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2-07 16:09 原文鏈接: 大連化物所證明從電催化脫硝轉向合成氨過程的必要性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肖建平團隊在氮氧化物(NOx)轉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揭示了過渡金屬電催化脫硝的機理限制并強調了合成氨的重要性。

      NOx的處理是重要的環境問題,也是實現高效二氧化碳電還原(eCO2RR)的必要前提。科研團隊在前期的工作中開發了基于圖論的反應網絡研究新型算法(ACS Catal.,2021),應用這個算法開展了一氧化氮電還原的研究,提出了合成氨的新線路(Angew. Chem. Int. Ed.,2020),并持續在該方向上開展了多維度的研究(J. Phys. Chem. Lett.,2021;ACS Sustain. Chem. Eng,2022;J. Phys. Chem. Lett.,2022)。系列成果在該團隊關于反向人工氮循環的綜述文章中進行了詳細闡述(ChemPlusChem,2021;Curr.  Opin. Electroche.,2023)。

      科研團隊探索了脫除NOx的另一條重要路線,將NOx轉化為環境友好的N2,即直接電催化脫硝。該工作使用反應相圖來分析系列金屬催化劑上反應機理的演變,并以Pd和Cu為例,研究了電勢和pH效應。綜合理論分析和實驗結果發現,在所有金屬上N2都是通過N2O*進一步轉化生成的,且與N2O相比,N2選擇性較低。該研究還揭示了低N2選擇性的起源。一方面,從能量的角度來看,所有金屬表面反應性對N2的產生非常不利。金屬表面對N2OH*的吸附始終太弱,抑制了N2O*質子化活性。此外,O*和OH*吸附能之間的強關聯性使得強反應性金屬表面上的活性位點被O*/OH*毒化,或導致N2O*在吸附較弱的金屬上很難解離。這兩種性質協同使所有金屬對N2O更具選擇性。研究發現,相比于N*-NO偶聯,N*質子化使Cu表現出高NH3選擇性。另一方面,電位、pH和NO分壓等實驗條件的優化可略微提高N2的選擇性,但不足以超過N2O或NH3。對NO電催化還原中低N2選擇性的深入理解可作為未來催化劑設計的提供參考。更重要的是,氨合成的特殊活性為建立反向人工氮循環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途徑,可在非集成式氨合成中發揮關鍵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科研團隊建議未來可探索設計能打破金屬催化劑“構效關系”的新催化劑,或發展非集成氨合成的新路線。

      相關研究成果以Steering from electrochemical denitrification to ammonia synthesis為題,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榆林創新院人工智能科技專項、中科院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合作基金等的支持。 

      論文鏈接

    大連化物所證明了從電催化脫硝轉向合成氨過程的必要性


    相關文章

    我所實現高活性高穩定性硝酸鹽電催化還原合成氨

    近日,我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碳基資源電催化轉化研究組(523組)在電化學合成氨方面取得新進展,發展了一種一體化的無定形/晶型雙相銅泡沫電極,并通過穩定催化劑中亞穩態的無定形結構,實現了安培級電流密......

    二氧化碳電催化轉化制甲酸研究獲進展

    可再生能源驅動的二氧化碳(CO2)電化學還原技術是前景廣闊的可持續未來技術。在安培級電流密度下,實現可儲存液體燃料的高效生產是二氧化碳電還原技術的瓶頸。同時,在大電流密度下,催化劑表面無論發生CO2還......

    中國海洋大學在電催化塑料升級回收研究取得新進展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黃明華課題組在電催化塑料升級回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催化領域國際期刊《美國化學會催化》上。石油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簡稱PET)是一種高分子熱塑性......

    我國科學家在硝酸鹽電催化轉化領域取得新成果

    記者9月8日從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獲悉,該校理學院教授何思斯與副教授周佳課題組在硝酸鹽電催化轉化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設計出一種在廢水中利用及高效轉化硝酸鹽為氨的高效電催化劑,為廢水處理和低碳能源生產......

    過程工程所開發出快速焦耳熱耦合球磨固相混合法

    貴金屬硫族化合物具有豐富的晶體構型,兼具成本優勢,在電催化領域展現出潛在的應用價值。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楊軍、劉卉和徐文青,開發出耦合球磨固相混合和快速焦耳熱法,用以實現貴金屬硫族化合物納米......

    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和羥胺具有結構敏感性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肖建平團隊在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和羥胺選擇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了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和羥胺具有結構敏感性,為電催化高效可控合成羥胺和電合成催化劑的......

    新技術大幅提高硝酸鹽電還原合成氨生產效率

    記者5月1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曾杰教授和耿志剛教授研究團隊針對硝酸鹽電還原合成氨反應,設計了一種串聯催化劑,通過耦合銅單原子催化劑與四氧化三鈷納米片,調控硝酸鹽電還原過程中中間體的吸附能,......

    大連化物所實現室溫下電催化甲烷和氧氣轉化制甲酸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能源與環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鄧德會以及副研究員崔曉菊和于良等,在甲烷室溫電催化轉化的研究中取得進展。該研究實現了由高壓-電芬頓驅動的甲烷與......

    中國科大“機器化學家”利用火星隕石智能創制產氧催化劑

    移居火星是人類的夢想,但首先要解決缺乏氧氣的問題。火星上存在水資源的可能,為利用太陽能驅動的電催化析氧反應制備氧氣提供了機遇。人類無法在無氧的火星環境下長期生存,因而在火星上就地取材創制催化劑成為難以......

    生態中心電化學膜孔道限域反應機制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中心曲久輝院士團隊基于實驗研究與多物理場有限元模擬,在電化學膜孔道中的限域氧化反應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Unveilingthespatiallyconfinedoxid......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