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的基于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裝置的主體——大連相干光源的安裝工程全部完成。當天,在經過相關專家嚴格的系統安裝工程驗收之后,項目專家在晚上21點30分鐘開始了自由電子激光放大器出光調試,整個調試過程非常順利,22點50分,超過300兆伏能量的高品質電子束流終于依次通過自由電子激光放大器的全部元件,總長18米的波蕩器陣列發出了第一束極紫外光。
大連相干光源是當今世界上唯一工作在極紫外波段的自由電子激光用戶裝置,也是我國第一臺自由電子激光大科學用戶裝置。在完成調試之后,這一裝置將產生世界上最強的極紫外光束。光源的每一個激光脈沖可以發出超過10萬億個光子,波長可在50nm到150nm之間連續可調,具有完全的相干性,脈沖長度可以在飛秒和皮秒模式之間選擇。這一光源在化學、物理、生物、能源、材料、環境等重要科學領域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
大連相干光源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大儀器專項資助,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聯合研制,項目于2012年初正式啟動,2014年10月22日正式開工建設。正式開工以來,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完成了主要基建工程和主體光源裝置的研制并實現首次出光,創造了同類大型科學裝置建設的新紀錄。這一項目也開創了我國科學研究專家與大科學裝置研制專家成功合作的先例。
大連相干光源團隊將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密切合作,在近期內努力完成參數優化和光束線站的調試,爭取盡快達到設計指標,為科學研究提供高質量的極紫外光源。
現場裝置圖
大連相干光源發出的第一束極紫外光
1月11日,中科院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SATech-01)上搭載的46.5nm極紫外太陽成像儀(英文名SolarUpperTransitionRegionImager,簡稱SUTRI)發布首批科學數據......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儒新院士和田野研究員團隊在小型化自由電子相干光源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團隊實驗探索飛秒激光驅動的超短電子脈沖泵浦表面等離極化激元......
近日,大連相干光源完成一項重要升級改造,第二條波蕩器束線安裝調試完成并順利出光。該工程由我所大連光源科學研究室(二十五室)和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相關團隊合作完成。自此,大連相干光源擁有了兩條獨立可......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江凌、中科院院士楊學明、張東輝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合作,在中性水團簇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展了基于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
近日,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江凌研究員、楊學明院士、張東輝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雋教授合作,在中性水團簇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展了基于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團簇在能源催化和大氣......
對于納米結構和生物樣品的高空間分辨率成像而言,相干衍射成像技術(coherentdiffractionimaging)或者無透鏡X射線顯微技術(lenslessX-raymicroscopy)引起了研......
生物通報道:控制基因表達水平的能力,是生物學中的一個主要任務。一種廣泛使用的方法是刪除一個感興趣的非必須基因(Knockout),或者多步重組讓一個感興趣的基因表達減少(Knockdown)。然而,這......
9月24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的基于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裝置的主體——大連相干光源的安裝工程全部完成。當天,在經過相關專家嚴格的系統安裝工程驗收之后,項目專家在晚上21點30分鐘開始了自......
9月24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的基于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裝置的主體——大連相干光源的安裝工程全部完成。當天,在經過相關專家嚴格的系統安裝工程驗收之后,項目專家在晚上21點30分鐘開始了自......
9月24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的基于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裝置的主體——大連相干光源的安裝工程全部完成。當天,在經過相關專家嚴格的系統安裝工程驗收之后,項目專家在晚上21點30分鐘開始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