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所分子探針與熒光成像研究組(1818組)徐兆超研究員團隊發展了聚集體調控探針,解決了以往蛋白標簽熒光探針在超分辨成像應用中缺乏對多種細胞器通用性標記的問題。該探針基于遺傳編碼技術,實現了細胞內多種細胞器選擇性熒光識別的廣譜應用性,并且實現了細胞器亞結構的動態超分辨成像,進而揭示了多種未見報道的細胞器結構動態變化,為進一步研究不同細胞器的功能提供工具。
細胞是高度動態的有機體,內部存在多種細胞器,如線粒體、溶酶體、脂滴、內質網、細胞核、細胞膜等。這些細胞器各自發揮不同功能并相互協同,最終通過一系列動態行為完成各種生理活動。因此,納米尺度下細胞器與亞細胞器動態行為的監測與解析對于生命進程的解密至關重要。徐兆超研究團隊前期針對溶酶體內酸性微環境設計合成了溶酶體自閃染料,并借助單分子定位顯微鏡(SMLM)實時監測了溶酶體運動并發現4種溶酶體間相互作用模式(Angew. Chem. Int. Ed.,2022);針對脂滴內部高度疏水環境設計了緩沖脂滴探針,實現了脂滴的穩定超分辨成像并發現脂滴融合的新模式(Angew. Chem. Int. Ed.,2021)。然而,這些細胞器探針依靠不同細胞器內特有微環境達到對細胞器的定位與識別,單個探針只能實現單一細胞器的標記。有機小分子熒光探針與蛋白標簽技術相結合,協同解決了小分子熒光探針靶向性差和熒光蛋白穩定性不足的問題,并且依靠對細胞器中標志蛋白的融合達到對不同細胞器熒光標記和超分辨成像的目的。前期工作中,該團隊構建的SNAP蛋白標簽探針克服了傳統線粒體探針易受電位波動而脫靶的問題,實現了對線粒體的穩定標記和動態超分辨成像(Biosens. Bioelectron.,2021; Angew. Chem. Int. Ed.,2020)。然而,蛋白標簽熒光探針依然面臨細胞滲透性差的問題,特別是探針在細胞內局域分布使得單一探針難以具有對多種細胞器廣譜性標記的性能。
針對此問題,該團隊發展了具有“單體—二聚體—聚集體”多體系動態調控的SNAP蛋白標簽探針BGAN-Aze,該探針在細胞外形成熒光淬滅的納米聚集體而具有快速穿透細胞膜和在細胞內廣泛分布的能力,在細胞內以單體的形式與目標蛋白共價連接,并伴隨熒光的恢復,最終實現細胞內多種細胞器選擇性熒光識別與細胞器亞結構的動態超分辨成像。高度平面的萘酰亞胺、芐基與鳥嘌呤能夠形成穩定的“卡扣狀”熒光淬滅二聚體,大幅降低了熒光成像過程中的背景信號,實現了對SNAP-tag蛋白高的熒光響應倍數(約41倍)。通過質譜、理論計算等,團隊驗證了體系中二聚體形成的驅動力主要來自于兩分子間的范德華力。此外,研究發現BGAN-Aze為不帶電荷的中性分子,可保持高度的細胞滲透性與生物相容性,能夠實現納米尺度下對細胞膜、線粒體、細胞核等多種細胞器亞結構的長時間追蹤。在已經獲得的數據中,典型進展包括絲狀偽足的整個生長及相互作用過程,團隊進一步揭示了偽足萌芽到成熟過程中每個階段的速率及時長,絲狀偽足的多種形成模式,如融合、分裂、凸起等;監測了線粒體動態行為,揭示了線粒體脊的動態變化,線粒體之間瞬時的相互作用以及線粒體自噬的整個過程;監測了核仁的整個融合過程,揭示了核仁融合的時間速率等。
相關研究成果以“Modulation of Dynamic Aggregation in Fluorogenic SNAP-tag Probes for Long-term Super-resolution Imaging”為題,于近日發表在Aggregate上。該工作的第一作者為我所1818組已畢業博士劉文娟與喬慶龍副研究員,以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所創新基金等項目的資助。(文/圖 喬慶龍)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又稱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它是研究分子吸收190nm~750nm波長范圍內的吸收光譜,是以溶液中物質分子對光的選擇性吸收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一類分析方法。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產生是由......
科技日報記者張夢然最新一期《自然》雜志發表了一項抗衰老研究重磅成果:科學家首次報告了促炎蛋白IL11在動物中的衰老效應。研究發現,抑制該蛋白能改善老年小鼠的健康狀況,顯著延長小鼠的健康壽命近25%。目......
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衰老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發現了促炎蛋白IL-11(一種介導炎癥的信號傳導蛋白)在小鼠中的衰老效應。這項研究結果表明,抑制該蛋白能......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揭示了分選轉運蛋白SNX25通過氧化還原依賴的方式調控內涵體GPCR-G蛋白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以Redox-ModulatedSNX25asaNovel......
項目概況蛋白質譜儀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上海中世建設咨詢有限公司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4年07月16日10:00(北京時間)前遞交投標文件。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310000000240205......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喬慶龍和研究員徐兆超團隊發展了組裝介導的細胞膜緩沖熒光探針,實現了對細胞質膜的長時間穩定標記和超分辨動態熒光成像,觀察到了質膜絲狀偽足的動態運動和細胞外囊泡的......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可以通過增強Trio蛋白的表達來抵消果蠅與年齡相關的運動能力下降。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細胞報告》雜志。隨著年齡的不......
5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王蘭研究組在《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Cell)上在線發表了題為SMARCA5reprogramsAKR1B1-mediatedfructose......
DNA的發現是人類研究地球生命遺傳本質的里程碑。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從病毒、單細胞微生物、低等真核生物、動植物、哺乳動物,乃至人類都使用DNA遺傳物質進行細胞復制和生命繁衍。而mRNA的發現也是同樣重......
進化是一個相當奇妙而漫長的過程,一些隨機活動的爆發,造就了當今地球上生命的多樣性。它們可能會大規模發生,比如高效的肢體進化;也可能發生在微觀細胞層面,比如細胞不同部分的首次形成。現在,一組科學家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