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0-04 23:58 原文鏈接: 媒體評論:并非“遲到”的獎項

      英國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因創立體外受精技術而獲得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一年他85歲。稍顯遺憾的是,與他一同創立該技術的英國婦科學家帕特里克·斯特普托沒能等到這一天,他已于1988年去世。而諾貝爾基金會規定,諾貝爾獎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事實上,世界上第一個利用體外受精技術出生的試管嬰兒早在1978年就誕生了,這在當時引起不小轟動,當年甚至有報紙驚呼:人們“扮演了上帝”!但也有不少人猜測,愛德華茲和斯特普托總有一天會獲得諾貝爾獎。今天,這一獎項終于頒給體外受精技術的發明者之一,盡管它有些“姍姍來遲”。

      回顧諾貝爾獎的歷史,可以發現,科學獎項經常頒發給垂垂老者,而不是正值創造力巔峰的中青年。保證獲獎成就經得起時間考驗,這是諾貝爾獎的頒獎原則。

      愛德華茲和斯特普托1978年讓第一個試管嬰兒誕生,其成就可謂“驚世駭俗”,但這個孩子能否正常發育、生活和繁育后代?體外受精技術是否安全有效?這些都需要時間考驗。

      基礎性研究成果由提出到被廣泛認可,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此外,將獎項頒給取得讓人們心服口服的成就的人,可以避免急功近利、“立竿見影”的逐獎心態。

      比如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發現了幽門螺桿菌,并證明該細菌感染胃部會導致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這一成果打破了當時的許多醫學教條,但也經過20多年,人們才漸漸發現這一成果的巨大價值。因此在2005年,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美國科學家拉斯·昂薩格早在1931年就發表論文《不可逆中的相互關系》,大大推動了熱力學研究,可是直到37年后的1968年,諾貝爾獎委員會才授予他化學獎。

      隨著首個試管嬰兒路易斯·布朗的健康成長,并為人妻、為人母,人們看到了體外受精技術的巨大貢獻。而全球至今已有400多萬人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出生,特別是近幾年來,其中的許多人業已成年,并通過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后代。至此,體外受精技術進一步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相關文章

    AI算法非侵入性篩查試管嬰兒胚胎

    染色體數量異常,稱為非整倍體,是體外受精(IVF)胚胎無法植入或無法健康懷孕的主要原因。目前檢測非整倍體的方法之一涉及對胚胎細胞進行類似活檢的取樣和基因檢測,這種方法增加了IVF過程的成本,并且對胚胎......

    諾獎得主也翻車?被曝54篇論文涉嫌造假,剛撤回4篇PNAS

    截至2022年9月3日,GreggL.Semenza至少糾正了6篇文章,撤回了5篇文章。其中,在2022年9月2日,GreggL.Semenza撤回了4篇PNAS文章。2019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聯......

    全球首例!黃荷鳳院士親手接生低風險糖尿病試管嬰兒

    2022年8月2日下午14點,一名男嬰誕生于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他是基于家系遺傳信息分析的全球首例PGT-P優選低風險糖尿病試管嬰兒。前一天還因生病住院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荷鳳,特意申請......

    物理學家也是哲學家丨維爾切克訪談

    弗蘭克·威爾切克和阿道夫·普拉森西亞在訪談中當今的科學領域中充滿了科學家和人文學者之間的對話和互動。新知識的前沿是跨越傳統學科界限合作的產物。我相信,新知將在不同研究背景的科研人員一起解決具體問題時碰......

    有錢有船有兩座諾貝爾獎?英國最牛啃老族敢對女王說No

    2013年11月19日,《泰晤士報》、《紐約時報》、《自然》雜志都登了同一條訃告。諾貝爾委員會官網也放上一張黑白照,以示悼念。這個普通的日子里,因他去世,世界顯得格外灰暗。他叫弗雷德里克·桑格。一個鮮......

    剛剛,2021諾貝爾化學獎公布!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于北京時間10月6日17點45分正式揭曉,由來自德國的BenjaminList和來自美國的DavidMacMillan兩位位科學家共同獲得,以表彰他們在不對稱......

    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共同獲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新聞發布會: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真鍋淑郎(SyukuroManabe)和克勞斯·哈塞爾曼(KlausHasselmann)、喬治·帕里西(GiorgioPar......

    “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揭曉,光遺傳學會不會獲諾獎?

    北京時間2021年9月25日零點,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theLaskerAwards)公布,三位在光遺傳學領域作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獲得阿爾伯特·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獲獎理由:發現了可以激......

    張麗珠院士百年誕辰:精湛醫術圓病患的父母夢

      中國大陸第一例試管嬰兒叫萌珠,她誕生于1988年,而給予她生命機會的人,是張麗珠。張麗珠于1921年生于上海,是我國著名的婦產科醫學專家,因培育了我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而被稱為“......

    因疫情影響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以及經濟學獎頒獎儀式因新冠疫情10日改為線上舉行,活動地點也首次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獲得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是英國科學家羅杰·彭羅斯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