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9-19 17:47 原文鏈接: 季銨哌嗪如何實現熒光超分辨率成像?

      近年來,先進的熒光成像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與成像技術的治療進化相比,具有足夠亮度和光穩定性的染料的發展仍然緩慢,如單分子定位顯微鏡(SMLM),其分辨率超過了衍射極限。但是熒光團亮度不足成為了超分辨顯微鏡發展的一大瓶頸,這也對體內細胞動力學研究構成了重要的限制。比如羅丹明染料被廣泛應用,但由于在光激發下形成扭曲的分子內電荷轉移(TICT),許多羅丹明染料出現亞于最佳亮度的現象。因此,迫切需要在合理的分子設計策略的基礎上開發出明亮、耐光的染料。大連理工大學肖義、楊偉課題組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劉曉剛課題組開發了出一類具有優異量子產率(Φ= 0.93) 和優越的亮度(ε × Φ = 8.1 × 104 L·mol?1·cm?1)的季銨哌嗪取代羅丹明,防止TICT利用電子誘導效應,還成功地將這些羅丹明用于細胞微管、活細胞細胞膜和溶酶體固定后的超分辨率成像。最后,證明了這種策略可以推廣到其他種類的熒光團,從而大大提高了量子產量。(DOI: 10.1021/jacs.9b04893)

      先前的實驗研究表明,一些羅丹明的非輻射衰變與TICT態的形成密切相關。因此,抑制可能的TICT形成是開發新的羅丹明衍生物的重要策略之一。在TICT狀態下,供體部分相對于熒光團核發生一個約90°的旋轉,變得無輻射和高度反應。為了抑制TICT,過去常常通過形成環狀結構使二烷基氨基供體分子剛性化。不幸的是,這種方法常常導致大分子結構生物相容性差。大連理工大學肖義、楊偉課題組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劉曉剛課題組用一個簡單的季銨哌嗪基取代四甲基羅丹明(TMR)中的二甲氨基。由此產生的N,N-二甲基哌嗪取代的羅丹明(MPR)使TMR的亮度加倍,并保持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染料中TICT的形成本質上受兩個因素控制:空間位阻和電子推拉效應。他們認為降低氨基的供電子強度會破壞TICT狀態的穩定,從而加強進入TICT狀態的能量屏障,可以抑制TICT的形成。因此注意到一個具有吸電性的季銨哌嗪基,帶正電荷的銨具有誘導作用,降低了鄰近氨基的供電子能力。那么用季銨哌嗪基取代二甲氨基應該能最大限度地減少TICT的形成。

      之后通過計算一系列氨基分子的垂直電離能(VIEs)來支持了上述推論。TMR和MPR在水中勢能的結果表明,TICT的形成面相對于TMR (0.42 eV)具有更大的能量屏障蛋白(0.50 eV)。此外,在MPR (0.15 eV)中,驅動能量從局域激發態(LE)進入TICT狀態遠小于TMR (0.60 eV)。因此,MPR形成TICT的可能性應小于TMR形成TICT的可能性。這些理論計算支持作者通過實驗驗證了季銨哌嗪在提高羅丹明亮度方面的策略。因此通過之前報道的哌嗪羅丹明的有效N-烷基化反應合成了MPR。光譜研究表明,MPR在水溶液中相比 TMR(Φ= 0.47;ε= 7.8×104 M?1cm?1)顯示出量子產率(Φ= 0.93) 顯著提高和摩爾消光系數(ε= 8.7×104 M?1 cm?1) 顯著增加。

    圖1. (a)導致發射態和非發射態的勢能剖面示意圖。(b)真空中各氨基的垂直電離能。(c) TMR和MPR在水中的勢能面。(d)季銨哌嗪熒光團及其二甲胺類似物的光譜特性。(圖片來源: J. Am. Chem. Soc.)

