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2日報道,澳大利亞科學家借助新技術研究多細胞動物的發育情況,結果發現,第一批多細胞動物可能并不像現代的海綿細胞,而更像是可轉換細胞的集合。也就是說,動物王國所有細胞的“高祖母”可能并非單細胞,而是與干細胞非常相似。最新發現將有助人類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干細胞以及癌癥。
昆士蘭大學教授伯尼·德根領導的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撰文稱,這一發現顛覆了生物學家數百年來對動物進化的認知——多細胞動物是從一個單細胞祖先進化而來的,這種單細胞祖先類似于被稱為領細胞的現代海綿細胞。
德根團隊繪制了單細胞圖譜,對所有表達的基因進行了測序,因此能比較同類型細胞在時間上的變化。這意味著他們可以發現每種細胞的“簽名”,藉此梳理出不同細胞類型的進化歷史。
他說:“幾十年來,生物學家認為現有理論是不言而喻的,因為海綿領細胞看起來非常像單細胞的領鞭蟲——分布于全球大洋及河流里的一種沒有神經、只有一個單細胞的水生生物。領鞭蟲被認為是動物最親近的親戚。但海綿領細胞和領鞭蟲的轉錄組簽名根本不匹配,這意味著它們不是我們原先認為的動物生命的核心‘組件’。”
德根說:“整個進化史中存在著各種重大轉變,包括從微觀單細胞世界到多細胞動物世界的飛躍。多細胞的復雜性令人難以置信,創造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動物、植物、真菌和藻類。這些大型微生物與其他生物存在99%以上的差異,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研究人員表示,現在他們有機會重新設想第一批動物誕生的步驟,以及將單細胞轉變為多細胞動物生命的基本規則。這一發現有望幫助人類更好地了解自己,并加深對自身干細胞和癌癥的認識。
從近700萬年前的黑猩猩祖先進化而來的現代人類仍在繼續進化。據20日發表在《細胞報告》雜志上的新研究介紹,科學家已經在人類譜系中發現了155個新基因,這些基因是從人類DNA的微小片段自發產生的。這些新......
單細胞多組學技術已成為生命科學的有力工具,但一個精準、低損傷、廣譜適用、簡捷的目標表型單細胞獲取手段,是靶向性單細胞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或代謝物組分析的先決條件。近日,青島能源所單細胞中心發明了光......
2022年12月1日,上海——今日,全球領先的醫療技術公司碧迪醫療與全球空間生物學的先鋒NanoString聯合宣布,將在單細胞空間多組學領域開啟戰略合作,結合雙方優勢,為國內基礎科研、臨床研究和生物......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一種完整保存了神經系統的微小海洋生物的化石解決了一個世紀以來關于大腦如何在節肢動物中進化的爭論,節肢動物是動物王國中物種最豐富的群體。一項新的研究提供了對Cardiodictyonc......
近日,清華大學發布《單細胞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分析系統》招標公告,預計花費近160萬元采購單細胞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分析系統。詳細信息如下: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清設招第2022186號項目名稱:......
成體海馬神經發生(AHN)是否在成年和老年人中持續存在,至今仍然存在廣泛的爭議。其中關鍵問題是,在嚙齒類動物中發現的標記能否用于描述靈長類動物的神經發生仍存在疑問。北京師范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單細胞核RN......
2009年,第一篇單細胞mRNA測序的文章的發表,標志著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的時代正式來臨。2013年,單細胞測序技術被《NatureMethods》評為年度技術。同年,《Science》將單細胞測序列為......
2009年,第一篇單細胞mRNA測序的文章的發表,標志著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的時代正式來臨。2013年,單細胞測序技術被《NatureMethods》評為年度技術。同年,《Science》將單細胞測序列為......
據科技日報消息,6月22日,我國科研人員依托原創的臨床單細胞拉曼藥敏快檢系統(CAST-R),建立了單個細菌細胞精度、“鑒定-藥敏-溯源”全流程一體化的H.pylori診療技術CAST-R-HP,具有......
摘要*創新的無偏原位空間單細胞代謝組學(SSCM)能夠以單細胞分辨率實現高通量代謝組織樣本表征;*基于timsTOFfleXMALDI的全新5μmmicroGRID技術可在大視場內提供幾乎無偽影的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