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小兒胃食管反流的臨床表現輕重不一,主要與反流的強度、持續時間、有無并發癥以及小兒的年齡有關。小兒胃食管反流通常有以下4種表現:
1.反流本身引起的癥狀
奶后嘔吐為典型表現,85%患兒生后第1周即出現嘔吐,65%的小兒雖未經臨床治療可在半年至1年內自行緩解,實際上這部分患兒屬生理性反流范疇,臨床不需特殊治療。僅少數患兒表現為反復嘔吐,并逐漸加重,由此可導致營養不良和生長發育遲緩。年長患兒可有反酸、呃逆等表現。
2.反流物刺激食管所引起的癥狀
由于胃內容或十二指腸內容含有大量的攻擊因子,引起食管黏膜的損害,年長小兒可表現為燒心、胸骨后痛、吞咽性胸痛等癥狀,食管病變重者可表現為反流性食管炎而出現嘔血或吐咖啡樣物,此類患兒多見貧血。反流性食管炎癥狀持續存在者可進一步導致食管狹窄、Barrett食管等并發癥。
3.食管以外的刺激癥狀
近年來,注意最多的是胃食管反流與反復呼吸道感染之間的因果關系,l/3的患兒因吸入反流物而反復出現嗆咳、哮喘、支氣管炎和吸入性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癥狀,反流引起的哮喘無季節性,常有夜間發作。反復發生的吸入性肺炎可導致肺間質纖維化。在新生兒,反流可引起突然窒息甚至死亡。少數病例可表現為Sandifer綜合征,發作時呈特殊的“公雞頭樣”姿勢,同時伴反酸、杵狀指、低蛋白和貧血等。個別病例甚至可因口腔潰瘍及牙病在口腔科就診,而反流癥狀卻不明顯或被忽略,食管鏡檢查可能缺乏食管炎的表現,經抗反流治療后,口腔潰瘍可減輕或愈合。
檢查
1.食管鋇餐造影
早期和輕度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X線表現為食管的功能性改變和輕微的黏膜形態改變。炎癥引起的食管痙攣性收縮,在鋇劑造影時常可以看到食管下端數厘米的一段輕度狹窄,其上方有少量鋇劑存留,尚可通過。狹窄段能擴張至正常程度,在鋇劑通過后狹窄又復出現。直立位檢查時,鋇劑雖可自食管通過,但排空時間較正常延遲。臥位服鋇餐后,表現為正常食管蠕動波停止于主動脈弓平面,鋇劑雖能進入下部食管,但多在第2次吞鋇時才有少量鋇劑進入胃內。X線上所見的胃食管反流程度與反流性食管炎的嚴重程度并不平行。輕度和較早期反流性食管炎在X線檢查雙對比相上,表現為食管黏膜面和腔壁線的毛糙,食管黏膜面呈針尖狀鋇點影或顆粒狀小結節影;有時可見糜爛灶,表現為小的點狀鋇斑;或見到網織交錯的線樣龕影。另外還可見到食管內較寬的橫行皺襞,多位于食管狹窄或變形的近側。形成瘢痕性狹窄時,其形態多呈細管狀或漏斗狀,狹窄段多數較規則,邊緣光滑或毛糙不平,呈鋸齒狀。狹窄段常被拉緊、變直,失去正常弧度。擴張度降低,狹窄段以上食管腔輕度擴大。在食管下端常可見到潰瘍,表現為類圓形邊界較清楚的小龕影,一般較淺。
2.食管動力學檢查
食管測壓現已成為一種被廣泛應用的監測食管功能、評價診斷與治療的技術。
在診斷胃食管反流中,主要了解食管運動情況及食管下括約肌功能,檢查安全、簡便且無損傷。出生6天以內的新生兒,其食管下括約肌壓力是明顯低的,但以后隨年齡增長與大年齡兒童組值逐步相接近。大量資料報道患胃食管反流的新生兒或嬰兒其食管下括約肌壓力有不同程度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區長度短于正常同年齡組及食管下括約肌順應性差等表現,但也有一部分胃食管反流新生兒、嬰兒的食管下括約肌壓力正常,而無胃食管反流的正常兒出現食管下括約肌壓力偏低現象。食管下括約肌壓力降低與胃食管反流的發生符合率約87%。
3.24h食管pH監測
1969年Spencer首先描述,后由DeMeester與Johnson加以發展。檢測時可同時進食或睡眠。24h食管pH監測診斷胃食管反流的敏感性為88%,特異性為95%,為首選診斷方法,能客觀地反映反流情況,安全、操作簡便,且能分辨生理性與病理性反流。正常情況下一般睡眠時沒有反流,總反流時間<4%監測時間,平均反流持續時間<5min及平均清除時間<15min。
4.食管內鏡檢查
此為最適宜的明確食管炎的方法,結合病理學檢查,能反映食管炎的嚴重程度,其敏感性為95%,特異性為41%。但此法不能反映反流嚴重程度,僅反映食管炎嚴重程度,對判斷輕度(Ⅰ級)食管炎困難,故大部分學者提出,內鏡顯示Ⅰ或Ⅱ級食管炎不需作黏膜活檢,只在鏡檢不明顯或有可疑變化時作Rubin管吸引活檢,但原則上新生兒期不做。黏膜活檢也是診斷Barrett食管的主要依據
5.胃食管核素閃爍掃描記錄
自胃管內注入核素99mTc標定液,然后在安靜下行閃爍掃描記錄。此檢查可提供有否胃食管反流的信息,并觀察食管功能,且可連續攝片。同時了解胃排空,食管清除等作用,當肺內出現標記的核素,即可證實呼吸道癥狀與胃食管反流有關。Rudd提示診斷兒童胃食管反流中此法敏感性80%。
6.酸反流試驗(Tuttle試驗)
將一根pH微電極探頭插入食管下括約肌上方約3cm,然后將0.1mol/L鹽酸溶液,按體表面積每1.73m給300ml計算,用鼻飼管注入胃中,對食管pH行監測,當有胃酸反流到食管時,其pH<4。本試驗靈敏度高,且對病兒無太大刺激,有人用蘋果汁替代鹽酸溶液效果相似。也有作者認為其假陽性率可達31%,不如24hpH監測那樣既無損傷性,且正確性高。上述各種方法均存在一些不足之處,Arasu、Bettex等先后提出聯合應用2種測定方法更能提示診斷的正確性。以X線、食管吞鋇配合食管動力學檢查與24h食管pH監測檢查最為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