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消息,奧地利格拉茨醫科大學Andreas Sandner-Kiesling教授發表在《科學與工程倫理學》的文章指出,麻醉科醫師Scott Reuben的多篇文章被撤稿五年后,仍有將近一半繼續被引用。
美國麻省Baystate醫學中心前主任Scott Reuben,因為偽造數據被判入獄六個月。在6月16號的撤稿排行榜上面,因撤稿22篇位列排行榜第九位(科學網相關報道),現在已經被撤稿25篇。
在2009年至2014年,Scott Reuben的20篇文章被引用了274次,在2014年,他的被撤的論文中有45%被引用超過一次。
寫論文逐漸到了依靠人工智能的時代,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處是人類終于擺脫了科技論文寫作的煩惱,壞處是人類會因此失去科學論文寫作的獨特能力。過去發表論文是學者成就的重要標準,隨著機器代替人腦的這種趨勢。......
自21世紀以來,中國科研的進步有目共睹。尤其是中國論文數量的爆炸性增長,成為了中國學界近年來最顯著的成就之一。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美國學界似乎“不愿意”引用中國論文。這一現象的成因尚待深究,但它無疑......
近期,全國多所高校提出“徹底清理學術不端問題論文存量”。科技部辦公廳此前已于4月27日印發“關于開展論文學術不端自查和掛名現象清理工作的通知”。據北京建筑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網站6月7日消息,按照北......
近日,網傳一蘇姓女博士答辯視頻引發“學術妲己”話題爭議,爭議的焦點在于她疑似介入導師婚姻并在導師的幫助下獲發一系列高水平論文(包括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在頂刊Nature上發文),最終進入四川大學2023年......
科學研究正在經歷一場風暴。風暴源于狂飆突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擁抱”還是“逃離”,成為擺在每位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選擇題。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一群喝著網紅咖啡、野心十足的年輕人選擇了“擁......
2022年6月,Hindawi研究誠信團隊利用審稿人活動數據庫基礎上的新的分析能力,在少數期刊的同行評議過程中發現了違規行為。初步調查的結果,Hindawi將撤回自2020年8月以來發表的16種期刊的......
“張老師總是非常及時的給我們批閱論文,大多近乎重寫。”“他經常凌晨還在看文獻,一個快50歲的人了都這么拼,我們還有理由偷懶嗎?”張強是北京師范大學(珠海)環境與生態前沿交叉研究院教授,他對學生的指導與......
剛剛博士后出站的胡鴻杰,以一作身份新發了一篇《自然》論文。結果,他的“電話被打爆”了。在論文發表僅一周時,下載量就已經超過了44000次。這篇論文由胡鴻杰所在的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徐升團隊完成,題目是......
近日,國家農業圖書館正式上線中國農業科學院學位論文庫,實現了全院學位論文特色資源本地化保存,增強了學術資源成果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將有效促進學術交流和研究成果共享。國家農業圖書館自建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學位......
磷酸化微管相關tau蛋白的腦累積是阿爾茨海默病(AD)及其相關tau病的主要標志病變之一。來自臨床和動物研究的一致證據表明,神經炎癥是這些疾病的特征。5-脂氧合酶(5LO)是一種酶蛋白,其代謝產物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