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7-21 10:20 原文鏈接: 大連化物所實現甲醇生物轉化高效合成脂肪酸衍生物

      近日,大連化物所合成微生物學研究組(1823組)周雍進研究員團隊在甲醇生物轉化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以甲醇酵母為細胞催化劑,通過結合適應性進化和理性代謝工程改造,實現了甲醇生物轉化高效合成脂肪酸衍生物。

      隨著石油等資源的日益枯竭,越來越需要新的原料來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生物煉制需求。甲醇是理想的可再生原料,其能量密度較高、來源廣泛。脂肪酸衍生物是一類含氧量低、能量密度高、富含碳氫元素的天然可再生資源,是液體生物燃料、油脂化工品、食品和材料等生產的基礎原料,廣泛應用于日常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傳統動、植物油脂產量有限,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亟待發展油脂生產新技術。甲醇生物轉化可建立不依賴于耕地的脂肪酸供給路線,然而,微生物細胞中甲醇代謝復雜,難以實現其高效定向轉化。

      本工作中,研究團隊在改造以多形漢遜酵母為宿主的內源代謝合成脂肪酸過程中,發現工程菌株在甲醇中無法生長。研究團隊還發現,通過實驗室適應性進化獲得的馴化菌株,能夠在甲醇中正常生長且可高效生產脂肪酸;通過多組學技術鑒定發現,雙敲除兩個關鍵突變基因LPL1(推測脂酶)和IZH3(與Zn代謝相關膜蛋白),可以顯著緩解甲醇代謝壓力;通過脂質組學分析發現,產脂肪酸菌株磷脂的合成受阻,影響過氧化物酶體膜完整性,導致關鍵有毒中間體甲醛泄漏,引起細胞壞死。基于上述發現,研究團隊在轉錄組學指導下,重排了細胞內全局代謝,強化了前體乙酰輔酶A和輔因子NADPH的供給,使漢遜酵母以甲醇為唯一碳源合成了脂肪酸,產量為15.9 g/L。

      此外,研究團隊在畢赤酵母中也發現,在甲醇代謝過程中,甲醛的積累同樣影響甲醇生物轉化效率;研究團隊通過優化細胞中心代謝與輔因子再生過程、強化甲醇代謝路徑,大幅減少了甲醛積累,提高了脂肪酸產量(23.4 g/L)。研究團隊還采用代謝切換的策略,快速將脂肪酸生產菌株改造為脂肪醇細胞工廠,簡化了菌株構建過程,實現脂肪醇產量達2.0 g/L。

      上述工作揭示了酵母中甲醇代謝調控規律以及代謝壓力分子機制,為甲醇生物轉化以及CO2高值化轉化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研究成果以“Rescuing yeast from cell death enables overproduction of fatty acids from sole methanol”和“Methanol biotransformation toward high-level production of fatty acid derivatives by engineering the industrial yeast Pichia pastoris”為題,于近日分別發表在《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和《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韓國慶熙大學生物化工學者Eun-Yeol Lee教授在《自然-代謝》發表亮點評述文章“Methanol-tolerant yeast for biofuel production”,強調本研究強化了甲醇耐受性,實現了甲醇高效轉化合成脂肪酸,將為未來油脂化學品和生物燃料供應提供潛在供應路線。該工作第一作者分別是我所1823組助理研究員高教琪和博士研究生蔡鵬。上述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面上項目、我所科研創新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相關文章

    大連化物所卿光焱團隊開發超精準內毒素分離材料

    近日,大連化物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研究組(1824組)卿光焱研究員團隊開發了一種超精準內毒素分離材料。該團隊通過“量體裁衣”的材料設計理念,提出了一種基于噬菌體展示篩選和血液相容性肽......

    卿光焱團隊制備基于光子纖維素納米晶的柔性汗液傳感器

    近日,大連化物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研究組(1824組)卿光焱研究員團隊設計并制備了一種用于汗液中鈣離子傳感的可持續、不溶性和手性光子纖維素納米晶體貼片。該研究為纖維素納米晶(CNC)......

    大連化物所:開發出首例溫和條件下超快氫負離子導體

    氫負離子(H-)具有強還原性及高氧化還原電勢等特點,是頗具潛力的氫載體和能量載體。氫負離子導體是在一定條件下具有優異氫負離子傳導能力的材料,在氫負離子電池、燃料電池、電化學轉化池、膜反應器、氫傳感器等......

    美國一載有1400噸有毒化學品駁船沉沒

    據美國媒體報道,當地時間3月28日凌晨,在流經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地區的俄亥俄河上,10艘駁船與其拖船突然脫離,多艘駁船擱淺在一座大壩上,其中一艘裝有1400噸有毒危險化學品甲醇,且尚不清楚是否發生......

    我國首個甲醇制氫加氫一體站投用

    2月15日,《中國科學報》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我國首個甲醇制氫加氫一體站投入使用。該站是由中石化燃料油公司大連盛港油氣氫電服“五位一體”綜合加能站升級而來,每天可產出1000公斤99.999%高純度......

    我國實現低毒性量子點近紅外上轉換與太陽光合成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研究組(1121組)吳凱豐研究員團隊在量子點光化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低毒性量子點敏化的近紅外光至可見光的上轉換,并將該體系與有機光催化融合,實現了......

    大連化物所:提出光催化生物質制氫新策略

    近日,大連化物所生物能源化學品研究組(DNL0603組)王峰研究員、羅能超副研究員團隊與的里雅斯特大學PaoloFornasiero教授團隊合作,在光催化生物質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提出一種“C-C......

    大連化物所:二氧化碳電解技術取得新進展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包信和院士、汪國雄研究員、高敦峰研究員團隊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電解制備燃料和化學品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可實現鋼廠尾氣或者化工尾氣的高......

    大連化物所:單原子催化劑中不同單原子物種的定量統計

    近日,我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張濤院士、楊冰副研究員團隊,與太原理工王俊文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于麗娟研究員合作,在單原子催化劑動態轉化以及不同單原子物種定量統計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表明,可通......

    大連化物所馮亮團隊:提出一種百草枯農殘快檢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馮亮團隊在紙基光化學傳感器的信號放大研發中取得進展。團隊構建了新型介孔二氧化硅功能化紙基傳感器,通過柱芳烴超分子識別系統,實現了農藥百草枯的高效捕獲和分析。該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