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8-24 20:47 原文鏈接: 大腸桿菌介紹(二)

      三、微生物學檢查法

      (一)細菌的分離鑒定

      1.標本:腸道外感染取中段尿、血液、膿液、腦脊液等,腹瀉者取糞便。

      2.分離培養與鑒定:糞便標本直接接種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血液需先經肉湯增菌,再轉種血瓊脂平板。其他標本可同時接種血瓊脂平板和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37℃孵育18~24小時后,觀察菌落并涂片染色鏡檢。采用一系列生化反應進行鑒定。腸致病性大腸桿菌須先作血清學定型試驗。必要時檢定腸霉毒素。

      泌尿系統除確定大腸桿菌外,還應計數,每毫升尿含菌量≥100,000時,才有診斷價值。

      (二)衛生細菌學檢查

      大腸桿菌不斷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周圍環境和水源、食品等。取樣檢查時,樣品中大腸桿菌越多,表示樣品被糞便污染越嚴重,也表明樣品中存在腸道致病菌的可能性越大。故應對飲水、食品、飲料進行衛生細菌學檢查。

      1.細菌總數:檢測每毫升或每克樣品中所含細菌數,采用傾注培養計算。我國規定的衛生標準是每毫升飲水中細菌總數不得超過100個。

      2.大腸菌數指數:指每立升中大腸菌群數,采用乳糖發酵法檢測。我國的衛生標準是每1000ml飲水中不得超過3個大腸菌群;瓶裝汽水、果汁等每100ml大腸菌群不得超過5個。

      四、防治原則

      在腸產毒性大腸桿菌的免疫預防研究中,發現其菌毛抗原在自然感染和人工自動免疫中是一種關鍵性抗原。

      治療可選用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