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宇宙中是否孤獨?”亞里士多德提出的這道哲學命題,開啟了人類對系外行星與地外文明的探索。許多仰望星空、對宇宙抱有幻想的人,都思考過“地外文明是否存在”這個問題。
1977年11月16日,科學家曾“天真爛漫”地朝著距離地球2.5萬光年的武仙座球狀星團M13,發送了一組無線電信息,這就是著名的阿雷西博信息。事實上,這并非人類唯一一次向宇宙中發出“好友申請”。2017年10月16日至18日,僅在短短3天時間內,科學家就利用一臺32米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向距離地球12.36光年的GJ 273星系重復發送了3次信號,其中就包含了太陽系和地球在銀河系中的位置。
試圖和地外文明聯系,這種行為危險嗎?霍金曾對人類發出過警告,剛剛結束熱播的《三體》電視劇中,人類的覆滅也源于嘗試和地外文明進行溝通。但人類仍然沒有停下尋找地外文明的腳步,或許正是為了回答亞里士多德的問題——我們在宇宙中并不孤獨。
科學界普遍認為一定存在外星生命
“銀河系中大概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恒星。1960年,美國射電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給出了一個推測銀河系內出現高智文明數量的公式。按照這個公式估算,銀河系中至少有數千個文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季江徽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里計算出來的是具有通信能力的高智慧生物,而不僅僅是初級生命形態。
雖然尋找了這么多年的外星人一直縹緲無跡,但科學界還是普遍認為“外星生命一定存在”。
例如,美國天文學家奧托·斯特魯夫也相信宇宙中普遍存在生命和智慧,他認為:“一個本質上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如果事件的數量非常大,就會變得非常可能。銀河系中天體數量眾多,很可能有許多天體都有智慧生命存在。”
季江徽介紹,系外行星的發現極大地引發了人們尋找外星文明的興趣,以及在太陽系附近的恒星周圍尋找人類的“第二家園”。霍金曾預言:“我相信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最終可以帶人類沖出太陽系,到達宇宙中更遙遠的地方。”
為了尋找宜居行星,中國科學家提出具有獨特原創性技術路線的“近鄰宜居行星巡天計劃”。該計劃將發射一個1.2米口徑的空間望遠鏡,通過高精度天體測量法探測距離地球約32光年的100顆類太陽型恒星周圍宜居帶的類地行星。“探索太陽系外宜居行星,是為了尋找宜居行星或第二顆地球,進而為尋找地外生命和未來人類太空移民地提供科學依據。”季江徽說。
關于人類找不到外星文明有多種假說
如果外星生命真的存在,為什么人類至今還沒有找到?對此,有多種假說給出了不同的理解。
其中有一種是“稀有地球假說”。簡言之,像地球這種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遠比想象的要稀有。“孕育生命是極端困難的,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大災變,生命持續生存的概率也非常低,所以可能只有地球上產生了生命且活到了現在。”季江徽說。
另一種假說認為,外星文明的確存在,但因為技術限制,或者單純因為對方不愿意,人類和外星文明還沒有接觸過。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1號除了開展科學探測外,還被科學家賦予了另一項使命:向地外文明介紹人類。“旅行者1號攜帶了一張銅質鍍金唱片,內容包括地球的相關信息,以及55種人類語言錄制的問候語和各種音樂,旨在向外星人表達來自人類的問候。”季江徽說。
此外,還有一種假說認為,外星文明的確存在,也和人類接觸了,但人類卻完全不知道。地球的年齡大約為45億歲,而銀河系已經130多億歲了。宇宙很“老”,意味著宇宙中總有一些文明可能會發展到很高級的階段。季江徽解釋稱:“外星文明的技術可能過于先進,對于他們來說,我們或許是他們培育的一個實驗品,抑或是一組計算機代碼。如同電影《黑衣人1》的結尾名場面,整個銀河系也不過是外星人桌上的一顆彈珠。”
近年來,地外氨基酸屢屢被發現。由于氨基酸是蛋白質的組成部分,蛋白質和水又是人類生命活動的必需物質,因此我們對外星文明的存在便多了一份期待。
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會收到這樣一條信息:您的外星“好友申請”已通過。
研究示意圖。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近日報道,該校天文學家基于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高級深星系外巡天獲得的數據,在宇宙大爆炸后僅3.5億年誕生的一個古老星系中,首次探測到了豐富的碳。......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借助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丹麥科學家在天文學史上首次見證了宇宙中最早3個星系的誕生——這一事件發生于134億至133億年前。這項研究為科學家們提供了有關宇宙歷史的新......
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黑洞周圍一個名為“暴跌區”的奇怪區域。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這個區域,在這里物質不再圍繞黑洞旋轉,而是直接落入其中,但以前從未觀測到過。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
5月10日,我國首臺專門用于行星際閃爍觀測的射電望遠鏡、“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設備之一行星際閃爍監測望遠鏡(IPS望遠鏡)通過工藝測試,標志著該望......
中新網北京5月10日電(記者孫自法)42億年前的宇宙有什么?基于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最新超深場巡天數據,中外天文學家合作研究發現宇宙中迄今最遙遠的中性氫(HI)星......
英國參與的國際天文學研究團隊在年輕的類太陽恒星周圍發現了水蒸氣,這可能是行星形成的證據。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志上。該新發現得益于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的觀測數據,使天文學......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借助暗能量光譜儀器(DESI),繪制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相關宇宙演化線索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暗能量似乎正在減弱。相關研究結果公布于預印本網站arXiv。最大宇宙三維地圖的......
圍繞太陽系外行星運行的系外衛星(藝術圖)。圖片來源:美國太空新聞網圍繞系外行星運行的衛星或是太陽系外最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圖片來源:《新科學家》網站夜晚,星光閃爍,月亮散發出柔和的銀白色光芒。仰望夜空......
想象一下,如果西半球永遠是夜晚,東半球永遠是白天,倫敦人想要看到太陽,唯一的途徑就是飛往東京。3月28日發表于《天體物理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科學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一顆行星具有這種......
本報訊想象一下,如果西半球永遠是夜晚、東半球一直是白天,那么倫敦人想要看到太陽,唯一的途徑就是飛往北京這樣的地方。3月28日發表于《天體物理學雜志》的一項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