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1-22 14:58 原文鏈接: 如何選擇小動物活體熒光成像系統

    小動物活體熒光成像技術在國內外得到越來越的普及應用,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希望能通過該技術來長時間追蹤觀察活體動物體內腫瘤細胞的生長以及對藥物治療的反應,希望能觀察到熒光標記的多肽、抗體、小分子藥物在體內的分布和代謝情況。
    與傳統技術相比,活體熒光成像技術不需要殺死動物,可以對同一個動物進行長時間反復跟蹤成像,既可以提高數據的可比性,避免個體差異對試驗結果的影響;又可以了解標記物在動物體內的分布和代謝情況,避免傳統體外實驗方法的諸多缺點;特別是還可以用原生態的方法來研究問題,即研究對象不需要先行標記,其后用熒光標記物來研究其行為,觀察結果真實可靠。
    那如何選擇自己最合適的活體熒光成像系統呢?本文試從以下幾點來進行分析。

    1、 熒光標記的選擇
    活體熒光成像技術主要有三種標記方法:熒光蛋白標記、熒光染料標記和量子點標記。熒光蛋白適用于標記腫瘤細胞、病毒、基因等。通常使用的是GFP、EGFP、RFP(DsRed)等。熒光染料標記和體外標記方法相同,常用的有Cy3、Cy5、Cy5.5及Cy7,可以標記抗體、多肽、小分子藥物等。量子點標記作為一種新的標記方法,是有機熒光染料的發射光強的20倍,穩定性強100倍以上,具有熒光發光光譜較窄、量子產率高、不易漂白、激發光譜寬、顏色可調,并且光化學穩定性高,不易分解等諸多優點。量子點是一種能發射熒光的半導體納米微晶體,尺寸在100nm以下,它可以經受反復多次激發,而不像有機熒光染料那樣容易發生熒光淬滅。
    但是不同熒光波長的組織穿透力不同,如圖1所示,各種波長的光對小鼠各種器官的透過率,都在波長>600nm時顯著增加。而如圖2所示,在650nm-900nm的近紅外區間,血紅蛋白、脂肪和水對這些波長的光的吸收都保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因而,選擇激發和發射光譜位于650nm-900nm的近紅外熒光標記(或至少發射光譜位于該區間),更有利于活體光學成像,特別是深層組織的熒光成像。(推薦文獻: Nature Method, 2005, 2: 12 如何選擇合適的熒光蛋白; Science, 2009, 324: 804 錢永建教授研究成果-近紅外熒光蛋白,非常適合活體熒光成像)。

    2、 活體熒光成像CCD的選擇
    選擇適當的CCD鏡頭,對于體內可見光成像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選擇活體熒光性價比最高的CCD呢?CCD有一些重要的參數:
    1) CCD 像素。CCD像素決定成像的圖片質量,像素越高,成像質量越好。由于熒光背景光較強,產生非特異性雜光干擾明顯,需要配有高分辨率CCD的相機。
    2) 前照式還是背照式CCD。一般而言,背照式CCD具有更高的量子效率,但是只有在檢測極弱光信號優勢明顯(如活體生物發光成像),但在強光檢測中與前照式CCD無本質差別,還更容易光飽和,并且其成本較高的弱勢使其不屬于熒光檢測常規要素。
    3) CCD 溫度。制冷CCD分為兩種:恒定低溫制冷CCD和相對低溫制冷CCD。恒定低溫制冷CCD擁有穩定的背景,可以進行背景扣除;而相對低溫制冷CCD由于背景不穩定,一般不能進行有效的背景扣除。CCD制冷溫度越低,產生的暗電流越小,如圖3所示,當制冷溫度達到-29℃時,產生的暗電流已經低至0.03e/pixel/s。由于儀器自身產生的噪音主要由暗電流熱噪音和CCD讀取噪音組成,而目前CCD讀取噪音最低只能降至2e rms;因而更低溫度的CCD并不能明顯的降低背景噪音,而成本卻極大提高。
    4) CCD 讀取噪音和暗電流。CCD讀取噪音和暗電流熱噪音是成像系統產生背景噪音的主要因素,但是 在熒光成像中,最主要的背景噪音卻是來自于熒光背景光。熒光成像信噪比的改善主要依賴于熒光背景光的有效控制和背景扣除技術(圖4)。

