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4-25 14:36 原文鏈接: 大鼠的飼養與管理

      大鼠(Rat),嚙齒目、鼠科、大鼠屬,屬野生褐色大鼠(Rattus norvegicus) 的變種。原產于亞洲中部及原蘇聯部分的溫暖地區。十八世紀后期開始人工飼養,十九世紀中葉首次用于心理學的研究。1906年這個鼠群中的一部分被送到費城(Philadelphia)的Wistar研究所,從而培育成了Wistar大鼠。二十世紀以后,大鼠應用于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尤其在腫瘤學、藥理學、內分泌學、營養學方面應用最為廣泛。

     

                       第一節  生物學特性

     

        一、一般特性

        1. 大鼠性情溫順,易于捉取,一般不會主動咬人,但當粗暴操作或營養缺乏時可攻擊人或互相撕咬,哺乳母鼠更易產生攻擊人的傾向,配種后的成年雄鼠同籠飼養互相撕咬,嚴重的甚至咬死。

        2. 大鼠是雜食動物,有隨時采飲的習慣。喜食煮熟的動物肉(如兔肉),甚至是同類的肉。對營養缺乏敏感,特別是維生素和氨基酸缺乏時可出現典型癥狀。如核黃素缺乏時出現皮炎、脫毛、體質虛弱和生長緩慢,還可引起角膜血管化、白內障、貧血和髓質退化;維生素E缺乏可導致雌大鼠生育能力降低,嚴重缺乏時雄鼠可終生喪失生殖能力。

        3. 大鼠的活動多集中在黃昏到清晨這一段時間,白天常在籠內閉目休息,交配多在夜間發生。

        4. 大鼠對空氣中的粉塵、氨氣、硫化氫等極為敏感,易引發呼吸道疾病,一般開放飼養的大鼠主要死因為呼吸道疾病。

        5. 大鼠對各種刺激很敏感,環境條件的微小變化也可引起大鼠的反應,強烈的噪音可導致大鼠恐慌、互相撕咬,帶仔母鼠可出現吃仔現象。

        6. 大鼠具有群居優勢,同籠多個飼養比單個飼養的大鼠體重增長快、性情溫順、易于捉取,單個飼養的則膽小易驚、不易捕捉。

        二、解剖學特點

        1. 外觀  大鼠外觀與小鼠相似,但個體較大。一般成年大鼠體長不小于18-20cm。尾上覆有短毛和環狀角質鱗片,數量多于200片。上下頜各有兩個切齒和六個臼齒,共16顆牙齒。齒式為(1003/1003)×2。

        2. 大鼠骨骼約105-108塊,大鼠的生長發育期長,長骨長期有骨骺存在,不骨化。切齒終生不斷生長,大鼠需不斷啃咬磨牙以維持其長度恒定,故墊料中應有部分小木塊供其啃咬。

        3. 大鼠唾液腺包括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分別位于下頜骨后緣至鎖骨的腹外側、下頜骨后緣和胸腔入口的腹側、頜下腺口側。頸區肩胛部間沉積的脂肪組織呈腺體狀,稱為冬眠腺,在產熱中起著重要作用。

        4. 胃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胃為無腺區,后胃為有腺區,前后兩部分由一個界限嵴分開,食管通過界限嵴的一個褶進入胃小彎,此褶是大鼠不能嘔吐的原因。

        5. 腸道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盲腸、 結腸、 直腸。 其中小腸最長, 約114cm(102-126),盲腸較長,約6-8cm。

        6. 肝臟呈紫紅色,占體重的比例大,約為體重的1/25,由四葉組成(右側葉、中葉、左葉和尾葉)。肝臟的再生能力強,經部分肝切除術后仍可再生。成年大鼠切除肝2/3,在一周內肝臟生長最快,三周內肝臟重量可恢復到接近正常。大鼠無膽囊,各肝葉的膽管會合成膽總管,開口于十二指腸。胰臟位于胃和十二指腸的彎曲處,呈淡粉色,形狀不規則,似脂肪。

        7. 心臟重量約占體重的1/30-1/20,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 右心室組成。左心室發出主動脈弓,由此分出無名動脈、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動脈。無名動脈又分出右頸總動脈和右鎖骨下動脈。主動脈弓到心臟背側沿脊柱下行, 形成背主動脈,背主動脈再分支到髂部和四肢。

