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
患者,52
歲,因發現頸部腫塊2
月余入院。檢查:左側鎖骨上可捫及一腫大淋巴結,直徑約1.5cm,邊界尚清,質硬。外陰已婚已產型,陰道通暢;右側穹隆縮窄,宮頸下唇見一直徑約0.5cm
鮮紅色區域,質中,觸血。宮頸質中。宮體后位,稍大,質中,無壓痛;雙附件區未捫及明顯腫塊,無壓痛。三合診:右側宮旁韌帶短縮,彈性尚可。左側宮旁韌帶無增粗。直腸黏膜光滑,指套無血跡。
輔助檢查:
左鎖骨上穿刺涂片中找到轉移性癌細胞,大致為低分化鱗癌。PET-CT 示:①子宮體及宮頸內結節狀異常放射性濃聚影,考慮子宮頸癌可能性大;②盆腔內、宮體旁左側囊實性密度團塊影,PET 于相應部位見異常放射性濃聚影,考慮惡性腫瘤可能性大;③宮體旁右側囊性密度團塊影,PET 于相應部位呈放射性缺損,考慮卵巢囊腫可能性大;④左側鎖骨上、左側膈腳后、腹膜后淋巴結轉移;⑤盆腔少量積液,脂肪肝,肝內鈣化灶;⑥右上肺后段鈣化灶;⑦全身其他部位未見明顯異常。目前已完善宮頸TCT,HPV 無異常。分段診刮提示宮頸宮腔漿液性乳頭狀腺癌。
問
下一步診療方案,是否需要行左鎖骨淋巴結活檢?如也為腺癌,原發部位考慮子宮,還是左卵巢(PET 提示左側宮旁腫塊有異常濃聚影)。治療方案是姑息手術?還是化療?如果左鎖骨上仍是鱗癌,應該如何診治?
答
本例考慮為子宮原發。目前子宮和左鎖骨上淋巴結有病理結果,其他部位病灶只是影像學證據。子宮的病理為診刮標本的大體病理結果,取材較多,結果較可靠。左鎖骨上淋巴結為穿刺細胞學抹片結果,因取材少,組織類型并不肯定,應以子宮病理結果為主要依據。從臨床經驗上判斷,左鎖骨上淋巴結不應該是原發。子宮和卵巢同時都有病變,考慮為單癌時,原發于子宮轉移至卵巢遠多于原發于卵巢轉移到子宮。不管原發在子宮或卵巢,均已達IVB
期。手術不可能達到切凈病灶或滿意減瘤,目前無手術指征。可先考慮化療,選TP 方案。化療2 ~ 3
療程后再次評估遠處轉移灶消退情況。如有縮小或消失,再考慮手術或加放療。
病例2
患者術前診斷陰道漿液性乳頭狀腺癌,術前病灶陰道內見直徑約5cm,向盆腔內延伸并與雙側盆壁關系密切,術前胃腸鏡無陽性發現。術中見后盆腔菜花樣病灶,累及右附件,并于直腸、膀胱、宮體漿膜層表面可見轉移灶,乙狀結腸系膜亦可見播散轉移灶。行腹腔鏡下后盆廓清術(廣泛性全子宮切除+ 部分陰道切除+ 直腸根治性切除+ 端端吻合+ 雙側輸卵管切除+ 右側卵巢切除),左側卵巢外觀正常且家屬堅決要求保留,故未行左卵巢切除。術中切凈達滿意效果,術后現已給予PT 化療1 次。
術后病理結果如下:
病理診斷:
(全子宮、右附件、左輸卵管切除,直腸及盆腔淋巴結切除標本)陰道外膜、肌層及固有層內查見漿液性乳頭狀腺癌,左右宮旁、直腸漿膜、(右側)卵巢表面均查見癌組織,盆腔淋巴結(2/15):左髂內(0/2)、左髂外(0/1)、左髂總(0/1)、左閉孔(0/2)、左腹股溝深(1/1)、右髂內(1/1)、右髂外(0/3)、右髂總(0/4)、右閉孔(0/0)、右腹股溝深(0/0)查見轉移癌,右閉孔查見癌結節(2枚),(右腹股溝深)查見癌結節(1
枚)。子宮內膜呈增生期改變。慢性宮頸炎。(雙側)輸卵管未見癌組織,(雙側)輸卵管系膜囊腫。
問
該患者分期ⅣA 恰當嗎?還需要做放療嗎?還是單純繼續化療就可以?
答
病灶廣泛,保留卵巢是不合適的,術后需加放療,卵巢留了也是白留,不能讓患者家屬來決定手術方式。本例病灶廣泛,由于解剖位置的關系,陰道癌往往達不到足夠的陰性切緣(2cm 以上),手術往往是不夠的,術后多數需要補充放療。本例還有淋巴結轉移,更是放療指征,需補充放療和化療。
問
這例患者的病灶特點確實和病理結果相一致,很像卵巢癌的質地,所以原方案為單純化療,具體分哪期合適?
答
陰道癌采用FIGO 臨床分期見表6。該患者分期Ⅳ A。
FIGO 陰道癌臨床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