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4-01 17:06 原文鏈接: 大美中國候鳥北歸

    鳥類,是大自然最靈動的飛羽精靈,在生態環境和人類生活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世界保護益鳥公約》,每年的4月1日為“國際愛鳥日”。

    眼下,在我國境內,候鳥正在接力北遷。濕地生態系統是候鳥的重要棲息地,在我國漫長的海岸線上,自南向北,一個個濱海濕地,仿佛驛站一般,成為鳥類遷徙通道的移動家園。今天的系列報道《大美中國 候鳥北歸》,我們將沿著濱海濕地,近距離了解珍稀候鳥的遷徙與保護。沿著我國東部海岸線,記者從福建泉州、福州一路北上,追逐著中華鳳頭燕鷗、黑臉琵鷺和黑嘴鷗等珍稀候鳥的羽翼蹤影,先后去到浙江寧波、江蘇鹽城等地,探秘生態濕地,守護候鳥遷飛。

    中華鳳頭燕鷗北歸先遣隊已經抵達中國

    第一站先來到福建泉州。中華鳳頭燕鷗是全世界最為珍稀的候鳥種類,主要棲息、繁殖在中國。每年4月,外出越冬的中華鳳頭燕鷗就會返回中國,開始求偶、繁殖。據最新的觀測反饋,中華鳳頭燕鷗北歸先遣隊已經抵達我國福建。

    在福建泉州晉江的圍頭灣,記者跟隨當地的林業主管部門和愛鳥志愿者,一起去拍攝中華鳳頭燕鷗北歸先遣隊的影像鏡頭。

    總臺央視記者 馬力:據介紹,這片距離海岸線大約2公里的養殖場,是中華鳳頭燕鷗最喜歡逗留的地方。這里有足夠的食物來源、相對沒有人為干擾,中華鳳頭燕鷗在這里可以進行早期停留,補給能量,準備進一步北歸。

    茫茫大海上,大鳳頭燕鷗、鷗嘴噪鷗等不同的鷗類都選擇在這片海域上的浮球板上逗留。而對于全球種群數僅有150只的中華鳳頭燕鷗,尋找起來仿佛“大海撈針”。在海面上拍攝視頻無疑是個挑戰。

    在觀測了半小時后,拍攝團隊終于在候鳥群中發現了黃嘴但嘴尖有黑色的燕鷗,經過確認,這就是“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鏡頭里,這對時而四處張望,時而用嘴端梳理羽毛的就是中華鳳頭燕鷗。

    福建省晉江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局高級工程師 王碧英:每年三月、四月份連續監測,比如它的生境、生活習慣,還有它遷徙到的數量。根據中華鳳頭燕鷗的生活習性,它一般是生活在灘涂礁石上。在外海記錄到了中華鳳頭燕鷗影像,這對于全球中華鳳頭燕鷗的研究和保護提供了很重要的影像資料,也是一個空白數據的補充。

    總臺央視記者 馬力:經過長達兩個小時的觀察,一共記錄到了4只中華鳳頭燕鷗棲息。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幾秒影像資料,對于中華鳳頭燕鷗這種全球只有一百多只的珍稀候鳥來說,已經是彌足珍貴了。接下來,我們會沿著中華鳳頭燕鷗北歸的路線,去探訪它們棲息、筑巢的地方,去看看當地是怎么樣去保護它們的家園。

    “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全球約150只

    中華鳳頭燕鷗因其嘴尖有黑色,也被稱為“黑嘴端鳳頭燕鷗”,全球種群數估算約為150只。由于極為罕見,蹤跡神秘,被譽為“神話之鳥”。

    中華鳳頭燕鷗在海岸、海島巖石、海邊沙灘和海洋上活動,主要棲息于海岸島嶼,喜歡在海水深度淺且離岸近的區域活動。

    它的第一次標本記錄是1861年在印尼采集,其后,其標本被采集最多的地點,是在我國的山東和福建沿海。1937年,在青島附近的島嶼科研人員最后一次采集到21只標本,之后長達半個多世紀再無記錄,學術界推測此物種已經滅絕。

    2000年6月,臺灣鳥類攝影師在馬祖列島偶然重新發現了中華鳳頭燕鷗,引起了國際鳥類學界的廣泛關注。

    2004年8月,在浙江寧波韭山列島,發現了第二個繁殖群體,包括約20只成鳥,它們混群在近4000只大鳳頭燕鷗中——大鳳頭燕鷗跟中華鳳頭燕鷗長相非常相似,只是它們的嘴尖和羽毛顏色有所不同。

    閩江河口濕地:候鳥北遷正接力進行

    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福建省面積最大的原生態河口三角洲濕地,擁有鳥類313種,中華鳳頭燕鷗從南方遷徙而來,即將途經這里覓食停歇。眼下,閩江河口濕地的候鳥北遷正在接力進行。小天鵝、鴻雁、黑臉琵鷺等越冬候鳥已經開始向北啟程。

    在閩江河口濕地的一片淺灘上,幾只黑臉琵鷺,自由自在地覓食嬉戲。黑臉琵鷺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與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并稱“閩江三寶”。這幾年越冬期,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區記錄到的黑臉琵鷺最高數量達177只。隨著遷徙季的到來,保護區內黑臉琵鷺已經開始向北方繁殖地遷徙,還有部分黑臉琵鷺從更南地區抵達這里,進行短暫停歇后繼續北上。

    由于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重要的生態價值,2022年9月,閩江河口濕地被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單》。如今,保護區正積極推進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加快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腳步。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 鄭航:包括鳥類生境的修復,趁夏候鳥跟冬候鳥的空檔,我們想做一些高潮位調節區的進一步優化。同時我們也在做好各類申報的材料,希望盡快能夠加入世界自然遺產的行列。

