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MP(0.5 wt% Li)和CMP在77K的氫吸附、脫附等溫線
氫能源作為一種零污染、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視,并成為潔凈能源研究領域的國際前沿和熱點。儲氫問題是氫能源領域的一項重要課題。目前儲氫研究包括化學儲氫和物理儲氫兩個領域。物理吸附利用微孔材料物理吸附氫分子,因其在特定條件下對氫氣具有良好、可逆的熱力學吸附、脫附性能而受到廣泛研究。提高材料對氫氣的吸附作用使氫分子更容易、更牢固地吸附在微孔材料的表面或孔腔中,已成為進一步提高微孔材料儲氫量的一條重要途徑。
最近,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鄧偉僑所在的研究組及合作者使用鋰離子摻雜技術,提高微孔共軛聚合物對氫氣的吸附焓從而提高材料的儲氫量。理論模擬發現,鋰離子在共軛體系上對氫氣有增強的吸附作用,可以使氫分子更牢固地吸附在微孔材料中。實驗上,通過催化聚合1,3,5-三乙炔苯制備較大比表面積的三維微孔共軛聚合物(CMP)作為吸附載體,其網絡結構中的堿性活性基團碳碳叁鍵吸附鋰離子。鋰離子有效提高了材料對氫分子的吸附焓。研究表明當鋰離子的摻雜比例在0.5wt%時,材料儲氫能力最強,對氫氣的吸附焓為8.1KJ/mol。該材料在77K和1bar條件下,儲氫量高達6.1wt%,刷新了同等條件下的物理吸附儲氫的紀錄,遠遠高于碳納米材料(3.0wt%)和金屬框架化合物(2.5wt%)。
該研究工作以通訊形式刊登在近期的《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3330-3333. DOI:10.1002/anie.200906936),并被選為熱點文章。
最近,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表示,中國大陸今年上半年在芯片制造設備上的支出超過中國臺灣地區、韓國和美國的總和。SEMI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今年前6個月,中國......
探索無機成分以外的玻璃是人造透明材料發展的新方向,受聚合物和超分子玻璃的啟發,科研人員探索通過低分子量單體的聚合制備透明玻璃。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可降解材料開發與利用創新團隊聯合有關單位,構建了一......
超材料作為21世紀的重大科學突破之一,憑借其獨特的物理特性,在光電、信息傳輸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日前,在由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及蘇州實驗室共同承辦的2024浦江創新論壇“面向未來信息產業的新......
日本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工藝,讓鎳鈦合金“變身”為一種超堅固彈性材料。這種材料的堅固程度與鋼相當,延展性卻是鋼的20倍,有望用于制造可變形機翼。相關論文發表于新一期《自然》雜志。想象......
去年,地球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炙熱的一年。然而,2024年的酷暑更兇猛,7月里竟有4天連續刷新地球歷史上“最熱日”的紀錄。研究表明,極端高溫不僅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現象,令電網不堪重負,而且每年造成近50萬......
8月16日,由三位留美博士創辦的半導體材料科技企業——蘇州珂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珂瑪科技)正式在創業板掛牌上市,發行價8元/股,首日漲幅高達368.25%,首日報收37.46元/股,據此對應最......
科技創新要有“十年磨一劍”的精神。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306所獲悉,秉持這種精神,他們研制出先進耐高溫結構復合材料,獲得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復合材料比金屬材料輕,是未來飛行器材料的......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領導的團隊與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合作,研發出一種新的3D打印材料。這種材料既有足夠的彈性以承受心臟的持續跳動,又具有足夠的韌性以承受關節的擠壓負荷。它易于塑形以適應患者獨特......
晶體無處不在。從亮晶晶的礦石到每天吃的食鹽和白糖,都是晶體。在現代社會中,人工晶體在激光、半導體、計算機、原子能等高精尖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王穎是中國建材總院所屬人工晶體研究院(以下簡稱晶體院)功能......
“料”! “數載苦學鉆研之路,如滄海尋一漏,蓬山列蚍蜉。常于暗夜燈黃處靜思遭逢,感今之所得為他人相授者十之 八九,孤身自謀者不足一二。因而幸其有感,執筆于心。” 近日,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