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環境日主題――多樣的物種?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來
近日,臨平-鶴峰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基地在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正式揭牌成立,今后將致力于生態環境實踐教育新思路、新模式的探索。這是浙江省杭州余杭區臨平區首個成立的生物多樣性跨區域協作共建基地。揭牌儀式現場......
8月15日,迎接首個全國生態日,北京林業大學舉辦“生態文明建設北林在行動”主題活動。活動中,首都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院正式揭牌。澎湃新聞從北京林業大學了解到,首都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院以北京林業大學為主體......
山高林密、云霧繚繞,方圓775平方公里的貴州梵凈山世界自然遺產地區域,是瀕危物種黔金絲猴的棲息地。今年以來,梵凈山下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松桃苗族自治縣和江口縣,補栽補育供黔金絲猴棲息和食用的植物,......
6月29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京會見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明娜·穆罕默德。雙方圍繞推動落實“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環境目標和應對氣候變化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黃潤......
市場監管總局“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成果展于6月27日在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啟動。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出席活動。本次成果展旨在系統總結全國市場監管部門“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三年開展情況,......
為進一步深化中國與克羅地亞等中東歐國家科技創新務實合作,做實做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領域創新主體交流平臺,6月15日,首屆中國—克羅地亞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科技合作對話會議在成都成功召開。作為“中國—......
作為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遺傳多樣性對植物個體適合度和種群應對環境變化至關重要。然而,人為活動引起的生境破碎化和生境喪失已經導致全球許多野生植物面臨遺傳多樣性喪失。生態恢復作為當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
15日發布的《北京市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23)》顯示,北京野生動物種類達608種,其中鳥類515種。目前,北京已形成以自然保護地、植物園、動物園、種質資源示范庫為主體,各類公園、綠地、林地、濕地等棲......
根據《自然·可持續性》6日發表的一項建模研究,在種植園里留出原生林地塊,能極大增加生物多樣性,同時能降低與這類土地利用相關的負面環境影響。這些發現基于婆羅洲的油棕種植園,研究表明在原始土地保留約15%......
種質資源關乎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近年來,隨著《生物多樣性公約》《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等相繼實施、生物技術及其產業迅猛發展等,世界各國更加認識到種質資源的重要性,紛紛加強收集和保護工作。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