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樞
“近年來,我國地質教育、地質工作和地質科學研究,都在不斷進步,取得很大成就。不過,我國雖已成為地質大國,但仍非地質強國。”中科院院士孫樞日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我國要在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地質科學同樣肩負著創新的責任和使命。
如果從1912年的中華民國政府設立地質科算起,今年正好是中國人自己在中華大地上籌劃地質工作的第100個年頭。悉數百年歷史,我國地質學在曲折中不斷發展壯大。
辛亥革命之后,我國地質學先驅章鴻釗先生于1912年提出“專設調查所,以為經營之基;樹實利政策,以免首事之困;興專門學校,以育人才;定測量計劃,以制輿圖”的發展方略,拉開了中國地質工作和地質科學發展的序幕。
自1912年起,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地質學家人數漸增,新中國成立之初達到近300人。1952年地質部成立后,全國開始集中解決國家建設中礦產資源短缺的迫切問題,建立了地質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使地質工作與研究進入大發展時期。
然而,十年浩劫也給我國地質事業帶來很大負面影響。“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國際上圍繞地槽學說和新興的板塊構造學說展開了激烈爭論,而我們卻被卷在‘大字報’的海洋中,與世隔絕,失聲辯論。”孫樞回憶說。
改革開放后,我國地質事業進入一個加速發展的新時期。到上世紀末,我國地質科學已有一支相當規模的地質工作和地質科研隊伍,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相關需求。
而今,我國地質學研究已位居世界前列,并不斷發展壯大。
孫樞認為,我國是地質大國而非地質強國主要表現在各學科發展不平衡,僅有部分領域處于國際先進和領先水平。“達到地質強國,我們還需要在科學理論和技術方法等方面不斷創新。”
他指出,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力正在不斷提升。僅從SCI論文來看,目前,我國相關論文總量已升至世界第二位。地球科學相關論文已在2010年達到4084篇,比上世紀90年代有數量級的增長。
他同時表示,當前我國科技論文引用篇均在全球位居第七位,仍低于世界平均值。但可喜的是,我國已經有了一批高引用率的地質科學論文和地質學家。
“如果論文引用次數能達到世界平均值,并超過日本,就可以與法國、德國同處一個‘方陣’,位居‘科技強國’之列。”他對我國在不遠的將來實現“地質強國”的目標充滿信心。
“建設地質強國,關鍵要進行重大突破和創新,而科學的評價體制則有利于促進科學創新。”孫樞指出,對不同類型的研究要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
他表示,“研究與發展”活動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
“基礎研究論文的水平絕不應僅僅由幾個人的會議來鑒定,而應由國內外真正的同行來判斷。否則,就可能出現評價不準確甚至評價錯誤的情況。”他指出。
而評價應用研究則應注重其實現特定目標的學術價值和發展應用的潛力,學術成果同樣離不開國內外同行的檢驗。試驗發展則是利用已有知識,產生新的產品、設計、裝置或工藝,評價應主要依據其實際應用和市場轉化的可行性,論文不是關鍵所在。
8月11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內蒙古研究院成立暨揭牌儀式在鄂爾多斯生態環境職業學院舉行。鄂爾多斯市委書記李理,市委副書記、市長杜匯良,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甄華,副市長孔繁飛,我校校長王焰新、副校長......
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當前,國際競爭和外部遏制打壓形勢嚴峻,歸根到底是科技競爭、是基礎研究之爭。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并提出了建設世界......
——中央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推進科技儀器設備國產化,重點關注高價值、低國產率的科學儀器方向近日,求是網發布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加強基礎研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文章強調,“加強基礎研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76.shtm......
基礎研究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我們現在面臨的一些“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沒跟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還沒搞清楚。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逐漸深入,基礎研究的內涵越發豐富,開展方式......
關于組織申報山西省基礎研究計劃(自由探索類)2023年度第二批項目的通知各市科技局,省直有關部門,省轉型綜改示范區,各有關單位: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開創全省高質量發展和現......
面對鉀資源匱乏、進口依存度高、供應鏈安全無法保障等難題,我國無機鹽行業近年來從礦產勘查、境外開發、技術升級、高效利用等方面積極行動,確保鉀資源供應。這是6月8日在青海省格爾木市舉行的2023世界鉀鹽鉀......
關于安徽省基礎研究領域專家評審委員會名單的公示各有關單位、各位專家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參照《關于印發〈安徽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皖科黨......
自從進了研究所的大門,我一直做應用性很強的工作,從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術問題很多,這讓我體會到了大量基礎學科的問題,也尤感基礎研究的重要。基礎學科功底深厚的學者,能在重要時刻解決關鍵問題。記......
自從進了研究所的大門,我一直做應用性很強的工作,從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術問題很多,這讓我體會到了大量基礎學科的問題,也尤感基礎研究的重要。基礎學科功底深厚的學者,能在重要時刻解決關鍵問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