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粒徑是描述顆粒大小的所有概念中最簡單、直觀、容易量化的一個量,所以在實際的粒度分布測量過程中,人們還都是用粒徑來描述顆粒大小的。一方面不規則形狀并不存在真實的直徑,另一方面又用粒徑這個概念來表示它的大小,這似乎是矛盾的。其實,在粒度分布測量過程中所說的粒徑并非顆粒的真實直徑,而是虛擬的“等效直徑”。等效直徑是當被測顆粒的某一物理特性與某一直徑的同質球體最相近時,就把該球體的直徑作為被測顆粒的等效直徑。就是說大多數情況下粒度儀所測的粒徑是一種等效意義上的粒徑。不同原理的粒度儀器依據不同的顆粒特性做等效對比。如沉降式粒度儀是依據顆粒的沉降速度作等效對比,所測的粒徑為等效沉速徑,即用與被測顆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同質球形顆粒的直徑來代表實際顆粒的大小。激光粒度儀是利用顆粒對激光的散射特性作等效對比,所測出的等效粒徑為等效散射粒徑,即用與實際被測顆粒具有相同散射效果的球形顆粒的直徑來代表這個實際顆粒的大小。當被測顆粒為球形時,其等效粒徑就是它的實際直徑。平均徑、D50、最頻粒徑,定義這三個術語是很重要的,它們在統計及粒度分析中常常被用到。平均徑:表示顆粒平均大小的數據。有很多不同的平均值的算法,如D[4,3]等。根據不同的儀器所測量的粒度分布,平均粒徑分、體積平均徑、面積平均徑、長度平均徑、數量平均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