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十條”有望在下半年出臺,分析人士指出,我國土壤污染日趨嚴重,國家也日益重視,在政策刺激下,土壤修復產業將步入“黃金時代”。我國存量土壤修復市場近萬億,未來一旦進入高速發展期,必將成為企業的掘金機遇。
土壤修復產業將步入黃金時代 行業迎來重大掘金機遇
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問題和大氣污染、水污染一樣,是亟待解決的重大的環境問題,某種意義上的經濟問題、社會問題,處理失當還可能演變成為一個政治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成就舉世矚目,但伴隨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約束中國現階段發展以及未來可持續發展最大的瓶頸。
相比國內其他環保產業,土壤修復發展還遠遠落后于大氣污染防治、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較早興起、目前較為熱門的行業。相對于工業廢水、工業廢氣等污染治理投資,土壤修復投資力度遠遠落后,產值也遠不及這些環保行業。資料顯示,全國土壤總超標率16.1%。從污染分布狀況來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范圍較大。全國土壤環境狀況不容樂觀,土壤修復工作刻不容緩。土壤污染防治已經受到各界人士關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呼之欲出。
為改善土壤環境,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扶持土壤修復行業的發展,發布單位涵蓋國務院、發改委、環保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政策的密集出臺凸顯了國家對土壤修復行業的重視。日前,《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土十條”)已由環保部提交至國務院。該計劃總體目標定位為到2020年,土壤污染惡化趨勢得到遏制;農用地土壤得到有效保護;建設用地土壤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取得明顯成效,土壤環境管理體制機制基本健全。
水、氣、土之戰,是環保“十三五”的重頭戲,而作為“十三五”規劃落實的元年,在即將召開的2016年全國“兩會”上,有關環保問題的議案備受投資者關注。除此前已經推出的“大氣十條”、“水十條”外,最新消息稱,“土十條”預計也會在年內推出。
《土壤環境保護行動計劃》,即“土十條”終于要有所動作了。
通過一段時間的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資金機制專項研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或將于年內由國務院發布實施。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土十條”文本內容已基本成熟。
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的環境保護也進入了一個新常態。環保“十三五”規劃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環保制度;PPP模式不斷完善,并得到大力推行,環保產業已步入市場化運行。政策和市場的持續利好,給環保行業注入了強勁的動力,一股“環保熱”蔚然興起。
環保行業正在開啟全新的需求空間,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巨大市場空間也吸引了各路資本和企業匯聚。相關統計顯示,2015年環保行業凈利潤34%,平均增速較2014年(同比5%)有較大提升。
專家預測,“十三五”環保投資總額預計將超十萬億,為“十二五”期間環保投資的三倍以上。更有分析稱,環保行業將保持十年以上的高景氣度。“十三五”期間環保行業細分領域——土壤修復存在一個巨大的掘金機會。
對于整個土壤修復產業市場發展空間,保守估計,我國有待修復的土壤污染面積為3.83億畝,土壤修復市場在6萬億元以上。機構預測農業耕地土壤修復投資需求在3萬億以上、城市土壤修復投資需求1萬億以上、礦區土壤修復近2萬億元。
“首選區域壟斷特征顯著,優選具備區位、技術優勢標的。”民生證券認為“十三五”期間,土壤修復產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資金籌集方面,“土十條”相關編制單位建議提取10%土地出讓收益,“取之于土,用之于土”。據測算,若各地提取10%土地出讓收益用于土壤污染治理,加上中央財政、社會資金投入,每年投入可在1500億-2000億元。考慮到國家土地政策逐步收緊的因素,到2020年,預計可籌措到1.1萬億-1.4萬億元。
單從這些數據上看,這一措施應當可以解決目前土壤污染防治投入資金不足的問題。不過,土壤修復耗資較大,資金從何來是主要問題。如果全部由財政“埋單”,政府壓力不輕。當前,各級地方政府均面臨較高債務水平的窘境,二者相加,有可能會使財政支持出現“打折”現象,甚至產生負面影響。有業內人士評論稱,如果從土地出讓收入上來提取10%,可能會刺激起又一輪土地出讓的風潮。
誠然,修復污染土壤,政府財政資金要起到引導作用。但與此同時,建立有效的土壤修復整治基金和土壤修復市場體系,方能治本。中國不妨通過市場機制推動土壤污染治理,制定激勵機制,吸引公眾參與。我國存量土壤修復市場近萬億,未來一旦進入高速發展期,必將成為企業的掘金機遇。
廣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研究員郭鵬然團隊與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志良團隊合作,基于土壤水溶性溶解有機物關鍵組分鑒定,揭示了土壤植物修復中使用螯合劑所引發的強烈土......
由病原細菌和真菌所導致的植物病害會造成農作物嚴重減產甚至絕產。為保障棉花作物的健康安全,研發土壤環境污染修復技術,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病害防控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開展了種衣劑對棉花種子及根際土壤......
生態環境部今天(29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22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保持改善態勢。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一年,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各地區......
5月1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土壤環境詞匯》,該標準自2022年8月1日起實施。關于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土壤環境詞匯》的公告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
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今年世界土壤日的主題是“保持土壤生命力,保護土壤生物多樣性”。當下,開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土壤科學,是科學工作者貫徹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使命擔當。土壤是人......
關于征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區域性土壤環境背景含量統計技術導則(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各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我部決定制定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區域性土壤環境背景含量統計技術......
在浙江省臺州市的峰江街道亭嶼村和山后許村之間,近兩公里道路兩側,密布著大大小小的苗木基地,種植各類花卉苗木,一眼望去郁郁蔥蔥。但誰能想到,這里曾是全國最大的廢舊金屬再生產業基地,土壤受到過嚴重污染。土......
12月21日至22日,中國災害防御協會、中國科學院大學江華博士工作站及中國南方柑橘黃龍病防治研究中心,在湖南江華縣聯合組織了柑橘黃龍病防治項目年度評審會。中國是柑橘產量和種植面積第一大國。但黃龍病這種......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數量急劇上升,加油站和地下儲油罐的數量與日俱增。由于輸油管道、儲油罐滲漏,含油污水排放,落地油等原因,大量油類污染物進入土壤。石油和化工工業對土壤造成的污染,尤其是其中的大......
綜觀生態環境產業的發展,經過2018年和2019年的行業陣痛期,2020年無疑是一個全新的局面,水土固的大監管格局已然形成,生態環境產業從政策播種時代進入到政策深耕時代。總體而言,生態環境板塊基本面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