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鍋
如今,生活在北京的人們明顯感到,北京的沙塵暴天氣少了,但有些時候,盡管陽光燦爛,天空依然灰蒙蒙的,不見藍天,其實,這就是比較輕度的灰霾天。請關注——
灰霾是指灰塵、硫酸等粒子使視野模糊,并導致能見度惡化的大氣渾濁現象。灰霾并非只是頻繁“光顧”北京,現在,它早已跨越了大江南北,成為很多城市難以回避的問題。灰霾的成因是什么,會造成什么危害,該如何應對?
細顆粒污染致多重危害
在北京地球村等主辦的“健康出行——細顆粒污染防治對策”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唐孝炎說,統計分析發現,顆粒物中,即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 p>
PM2.5的危害是多重的。它不但會形成灰霾,降低能見度,還會威脅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并通過遠距離輸送,造成區域性或全球性環境問題,甚至影響氣候變化。
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潘小川強調,相比可吸入顆粒物(PM10),PM2.5更容易長時間懸浮在空中,由于它粒徑小,吸入幾率變得更大,它可抵達肺的深部,深入下呼吸道,甚至穿透肺泡膜等,對人體健康造成巨大傷害。
研究表明,PM2.5可影響人體的呼吸、心血管、免疫、生育、神經和遺傳系統等,PM10可進入人的鼻腔及氣管,而PM2.5除了能進入肺部,還能進入肺泡甚至血液。引起肺部和全身炎癥,增加動脈硬化、血脂升高的風險,導致心律不齊,血壓升高等。
唐孝炎說,由于PM2.5的組分復雜,含硫酸鹽、硝酸鹽、金屬、黑碳、有機碳和礦物質等,毒理學研究表明這些組分的毒性機制和效應均有很大差異,PM2.5致病的機制非常復雜,目前很多影響和機制尚不清楚。
國際研究發現,每年由于大氣污染而早亡的人數約80萬,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顆粒物污染。如果PM2.5濃度能降低10微克/立方米,由肺病導致早亡的人數將減少6%,肺癌人數將減少8%。
人為排放導致大氣污染
唐孝炎說,目前我國是全球灰霾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盡管當前我國沒有一個城市正式發布PM2.5的相關數據,但是據調查,我國各地區的大氣中,PM2.5約占公布的PM10數值的50%以上,而大城市的比例有時可高達70%。
PM2.5究竟從哪里來的?唐孝炎分析說,花粉、海浪泡沫、土壤微粒等是PM2.5的天然來源,不過,目前我國大氣中的細顆粒物主要來自于工業、交通、電力等生產和生活,即以人為排放為主。
北京大學的科研人員在珠三角地區做了長達10多年的大氣污染物研究發現,以沒有重工業的深圳市為例,空氣中的PM2.5主要源類依次是:機動車尾氣、燃油、餐飲油煙、建筑塵和煤煙等。唐孝炎說,地區不同,PM2.5污染源種類不同,組分會有差異。來源也存在明顯的季節差異,夏季PM2.5受煤煙塵影響小,冬季受煤煙塵影響增大。
唐孝炎說,當前我國大氣污染非常嚴重,主要原因是我國大量煤的燃燒、汽車尾氣、揚塵等,排放濃度高。多重污染不是簡單的疊加,污染物間還發生了許多化學反應,生成二次污染物,再加上物理輸送,形成了復合型的區域性污染。
因此,唐孝炎強調,“任何控制大氣中顆粒物濃度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細顆粒物來源可分區應對
如何解決我國大氣中的PM2.5污染問題?國家環境保護部城市空氣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白志鵬教授建議說,今后我國PM2.5質量標準應實行分區管理,劃分達標區和非達標區。在達標區要求污染源采用最佳可控制技術,未達標區要求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達最低可達排放速率,還需關注農村地區的環境空氣質量。
白志鵬認為,對PM2.5污染來源的精細解析是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基礎,要明確可有效控制的污染來源,不同地區情況不同,分區應對。如在我國東部地區,應加強對區域復合型污染聯防聯控,加大對機動車尾氣污染的監管和控制力度;完善對臭氧前物質的監測、評估和科學控制;加強對PM2.5標準體系研究等。北方地區適度發展集中供熱,加大除塵力度;加強沙源地的生態建設,控制土壤風蝕起塵等。南方地區加強黃金水道港口污染研究;加強對硫酸鹽、硝酸鹽、二次有機物等二次顆粒物前體物的監測與防控。中西部地區強力推進傳統優勢產業高端化、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高新化;防止落后工藝、產能由東部向中西部無序轉移,防止工業污染向農村無序轉移等。
2023年9月6-8日,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簡稱BCEIA2023)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召開。大會同期設置了多個主題論壇以及電子顯微學與材料科學、質譜學、光譜學、色譜......
土壤作為陸地環境的基礎,并與其他生態系統廣泛聯通。土壤作為污染物的“源”和“匯”而備受關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微塑料和重金屬通過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等環節進入土壤,其復合污......
摘要:現如今,人們對飲水水質安全越來越關心,而飲用水水質受到原水水質、處理過程等因素的影響。同時,隨著工業活動的日益頻繁,環境污染問題越發嚴重,威脅著人們的飲水安全,需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對水質進行檢測。......
7月10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國生態狀況變化(2015—2020年)調查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調查評估報告》)、《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調查與觀測技術規范》(以下簡......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遙感與地理信息科學研究室研究員郝曉華團隊發現,積雪中不同類型、不同含量的吸光物質對積雪的光譜特征具有重要影響,特別是對積雪的反照率影響較大,進而影響地氣能量平衡,......
2022年12月3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八次會議審議批準了《〈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列入多氯萘等三種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修正案》和《〈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
2023年5月17日-18日,第十七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以下簡稱“第十七屆POPs論壇”)在山青海碧的青島召開,本次論壇聚焦“新污染物治理”,以“新污染物治理與健康環境”為主題......
于一種實驗性的新海綿可以讓從水中去除重金屬污染物的過程比以往更容易。只需一次處理,該設備就能將受污染的水降低到安全可飲用的水平。在之前兩項研究的基礎上,伊利諾伊州西北大學的科學家正在開發這項技術。研究......
記者從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該局近期委托國家標準技術審評中心開展了污染物排放領域5項地方標準的實施效果評價,取得良好效果。該局還將聯合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充分運用此次效果評價結果,進一步強化該5項地方......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天津市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管理辦法(試行)》印發給你們,請照此執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2023年1月30日天津市重點污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