    3 、自發熒光的干擾
    在活體熒光成像中,動物自發熒光一直困擾著科研工作者。在擁有激發光多光譜分析功能的活體成像系統出現以前,科學家們被迫采取各種方法來減少動物自發熒光,比如:采用無熒光素鼠糧飼養小鼠、使用裸鼠等。現在,擁有激發光多光譜分析功能的活體成像系統,能夠輕松進行熒光信號的拆分,如圖5,食物、膀胱、毛發和皮膚的自發熒光能夠被有效的區分和剝離。激發光多光譜分析也可用于多重熒光標記檢測,實現一鼠多標記,降低實驗成本,并有效提高數據的可比性。

    4、 熒光信號的準確定位

    如圖6所示,如果信號和靶標100%重合,這是科學家所追求的;但是,如果信號并不和靶標重合,而又誤以為正確定位時,這是科學的噩夢。也許,一個錯誤定位的信號,比沒有信號更加糟糕!
    而同時擁有結構成像(如X光、MRI)和功能成像功能(如熒光、發光、同位素)的多功能活體成像系統,則讓您擺脫困境,準確定位熒光信號。如圖7所示,小鼠的X成像經過胃腸造影,可清晰地獲得胃腸的形狀和位置,將熒光信號和X光疊加,熒光和胃腸重合,可準確判定熒光定位在胃腸。

    相關文章

    新研究“點亮”熒光RNA成像的結構機制

    5月17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方顯楊研究組與動物研究所李幸研究組合作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研究論文,揭示熒光點亮RNA適配體RhoBAST結合與激活熒光團TMR-DN的機制,為理性設計和優化這一......

    鄒鵬團隊報道基于熒光成像的蛋白質定向進化方法

    近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合成與功能生物分子中心、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鄒鵬課題組(博士生林暢為第一作者)在Cell子刊CellReportsMethods上發表......

    大化所發展時空超分辨四維熒光成像解析全細胞溶酶體

    近日,我所分子探針與熒光成像研究組(1818組)徐兆超研究員團隊發展了在酸性條件下,可自閃爍的單分子定位超分辨成像熒光探針LysoSR-549,實現了在12nm/20ms時空分辨率下,長達40分鐘的全......

    單分子熒光成像概述:TIRF和FRET

    經典的生物研究技術側重于分子和細胞集群的研究——即研究含有大量相同形態或功能的分子或細胞的活動。但是,這種方法會忽略集群中的單個分子或子群的特異性。事實上在細胞周期的不同階段或在不同的環境中,單個分子......

    楊朝勇綜述:腸道共生菌群和致病菌化學/生物學成像

    腸道菌群作為一個新發現的“器官”,在影響宿主的生理病理活動中起著廣泛而重要的作用。自本世紀初以來,腸道菌群的研究呈爆發式增長,但整個領域的研究過于依賴于DNA測序手段。成像技術因其獨特的內在優勢,在腸......

    20項入選!光學又一重要榮譽名單公布!

    4月25日,首屆光學前沿高峰論壇暨2020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頒獎典禮在杭州市富陽區舉行,量子糾纏光源、熒光成像、金屬鈉等離激元等10項基礎研究,激光聚變、光學雷達遠距離成像、光譜氣體檢測等10項應用......

    熒光成像是指什么?原理是什么

    熒光是自然界常見的一種發光現象。熒光是光子與分子的相互作用產生的,這種相互過程可以通過雅布隆斯基(Jablonslc)分子能級圖描述:大多數分子在常態下,是處于基態的最低振動能級So,當受到能量(光能......

    王建華:等離子體質譜在生命科學分析中的應用探索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9月14-18日,由中國質譜學會(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主辦,分析測試百科網和中國質譜學會網承辦的2020年中國質譜學會質譜網絡研討會(2020CMSS)正式召開。16日,會......

    ACSNano:熒光成像膜蛋白標記方法揭示膜蛋白幾何構型

    南通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師陳昌盛與德國弗萊堡大學合作,在活體細胞單分子層面構建出一種新型的熒光成像膜蛋白標記方法,可研究膜蛋白復合體的亞基組成及其幾何構型。4月28日,相關研究成果《鋅指蛋白介導的蛋白標......

    激光干涉技術打破納米尺度極限亞細胞結構觀察成現實

    光學顯微鏡自1590年由荷蘭詹森父子創制伊始,即成為生命科學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進入21世紀,借助熒光分子,科學家將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提高了一個數量級,由約一半光波波長(250nm)拓展至幾十納米,......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