      之后作者進一步比較了單分子水平上MPR和TMR的熒光。通過羧基位置相同,MPR和TMR均與免疫球蛋白G (IgG)偶聯,并吸附在表面上,因此可以研究它們在水溶液條件下的單分子特性。兩種化合物的單分子分布很稀疏,避免了重疊。與TMR-IgG相比,MPR-IgG的單分子亮度(518±63)、總收集光子數(4.06±0.26)×104)、信噪比(信噪比:8.51±0.32)、定位精度(10.08±0.19 nm)均有顯著提高。這些結果與系綜光譜研究和量子化學預測相吻合。此外,在PBS和圖像增強緩沖液中,在一系列條件下證實了MPR-IgG的增強光子效果。仿真研究表明,與TMR-IgG相比,MPR-IgG顯示了改進的基于局部化的超分辨率成像潛力。這些結果表明,季銨哌嗪策略有效地提高了羅丹明的亮度。

      為了研究季銨哌嗪在超分辨率成像中的應用,作者在HeLa細胞中加入了免疫染色的微管。重建后的圖像出現了微管的扭曲和交叉,與傳統圖像相比,表現出了相當大的清晰度增強。對成像結果的比較表明,MPR的超分辨率成像能力優于TMR。

    圖片.png

    圖2. 將MPR和TMR的羧基衍生物偶聯到IgG分子上后的單分子熒光信號、熒光軌跡及分子特性。MPR-IgG和TMR-IgG單分子亮度在PBS (pH = 7.4)溶液中隨激光功率的變化。(圖片來源: J. Am. Chem. Soc.)

      為了進一步探討MPR在活細胞中的適用性,作者設計了一個雙探測器——Mem-R(Φ= 0.64)來特殊性標記質膜,然后使用Mem-R對細胞膜進行超分辨率成像。重建后的圖像顯示了細胞膜的詳細結構,與傳統模糊圖像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分析重建后,估計平均單分子亮度為984,平均定位精度為20.9 nm。作者注意到,Mem-R的單分子亮度可以與DiI(一種基于Cy3的商用膜跟蹤器)相當,這應該歸因于Mem-R的量子產量比DiI高得多。此外由于Mem-R優異的光物理特性,使得高密度單分子跟蹤實驗成為可能,也揭示了Mem-R在質膜上的非均勻擴散。這些結果表明,Mem-R可以對細胞膜進行高質量的超分辨率成像。

    圖片.png

    圖3. Mem-R的分子結構以及Mem-R染色的活HeLa細胞質膜超分辨率圖像。Mem-R在(b)中標記區域的高密度分子跟蹤,根據擴散系數對軌跡進行著色(圖片來源: J. Am. Chem. Soc.)

      探針Lyso-R具有溶酶體靶向性且大部分是非質子化的,在中性pH下熒光強度較低,其質子化(pk1/2 =6.56)的結果是形成了一個高熒光的Lyso-RH,實現了季銨哌嗪策略。為了證實Lyso-RH的靶向性,使用溶酶體標記蛋白(Lamp-1)對活的HeLa細胞進行衍射受限共聚焦分析。在正常培養基下,活細胞溶酶體中反復出現暫時性分離信號。統計分析表明,Lyso-RH光開關的亮度超過了商用的Lysotracker Red探針。重建的圖像顯示了球狀溶酶體的真實形狀和大小,與衍射受限的圖像相比,其清晰度顯著提高。在超分辨率圖像中,溶酶體的寬度測量為70.3 nm,與電子顯微鏡報道的值相匹配。重建量化分析顯示與之前報告的結果相比較,空間分辨率高。此外,由于溶酶體中Lyso-RH在沒有過量圖像增強劑的情況下也具有持久的光敏作用,實現了長期的超分辨像,顯示了溶酶體在高空間分辨率下的異質運動。

    圖片.png

    圖4. Lyso-R的質子化在酸性溶酶體中原位生成Lyso-RH。以及 Lyso-RH染色的HeLa細胞溶酶體的超分辨率和常規圖像,彩色超分辨率圖像。(圖片來源: J. Am. Chem. Soc.)