        8. 肺臟為海綿狀,淡粉色,位于胸腔中部,分為左、右兩部分。左肺為一個大葉,右肺分為4葉(前葉、中葉、副葉、后葉)。

        9. 腎臟呈暗紅色、蠶豆狀,位于腹腔背側脊柱兩側。每側腎都和一條白色細長的輸尿管相連,輸尿管下接膀胱。

        10. 大鼠的神經系統與人類相似, 亦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部分。中樞神經包括腦和脊髓,周圍神經包括腦神經、脊神經、植物神經。腦分為大腦、間腦、中腦、小腦和延腦,大鼠的大腦很發達,中腦較小。 由腦發出的神經叫腦神經,共12對。脊神經和植物神經和其它動物相似。

        三、生理學特性

        1. 新生仔鼠無被毛,呈赤紅色,兩耳貼連頭部皮膚,自閉。尾長約為身長的 1/2-1/3,無牙齒。二日后周身呈粉紅色,3-4天兩耳張開,并開始長出小絨毛,8-10 天切齒萌出,并開始爬行,14-17天雙目睜開,16天后被毛長齊,19日臼齒萌出,21日可以離乳。

        2. 大鼠的壽命一般為2.5-3年。雜交群、遠交群比近交系壽命長。

        3. 不同品種、品系的大鼠體重有差別,同一品種大鼠雄性比雌性體形大。表1 為Wistar和SD大鼠體重與日齡的關系。

                  表1 Wistar和SD大鼠的體重與日齡的關系(體重:g)

        ━━━━━━━━━━━━━━━━━━━━━━━━━━━━━━━

           日   齡      21    28    35   42    49    56    63    70

        ───────────────────────────────

           Wistar   雄  56    97    134  187   233   297   325   370

                    雌  54    91    134  166   209   214   232   246

        ───────────────────────────────

            SD      雄  52    101   150  206   262   318   365   399

                    雌  50    86    130  172   210   240   258   272

        ━━━━━━━━━━━━━━━━━━━━━━━━━━━━━━━

     

        4. 雄性大鼠成年后生殖器突出,離肛門較遠。雌性外生殖器有明顯的凹溝。成年大鼠雄性體重為300-600g,雌性為250-500g。                                  

        5. 生理生化正常值:

        (1)一般生理正常值

        成年體重    雄 300-600g  雌 250-500g

        壽命        2.5-3年

        體溫        37.5-38.7℃

        染色體      42條

        妊娠期      21天

        出生體重    5-6g

        采食量      5g(100g體重24小時)

        飲水量      8-11ml(100g體重24小時)

        心率        300-500次/分

        心輸出量    50ml/分

        血總量      6ml/100g體重

        呼吸率      85次/分

        尿量        5.5ml(100g體重24小時)

        排Na+量 1.63mmol(100g體重24小時)

        排K+量  0.83mmol(100g體重24小時)

        尿的滲透壓  1659mosm/kg H2O

        尿的pH值    7.3-8.5

        尿的比重    1.04-1.07

        (2)血液正常值

        紅細胞   7.4-8.8×106/mm3

        白細胞   6.4-12.5×103/mm3

        紅細胞比 45-50%

        血紅蛋白 14-17g/dl

        血小板   7-11×105/mm3

        纖維蛋白原  1.4-3.0g/dl

        (3)白細胞分類及所占百分比

        嗜中性粒細胞  13-25%

        嗜酸性粒細胞  0-6%

        嗜堿性粒細胞  0-0.3%

        淋巴細胞      69-84%

        單核細胞      0-3%

     

     

     

                  第二節  常用品種品系

        一、近交系

        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近交系已有150多種,在我國常用的主要有:

        1. F344  1920年由哥倫比亞大學腫瘤研究所Curtis培育。 主要特性:(1)毛色為白色,毛色基因為a、B、c、h。(2)苯酮尿癥的模型動物, 睪丸間質細胞瘤發病率高達90%,誘導可發生膀胱癌、食道癌和卵巢癌,也可作為周邊視網膜退化的動物模型。

        2. Lou/C  1972年由Bazin和Beckers培育成的漿細胞瘤高發系。我國于1985 年從NIH引進。主要特性:(1)毛色為白色,毛色基因為a、c、h。(2 )特征:回盲部淋巴結產生一種自發性淋巴瘤(免疫細胞瘤),70 %的免疫細胞瘤可分泌單克隆免疫球蛋白。(3)腫瘤學性狀:8月齡以上的Lou大鼠自發漿細胞瘤發生率雄30%,雌16%,產生單克隆免疫球蛋白IgG占35%,IgE或IgA占36%。Lou/C 大鼠廣泛用于免疫學研究,尤其是單克隆抗體制備。

