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質高強耐熱鋁合金是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等領域需求日益迫切的重要基礎材料。氧化物彌散強化(Oxide Dispersed Strengthened, ODS)合金具有高的熱穩定性和高溫力學性能,如能在鋁合金內引入細小彌散分布的氧化物納米顆粒有望大幅提高其耐熱性能。然而目前,ODS合金主要通過內氧化或金屬基體還原等化學方法制備,該方法不適用于鋁、鈦、鎂等不可化學還原輕質金屬。為此,天津大學材料學院何春年教授團隊創新地提出了一種“界面置換”分散策略,成功實現了全共格、高密度的~5 nm MgO顆粒在鋁合金中的單粒子級均勻分布,從而使所制備的ODS鋁合金在高達500 ℃的溫度下仍然具有史無前例的抗拉強度(~200 MPa)與抗高溫蠕變性能。該工藝過程簡單、物料成本低廉、易于規模化生產,因而具有顯著的工業應用價值。
相關研究成果以“Heat-resistant super-dispersed oxide strengthened aluminium alloys”為題發表于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生白翔仁,通訊作者為何春年教授與張翔副研究員,合作作者有天津大學趙乃勤教授、趙冬冬副教授、劉恩佐副教授、戎旭東副研究員、博士生謝昊男、河北工業大學靳慎豹副教授。該工作得到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4-01884-2
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等領域提速減重的重大需求對輕質金屬材料的耐熱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鋁合金由于高溫下析出相粗化力學性能急劇下降,300 ℃以上服役性能已達瓶頸(300 ℃抗拉強度小于200 MPa,500 ℃抗拉強度小于50 MPa)。由此對于當前航空航天等重要領域最為關心的300~500 ℃溫度區間,鋁合金使役時出現的力學性能迅速衰退成為大動力/大功率工作條件下制約結構設計、影響服役安全的關鍵短板。因此,持續推進我國關于耐熱高強鋁合金的自主研發工作,特別是面向300~500 ℃中高溫、高應力的耐熱鋁合金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提高鋁合金耐熱性能的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是提升析出相的熱穩定性;另一條出路是引入高穩定性的陶瓷相納米顆粒。相比于前者,陶瓷顆粒通常具有較高的熔點(>1000 ℃)與彈性模量,因而具有更高的熱穩定性和變形穩定性。其中,氧化物陶瓷顆粒由于具有優良的強度、熱傳導、耐高溫、耐氧化、耐腐蝕、低成本等特性,備受研究者青睞,如研究者在眾多金屬體系(如鐵、銅、鎳、鈦、鉬等)中通過原位合成氧化物納米顆粒的思路實現了優異的高溫力學性能。然而,以上實現彌散分布的原理是基于氧化物顆粒在基體內溶解—析出或是液相混合后將金屬前驅體還原成金屬基體,對于與氧反應活性高、不可化學還原的輕金屬材料如鋁、鎂、鈦等,上述方法則無法適用。迄今為止,如何在鋁合金中實現納米氧化物彌散強化進而改善其高溫力學性能,仍是鋁合金甚至輕合金體系的國際性科學與技術難題。
為此,天津大學材料學院何春年教授團隊提出并通過“界面置換”分散策略制備了5 nm級ODS鋁合金,即首先利用金屬鹽前驅體分解過程中的自組裝效應制得了少層石墨包覆的超細MgO顆粒(~5 nm),將納米顆粒之間較強結合的化學鍵替換為石墨包覆層之間較弱的范德華力結合,從而使納米顆粒之間的粘附力降低了2~3個數量級;在此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機械球磨-粉末冶金工藝實現了高體積分數(8 vol.%)的單粒子級超細MgO顆粒在鋁基體內的均勻分散。研究發現,該材料具有超高的顆粒密度(~9×1023m-3)和界面密度(~1.4×108m-1),且MgO顆粒與鋁基體之間的界面具有完美的全共格特性,并形成了Mg-O-Al的強結合,這類界面有效抑制了空位與原子沿界面和跨界面擴散,顯著降低了界面處的原子擴散速率,因而該ODS鋁合金展示出極其突出的高溫力學性能與抗高溫蠕變性能,其在300 ℃和500 ℃下的抗拉強度分別為420 MPa和200 MPa;在500 ℃-80 MPa的蠕變條件下,穩態蠕變速率為~10-7 s-1,大幅超越了國際上已報道的鋁基材料的最好水平。
該工作發展了針對輕質金屬材料“高分散性-超細顆粒尺寸-界面共格”協同調控的制備新技術,揭示了超細納米顆粒增強輕質金屬的超常耐熱機制,并為開發耐熱高強輕質金屬材料及其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等重要領域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工作在Nature Materials上發表后,國際著名金屬材料專家、法國格勒諾布爾國立理工學院Alexis Deschamps教授在Nature Materials的News&views欄目,以“Nano-oxides boost aluminium heat resistance”為題,對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潛在影響做了詳細的評論和深入解讀,認為該工作“發展了新型超細納米氧化物彌散強化合金設計新策略,使得所制備的鋁合金在高達500 °C時仍具有前所未有的高拉伸強度和抗高溫蠕變性能;發現了超細氧化物/金屬高度共格特性對界面處空位形成的強烈抑制并阻礙晶粒粗化的新機制,也為鋁合金在高溫環境中的應用開辟了嶄新領域,具有更輕質的優勢使它們能夠與某些鈦合金一較高下”。
近來,國儀量子自主研制的X波段連續波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EPR200-Plus交付了天津大學理學院,以及天津大學浙江研究院,成為老師們不可或缺的科研工具。國產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的產品性能與服務能力得到了......
生態環境部、海關總署、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發布關于規范再生銅及銅合金原料、再生鋁及鋁合金原料進口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其中提到,符合要求的再生銅鋁原料不屬于固體廢......
9月28日,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稱,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沈天行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9月27日去世,享年91歲。沈天行1933年出生于上海,1953年畢業于天津大學建筑系,選送......
記者9月29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與天津市環湖醫院合作提出了一種創新的DNA信息存儲編解碼方案——“DNAPalette”。通過體外存儲實驗,該方案成功將患者疾病全周期的腦部核磁共振......
課堂上他是總喜歡和同學們聊上“三言兩語”的良師課堂外他曾化身“Tony老師”,為同學們義務理發科研上他從事轉子動力學研究達30年主持973課題、“兩機”重大專項專題國家基金項目等對于學生來說,他是諄諄......
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三伏光陰過,初秋氣象新。今天,因為你們的到來,巍巍學府朝氣蓬勃,秋日校園熠熠生輝。在此,我謹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考取天津大學的13279名青年學子表示誠摯的祝......
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新能源化工團隊成功研發出成本低廉、對環境友好的新型丙烯催化劑,為低碳烯烴生產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科學基礎。7月19日,該研究成果在《科學》雜志刊發。丙烯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化工......
丙烯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化工品之一,也是塑料、橡膠、纖維、醫藥等領域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19日,一項來自天津大學新能源化工團隊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在《科學》上發表。該團隊研發出一種成本低廉、......
近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自然環境腐蝕研究部提出了基于“內生沉淀劑”的耐蝕金屬材料設計新思路;與材料制備與加工研究部合作,制備出具有優異耐蝕性能的超高強7系鋁基復合材料。相關研究成果以Nature-i......
方寸之間天地寬校長金東寒在2024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蟬鳴夏日長,美好正韶華。朝氣蓬勃的你們,飽含青春的熱情,涌動青春的力量,即將奔赴山海、揚帆起航。在此,我謹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