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獲悉,經專家討論,嫦娥三號“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項目日前正式通過驗收及成果鑒定。據悉,這是我國首次將主動激發熒光探測方式應用于深空探測領域。
該項目成果鑒定會上,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擔任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景山、中科院院士萬衛星、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曉平等擔任專家委員會委員。在聽取了“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項目研制技術總結報告和成果應用情況說明后,專家們又審閱了相關技術文件和評審證明、查新報告、應用證明等材料,經討論,一致同意通過該項目的驗收及成果鑒定。
專家委員會高度肯定嫦娥三號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項目的成果,他們認為: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是我國首次將主動激發熒光探測方式應用于深空探測領域,能量分辨指標也達到了地外天體就位探測的領先水平。
據了解,該譜儀還綜合利用了同位素熱源等溫控技術,保障譜儀安全渡過了月夜低溫及月晝高溫的極端環境。這些技術成果不僅保證了嫦娥三號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的成功,而且已經應用于我國正在實施的暗物質探測衛星、電磁監測實驗衛星和實踐十號衛星等工程任務中。
4月24日,在2023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本次發布的影像圖為彩色,包括按照制圖標準分別制作的火星東西半球正射投影圖、魯賓......
新華社南京4月12日電(記者王玨玢)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我國首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夸父一號”準實時觀測數據12日起向國內外試開放。此次數據試開放的范圍,包括自4月1日起的太陽硬X射線成......
北京大學電子學院王興軍教授課題組-常林研究員課題組在兩年攻關的基礎上,研制出一種全新的硅基片上多通道混沌光源,提出了一種基于混沌光梳的并行激光雷達架構,攻克了激光雷達抗干擾和高精度并行探測這兩個世界性......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馬余剛教授團隊和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團隊,與合作者首次在RHIC-STAR國際合作的重離子碰撞實驗中觀測到反應末態粒子的整體自旋排列現象,該成果或為研究夸克—膠子等離......
記者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悉,為探索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在海洋地質調查、水下目標探測、城市地下空間探測等領域的應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基于國產分布式光纖聲波調制解調設備開展集成研發,自主形成分布式光纖聲......
2021年9月15日21時35分,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10分鐘后,一場大雨如期而至。據氣象部門預測,當晚有一次強降水過程。如果在國家領導人致辭、運動員入場、文藝演出或火炬點......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團隊基于嫦娥三號和嫦娥五號任務提供的地面真值,對全月年輕火山活動進行了研究,重新解譯了它們的物質組成并校正了各火山單元的年齡。近日,相關成果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研究團隊提......
《三體》電視劇開播以來,好評不斷,無論是劇情、選角、演技,還是場景、特效都非常接近原著。粒子物理學家“海伯利安”在知乎分享了自己的觀影感受,他表示:“電視劇的粒子物理實驗毫無槽點,細節拉滿,電視劇確實......
日本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上撰文稱,他們創造出了首個由準粒子構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最新研究將對包括量子計算在內的量子技術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BEC被稱為物質的第五種形態,其......
據近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的論文,美國紐約市立學院發現與創新中心和物理系宣布,他們通過將光耦合到超薄二維磁體上,觀察到一種新型磁性準粒子。這一突破有望為材料科學帶來新策略,即通過材料與光的強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