認為,該研究顯示溫度改變可顯著影響中風的死亡風險,這對于中風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并為人們理解氣候變化的健康危害和增強人類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提供了科學依據。
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針灸研究中心許能貴教授團隊14日介紹,該團隊研究首次證實了電針刺激廉泉穴能有效治療中風后的吞咽障礙。相關研究文章于13日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在......
按照當前對未來全球氣溫估計的最大值,到2099年可能將有超過40%的陸地脊椎動物經歷極端高溫事件。長期暴露在高溫中可能會對全球許多物種的未來構成威脅。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極端熱事件是指氣溫大幅......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UMSOM)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薈萃分析發現,一個人早期中風的風險可能與其血型有關。這項8月31日發表于《神經病學》的研究囊括了所有缺血性中風相關的基因研究數據。缺血性中風多見于6......
澳大利亞等多國研究人員參與的一項國際研究表明,低鈉鹽有助于食用者降低中風或心臟病風險。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開放版·心臟》雜志上。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
一項最新的大規模研究發現,經常小憩的人患高血壓和中風風險更高。研究發現,與從不小睡的人相比,白天經常小睡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患高血壓的可能性增加12%,中風的可能性增加24%。臨床心理學家邁克爾·格蘭德......
一項大型前瞻性研究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癥女性可能比沒有慢性炎癥的女性患中風的風險更高,根據今天發表在《中風》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中風》是美國中風協會(美國心臟協會的一個分支)的同行評審旗艦雜志。據研究......
截至2021年為止,全球有12.8億高血壓人口,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風險因素,血壓控制對于預防初次中風和中風復發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高血壓一般沒有明顯癥狀,且全球范圍內的許多國家并沒有建立起完......
科技日報北京4月18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師開發了一種遠程機器人系統,可幫助外科醫生對中風或動脈瘤患者進行快速遠程治療,以在保護其大腦功能的關鍵時間窗口內安全地對患者進行手術,挽救患者......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去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2.7億人,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5.2%,并還在呈上升趨勢。這意味著,一桌搓麻將的人里就有1個人是高血壓。真的是觸目驚心!眾所周知,......
空腹血糖(FBG)升高是糖代謝異常嚴重程度和糖尿病控制的標志,與心血管疾病(包括中風IS)的風險增加有關,盡管這種關系可能是非線性的,而且關于這種關系是否因性別而變化的數據存在沖突。有研究表明,女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