      最后,作者探討了季銨哌嗪策略的推廣性。量子化學計算預測,這種策略可以運用到其它熒光團上,如萘酰亞胺和NBD染料,隨后的實驗表明亮度提高了77倍。

      總結:綜上所述,大連理工大學肖義、楊偉團隊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劉曉剛團隊提出并證明了一種新的提高羅丹明染料亮度的策略,即以季銨鹽哌嗪為供體片段,降低推拉效應,抑制扭曲的分子內電荷轉移。新設計的MPR與傳統的TMR相比,亮度提高了1倍。在MPR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了細胞膜探針Mem-R和溶酶體探針Lyso-RH。其優異的熒光特性使其在單分子跟蹤和超分辨率成像實驗中獲得了成功的應用。這種季銨鹽化策略將會激發許多高性能熒光團和探針的發展,并極大地促進熒光成像技術的發展。

    相關文章

    張新星團隊揭示大氣水中低價過渡金屬高豐度的隱藏成因

    高中化學常識告訴我們,在水溶液中,三價鐵離子和二價銅離子是穩定的,而二價鐵離子和一價銅離子或由于快速氧化,或由于歧化,在水溶液中無法穩定存在。然而,與這個常識截然相反的觀察是,在大氣水(云水、霧水、雨......

    南開大學張新星團隊JACS:微液滴活化轉化CO2新策略

    近日,南開大學張新星研究員團隊利用微液滴化學的獨特性質,在無需任何催化劑的前提下,還原了五氟碘苯(C6F5I),使其生成陰離子自由基(C6F5I?-),并與CO2反應,快速生成五氟苯甲酸(C6F5CO......

    張新星團隊再發JACS:一滴水促成百草枯自發超快降解

    奪命百草枯——好用的除草劑,危險的殺人藥百草枯、敵草快等紫精類農藥由于其毒性高、無解藥、難以降解(在水中半衰期23周,在土壤中半衰期6年)的特性,涉及到的自殺、誤食、投毒事件數不勝數,近年來在媒體和社......

    劉寶紅/江德臣JACS:單分子電化學發光成像技術及應用

    電化學發光成像作為全新的成像技術而被廣泛應用于生物與臨床分析中。單分子的出現,為探索生命的分子基礎打開了一個巨大的工具箱。但是,目前單個分子的電化學發光成像很難實現。2021年10月22日,復旦大學劉......

    MacMillan組JACS:C(sp3)F鍵的形成

    氟烷基化合物廣泛應用于醫藥、農用化學、材料等領域。目前已有的構建C(sp3)-F鍵的方法主要有醇的脫氧氟化、烯烴的氫氟酸化、酸的脫羧氟化和自由基的C-H鍵氟化,通過這些方法,可以將一些常見的有機官能團......

    JACS:()MitrephoroneB的CH鍵氧化合成()MitrephoroneA

    ent-trachylobane類天然產物mitrephoroneA、B、C(1-3)與二萜類ent-atiserene、ent-beyerene和ent-kaurene在結構上有一定的關聯,但前者的......

    哈佛大學91歲諾獎得主、Corey教授最新JACS合成手性α氨基酮

    說起有機合成化學家E.J.Corey(EliasJamesCorey),你也許最先想到的是“逆合成分析”(retrosyntheticanalysis)。E.J.Corey先生早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

    JACS:微型DNA探測器可顯著提高癌癥檢測準確度

    根據最近一項研究,一種新的,使用由DNA制成的微小電路可以通過其表面上的分子特征來識別癌細胞。在這項研究中,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相互作用的合成DNA鏈形成了簡單的電路,這些合成DNA鏈比人的頭發細了......

    JACS:揭示熒光蛋白光異構化途徑的結構證據

    斯坦福大學StevenG.Boxer課題組揭示了熒光蛋白光異構化途徑,以單個氯鄰位取代的rsEGFP2為模型,通過測得Cl-rsEGFP2晶體結構的順反構型,區分熒光蛋白(GFP)光異構化途徑(OBF......

    JACS:揭示熒光蛋白光異構化途徑的結構證據

    光異構化反應由于其靈敏的感光生物學功能,被廣泛的應用于化工領域,如光學數據儲存、分子轉換。光異構反應中,以雙鍵順反異構化最為常見。共軛體系如綠色熒光蛋白(GFP)雙鍵的異構化有兩種途徑,單鍵翻轉(OB......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