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萊分析師在周四發布的一份最新研報中表示,根據中國本土制造商的現有計劃,中國的芯片生產能力將在五到七年內增加一倍以上,“大大超過”市場預期。
研究顯示,根據對48家在中國大陸擁有制造工廠的芯片制造商的分析,大部分的新增產能將在未來三年內完成。
包括Joseph Zhou和Simon Coles在內的巴克萊分析師在周四的報告中寫道,中國本土企業仍未得到人們的足夠重視。中國本土半導體制造商和晶圓廠的數量,遠遠多于主流行業人士當前的預估。
盡管受到著美國及其盟國的多重限制,但中國目前仍在克服重重阻力,以努力實現半導體領域的自給自足。近年來,中國企業已加快了對重要芯片生產設備的采購,以支持產能提升。包括荷蘭ASML和日本東京電子在內的半導體設備生產商,在2023年都收到了大量來自中國的訂單。
巴克萊分析師表示,中國新增產能的大部分將用于生產成熟工藝的芯片。這些成熟工藝的芯片(28納米及以上)雖然比最先進工藝的芯片落后至少十年,但卻廣泛應用于家電和汽車等系統中,依然不可或缺。
巴克萊指出,“這些芯片理論上可能會造成市場供過于求,不過我們認為這一幕發生至少還需要幾年時間——最早可能也要到2026年,而且還取決于所達到的質量以及是否會有任何新的貿易限制”。
目前,半導體領域的絕大部分的廠商,仍在以擴產成熟工藝為主,畢竟這處市場的比重占到了整體整體芯片市場版圖的75%以上。先進工藝(28納米以下)技術只掌握在部分廠商手中,且需求并沒有想象中的大。目前也只有CPU、GPU、手機Soc芯片等,才必須使用到這些先進工藝。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近期發布的報告,全球半導體市場晶圓月產能在2023年增長5.5%至2960萬片后,預計2024年將進一步增長6.4%,首次突破3000萬片/月大關。
其中,中國企業引領這一波擴張趨勢。SEMI指出,在政府資金和其他激勵措施的推動下,中國在全球半導體產量中的份額預計將有所增加。中國大陸半導體廠商2023年產能同比增長12%,達到每月760萬片晶圓。預計2024年中國大陸芯片制造商將進一步啟動18個項目,2024年產能同比增加13%,達到每月860萬片晶圓。
近日,該實驗室研究團隊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鎵量子光源芯片,這也是電子科技大學“銀杏一號”城域量子互聯網研究平臺取得的又一項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
4月18日,記者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量子實驗室獲悉,近日,該實驗室研究團隊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鎵量子光源芯片,這也是電子科技大學“銀杏一號”城域......
近日,就美國修訂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事件,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進行了回應。4月2日,中信證券發布研報認為,整體看好半導體板塊在安全和創新帶動下以及行業整體估值修復帶來的投資機會。整體來看,預計行業需求在......
【半導體成熟制程或有管控風險業內研判影響不一】日前,美國和歐盟召開了貿易與技術委員會會議(TTC),并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將在傳統半導體(主要是成熟制程芯片)領域加強合作,并將采取“下一步措施”。對于該......
記者日前從華東理工大學了解到,該校清潔能源材料與器件團隊自主研發了一種鈣鈦礦單晶晶片通用生長技術,將晶體生長周期由7天縮短至1.5天,實現了30余種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半導體的低溫、快速、可控制備,為新一......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上海芯享程半導體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比亞迪為股東。企查查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21年,法定代表人為肖知明,注冊資本147.8萬元,經營范圍包含:從事半導體科技、計算機......
3月31日,源自清華的創新企業無問芯穹在上海舉辦“多元計算·泛在鏈接”AI算力優化論壇暨產品發布會,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長聘教授、無問芯穹發起人汪玉攜聯合創始人團隊首次集體公開亮相,并發布“無穹Infi......
在上海地鐵人民廣場站的2023巾幗創新領軍人物展示屏上,有一位上大女教授的綽綽身影。她笑容親切、眼神明亮,女性智慧的光芒在她身上熠熠生輝,她是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的周婷教授。從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到......
2024年3月23日,HORIBA開放日——半導體材料表征主題研討會在HORIBA集團全新投資的厚立方大樓(C-CUBE)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由HORIBA攜手上海集成電路材料研究院、集成電路材料創新......
半導體制造工藝電動汽車等高新技術領域對高效動力轉換的需求與日俱增,碳化硅與氮化鎵材料扮演關鍵性角色,有效降低能耗并提升動力轉換效率。牛津通過原子層沉積(ALD)與原子層刻蝕(ALE)技術優化了器件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