    據了解,近年來,閩江河口濕地通過互花米草除治、退養還濕等濕地生態修復工程,讓濕地服務功能得到了明顯改善。同時,通過常態化監測、劃定瀕危鳥類核心區等措施,來加強巡護管護,為候鳥遷徙保駕護航。最新調查數據顯示,閩江河口濕地共調查到鳥類105種,數量超過了12000只,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3種,黑臉琵鷺、勺嘴鷸等珍稀瀕危水禽數量均超過全球數量的1%。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 鄭航:有一些夏候鳥或者冬候鳥往北飛的過程當中,會停留在我們這里,然后會發現一些新的鳥種,最近我們都在密切觀測。

    杭州灣濕地發布最新年度生態監測報告

    中華鳳頭燕鷗一路北上,會選擇在海岸線上溫濕度適宜且沒有外來物種侵擾的環境中進行繁殖。位于浙江寧波的杭州灣濕地是中國八大鹽咸濕地之一,由于地處河流與海洋的交匯區,是我國東部大陸海岸冬季水鳥最富集的地區之一,每年大約100萬只候鳥在此棲息、停留。今天(4月1日),杭州灣濕地發布了最新的年度生態監測報告,珍稀鳥類的種群數量又增加了。

    杭州灣濕地是典型的近海與海岸濕地生態系統,是黑嘴鷗、黑臉琵鷺和卷羽鵜鶘的重要越冬地與遷徙停歇地之一。杭州灣濕地最新的年度生態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累計記錄鳥類303種,種群數量超過32萬只。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鳥類達到62種,其中記錄到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青頭潛鴨、黑嘴鷗、卷羽鵜鶘、東方白鸛、黑鸛和黑臉琵鷺的數量為歷年來最多。

    這幾天,杭州灣濕地生態站的監測員許夏娟和同事們頻繁出現在濕地的各個監測點,他們蹲守觀測站,穿越蘆葦蕩,觀測候鳥的一舉一動。雖然許夏娟說當前濕地正處于冬候鳥陸續北遷,夏候鳥還在路上的“平靜期”,但去年冬天以來她們觀測到了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讓她無比興奮,每天都想出來碰碰運氣。

    杭州灣濕地生態站監測員 許夏娟:我們以前看到卷羽鵜鶘是10只以內,2022年看到了二十幾只。

    在距離杭州灣濕地直線距離約140公里的寧波象山縣韭山列島,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中華鳳頭燕鷗也即將迎來繁殖季節。韭山列島是全球中華鳳頭燕鷗最大的繁殖地,2011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省象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 王建國:從2017年開始,在每年的4月至8月燕鷗的繁殖季節,招募志愿人員,加大保護與監測力度。我們還建設了“數字鳥島”,通過高效的數字建設體系,實時監測中華鳳頭燕鷗和周邊海島的動態。

    數千只黑嘴鷗開始在條子泥濕地筑巢

    沿著我國東部海岸線,從浙江寧波再往北,記者來到了江蘇鹽城。位于江蘇鹽城東臺的條子泥濕地,是我國首個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的核心區域。春遷候鳥陸續過境停歇條子泥濕地,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嘴鷗也開始在這里筑巢求偶。

    鳥向北飛,人往南來。在北京旅居10多年的英國人唐瑞,這段時間都會早起,在條子泥這片灘涂聆聽濕地蘇醒的聲音。

    生物多樣性保護學者 唐瑞:許多鳥來回飛行,它們在陸地上非常開闊的地方繁殖,然后在灘涂上獲取食物,因為它們喜歡吃小螃蟹,所以它們飛到泥灘捕捉螃蟹,然后帶著食物飛回筑巢區,照顧巢穴、蛋和幼崽,它們來回飛行,這個地區,沿著海岸的這條路,是記錄它們來回行進的完美地方。

    和唐瑞一樣,為候鳥而忙碌著的還有鳥類遷徙的科研人員。每年遷徙季來臨之前,北京林業大學的楊洪燕博士,都會對這一片廣袤的灘涂進行鳥調和底棲生物采樣。

    北京林業大學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楊洪燕:我們要持續監測,尤其是在它們遷徙停留的時期,食物資源的狀況,所以我們就要進行底棲采樣,就是灘涂里邊的小蛤、小蝦、小魚,把它們的數量和分布搞清楚,這樣我們才能夠清楚這些鳥是不是有足夠的東西吃,以及這些鳥是如何利用這些食物的。

    潮起潮落,條子泥濕地這片海岸帶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潮間帶濕地,是全球最重要的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之一,它維持了植物、水鳥、軟體動物與魚類等生物多樣性,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上超過200種、總數達數十萬只候鳥提供棲息地。

    北京林業大學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楊洪燕:3月下旬鳥調的時候,在整個條子泥這個區域數到了40種水鳥,數量是在6萬只左右,所以可以說先頭部隊已經來了。去年我們最高峰的時候在春季數到了20萬只,所以今年到目前為止,這個數量已經挺大的了,而且其中有一些珍稀瀕危的物種,像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現在將近過境的已經有200多只左右,還有我們這邊特別著名的勺嘴鷸已經有了十幾只,還有黑嘴鷗,已經有了將近1000只。

    眼下,這些明星候鳥種群數量最多的黑嘴鷗,已經陸續進駐到它們專屬的繁殖地。

    總臺記者 徐大為:這是年初剛剛修復完成的一塊新的黑嘴鷗的繁殖地,值得高興的是,就在剛剛修復完成的這一片黑嘴鷗的繁殖地,地表上面已經有一些鹽蒿草冒頭了,在接下來4月份到7月份黑嘴鷗的繁殖季,就有很多黑嘴鷗可以在這一片新修復的繁殖地來進行筑巢繁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