        二、遠交群

        1. Wistar  1907年由美國Wistar研究所育成,我國從日本、前蘇聯引進,是我國引進最早的大鼠品種。其特點為頭部較寬、耳朵較長、尾長小于身長; 性周期穩定、繁殖力強、產仔多,平均每胎產仔10只左右;生長發育快,性情溫順,對傳染病的抵抗力較強, 自發腫瘤發生率較低;10周齡雄鼠體重可達280-300g,雌鼠體重可達170-260g。現各地飼養的封閉群遺傳性差異較大,實驗設計時盡可能避開使用該品種。

        2. Sprague dawley(SD)  1925年美國Sprague dawley農場用Wistar培育而成。其特點為頭部狹長,尾長接近身長,產仔多,生長發育較Wistar快,抗病能力尤以對呼吸系統疾病的抵抗力強;自發腫瘤率低,對性激素感受性高; 10 周齡雄鼠體重可達300-400g,雌鼠可達180-270g。SD大鼠常用作營養學、內分泌學和毒理學研究。

        三、突變系 

        1. SHR/Ola  1963年東京Okamoto用自發性高血壓的Wistar培育而成。主要特征:高血壓發生率高,且無明顯原發性腎臟或腎上腺損傷,血壓高于200mmHg,尿嘌呤糖尿病能進一步使血壓增高,動物對抗高血壓藥物有反應,該品系為篩選抗高血壓藥物的最適動物模型。在幼年時,血漿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β-羥化酶水平增高,但總兒茶酚胺無明顯不同,腎上腺兒茶酚胺含量減少。 循環血中的促腎上腺素水平明顯偏高,甲狀腺重量增加。繁殖力及壽命無明顯下降,可飼養13-14個月,繁殖時應選用高血壓大鼠作親代。

        2. 裸大鼠  1953年在英國Rowett研究所發現并培育而成。主要特點:體毛稀少,成年鼠尾根部常多毛,2-6周齡皮膚上有棕色鱗片狀物,隨后變得光滑,發育相對緩慢,體重約為正常大鼠的60-70%,在SPF環境下可活1-1.5年。裸大鼠為先天無胸腺,T 細胞功能缺陷,同種或異種皮膚移植生長期達3-4個月以上;易患呼吸道疾病,對結核菌素無遲發性變態反應,血中未測出IgM和IgG,淋巴細胞轉化實驗為陰性;B細胞功能一般正常,NK細胞活力增強。裸大鼠主要用于腫瘤方面的研究。 

     

                  第三節  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

     

        一、藥物學研究

        大鼠的血壓反應比家兔好,常用它來直接描記血壓,進行降壓藥物的研究; 也常用于研究、評價和確定最大給藥量、藥物排泄速率和蓄積傾向;慢性實驗確定藥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劑量反應和代謝以及服藥后的臨床和組織學檢查。

        大鼠血壓及血管阻力對藥物反應敏感,常用來灌流大鼠肢體血管或離體心臟, 進行心血管藥理學研究及篩選有關新藥。

        二、腫瘤研究

        在腫瘤研究中常常使用大鼠,可使用生物、化學的方法誘發大鼠腫瘤, 或人工移植腫瘤進行研究,或體外組織培養研究腫瘤的某些特性等等。

        三、營養、代謝方面的研究

        大鼠是營養、代謝研究的重要材料。用于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鈣、 磷等代謝研究;動脈粥樣硬化、淀粉樣變性、酒精中毒、十二指腸潰瘍、營養不良等方面的研究都可以使用大鼠。

        四、神經、內分泌研究

        大鼠的神經系統與人類相似,廣泛用于高級神經活動的研究,如獎勵和懲罰實驗、迷宮實驗、飲酒實驗以及神經官能癥、狂郁神經病、精神發育阻滯的研究。大鼠的垂體-腎上腺系統功能發達,常用作應激反應和腎上腺、垂體、 卵巢等的內分泌實驗研究。

        五、衛生學方面研究

        大鼠還用于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研究。如空氣污染對人體的損害、 重金屬污染對健康的損害等,職業病如塵肺、有害氣體慢性中毒以及放射性照射等的研究都可以用大鼠作模型。

        六、老年學及老年醫學研究

        近幾年,常用老齡大鼠(日齡一年以上)探索延緩衰老的方法、 研究飲食方式和壽命的關系、研究老齡死亡的原因等。

        七、計劃生育研究

        大鼠體型比小鼠大,適宜作輸卵管結扎、卵巢切除、生殖器官的損傷修復等實驗,因此常用于計劃生育方面的研究。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