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母體各系統為了適應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均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其中血液系統的變化尤為重要。它主要包括血容量及血液成分的變化。妊娠期母體血容量增加,主要是血漿容量和紅細胞容量增加。
一般在妊娠第六周, 血漿容量開始增加, 到妊娠中期, 血漿容量增加較快, 至第九個月達峰, 維持到足月。通常可增加1000ml左右. 在妊娠第六個月, 紅細胞容量開始增加達峰為 300-350ml。
分娩后紅細胞生成率恢復正常, 過剩的紅細胞逐步分解破壞, 但血漿容量的回 降快于紅細胞數量下降。一般在產后 6 周可恢復到妊娠前的水平。
妊娠時外周血白細胞數隨著孕周數增加而增高。多以中性粒細胞增加為主。 一般約在產后6天恢復正常。
妊娠期血小板變化不明顯。
妊娠期孕婦均處于血液高凝狀態,以血漿纖維蛋白、第XII均增高特別明顯。
因此, 妊娠期輸血治療必須充分考慮到妊娠期生理變化, 正確發揮輸血的治療作用, 盡量避免或減少輸血不良反應和相關性疾病。產科出血是指妊娠、分娩或產娠期女性生殖器官的出血。
(一) 臨床特點
在妊娠的不同階段均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出血。
患者多為年輕體健。出血、創傷多局限于子宮及鄰近區域。
一般以急性大量出血多見,少數為少量持續的出血或隱性宮腔積血。如能及時去除病因,病情多能迅速好轉。
由于循環血液處于高凝狀態, 加之胎盤分泌大量類皮質激素,一般來說, 孕產婦對出血的耐受性較強。休克為全血容量減少所致,出血時極易并發DIC、急性腎功能衰竭和細菌感染。
(二) 治療
1.擴容液選擇、劑量與速度
若出血性休克時間短暫,出血來自血循環;若低血壓時間較長, 細胞外液轉移到血管內和細胞內,
可造成細胞內水鈉儲留、細胞外鉀升高。為了使患者盡快恢復血容量, 應首選晶體液,等滲鹽水輸注, 劑量500-1000ml, 再予以輸注膠體液,
包括:新鮮冰凍血漿, 5%白蛋白和羥乙基淀粉等.。
為了確保紅細胞攜氧和供氧能力, 需輸注紅細胞懸液, 以維持血細胞 比積在0.27-0.33。 一般擴容液劑量必須超過失血量2-3倍, 尤其是第一小時的輸血量必須至少是失血量的40%, 這樣才能確保搶救成功率。
2.具體輸用方法
(1)失血量小于血容量20%, 一般輸注晶體鹽溶液及新鮮冰凍血漿為宜。 如果在出血前患有貧血, 可輸注紅細胞懸液。
(2)失血量等于血容量20%-40%,應迅速輸注晶體鹽溶液, 新鮮冰凍血漿, 然后輸注紅細胞懸液。一般每失血1000ml, 可輸注4-6 單位紅細胞懸液。
(3)出血量等于血容量40%-80%,,除輸注晶體溶液, 新鮮冰凍血漿和紅細胞懸液外, 還應補充白蛋白。
(4)出血量大于80%,除輸注上述晶體液、膠體液外, 還應酌情加輸凝血酶原復合物, 單采血小板,冷沉淀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