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劉學軍、張福鎖等首次揭示過去30年來,我國氮沉降動態與人為活性氮排放的關系,并在《自然》網站在線發表了他們的研究論文《中國氮沉降顯著增加》。
研究說,農田施肥(含氮化肥或有機肥)不合理,養殖場畜禽糞便管理不善,燃煤、汽車尾氣排放等都會增加人為活性氮向大氣排放,這些氣體及通過次生反應形成的氣溶膠/細顆粒物(如PM2.5),導致空氣質量下降或大氣污染。而從大氣沉降到陸地和水生態系統的活性氮數量和形態,也將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功能。
研究發現,從1980年代至2000年代,同樣在長期不施氮肥條件下,農田生態系統水稻、小麥和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的吸氮量平均增加16%,非農田生態系統木本、草本和所有物種的葉片含氮量平均增加33%;而同時期的植物葉片含磷量沒有發生顯著改變,指示土壤環境保持相對穩定。因此,氮素增加主要來自大氣沉降。
據張福鎖介紹,主要來自農業源氨排放的銨態氮沉降,占氮素總沉降量的2/3左右,氮肥的直接排放(農田)和間接排放(養殖場畜禽糞便等)是銨態氮沉降的主要貢獻者。來自非農業源(燃煤和汽車尾氣等化石能源燃燒)氮氧化物排放為主的硝態氮沉降,約占總沉降量的1/3。
研究說,中國出現區域性大氣活性氮污染、氮素沉降,以及農田與非農田生態系統“氮富集”加劇的現象,說明氮素沉降的顯著升高,與氮肥施用和化石能源消費大幅度增加所導致的人為活性氮排放有密切關系。
3月6日,《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發布,其中提到,支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落實財政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支持農作物......
據統計,全球農田每年施用的氮肥量高達1.2億噸,再加上有機肥和生物固氮等,農田氮輸入總量約2億噸。然而,目前氮素利用效率還不足50%,如何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在保障糧食產量的前提下控制氮素污染,一直是全......
12月26日,《中國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路徑》2022年度報告發布會在線上召開,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張大偉在會上發言致辭。張大偉表示,近年來中國的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但大氣污染治理形勢依然嚴峻......
在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主樓里,懸掛著一幅特殊的日歷圖,日歷圖顯示著北京2013年以來每一天細顆粒物(PM2.5)的濃度情況。“顏色越深越紅,表明空氣質量越差;顏色越淺越綠,表明空氣質量越好。”黨的......
在健康管理中,個人雖然是第一責任人,但卻難以控制外部環境的影響。大氣污染是一類致癌物,數據顯示,每年因大氣污染而過早死亡的人數約有700萬,其中因PM2.5死亡的人數有400多萬。整體而言,空氣污染具......
財政部關于下達2022年度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預算(第二批)的通知財資環〔2022〕58號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為支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促進大氣質量改善,......
稻田土壤氮素利用率低,導致大量硝酸鹽淋失或以溫室氣體N2O的形式進入大氣,造成一系列污染。硝酸鹽異化還原為銨(DNRA)可將移動性強的硝態氮還原為固持性更好的銨態氮,提高土壤氮素可利用性,同時減少N2......
通俗地講,就是把吸收到的二氧化氮光譜信號進行有效放大,再通過我們開發的可靠算法進行計算,最終實現對大氣二氧化氮的精確探測。基于多模激光的振幅調制腔增強吸收光譜技術,適用于長期穩定運行、免人工維護的二氧......
丘陵區稻田氨氣排放、近源沉降及大氣轉化示意圖。課題組供圖氨氣是大氣中含量最高的堿性氣體,主要來自于農田氮肥施用及畜禽糞便導致的氨揮發。氨氣與酸性氣體反應會形成大氣氣溶膠,因此它也是一種大氣污染物。中國......
2021-2022年秋冬季,很可能是近幾年來,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措施最密集的一個。近日多部門印發的《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方案》稱,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上半年“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