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用秸稈制備乙二醇/丙三醇
由寧夏大學能源化工重點實驗室馬玉龍教授和王政教授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農作物秸稈化學解聚的分子機制研究近日取得進展。
該項目科研人員以玉米秸稈為原料,經物理—化學耦合解聚后,直接進行催化加氫,成功獲得了高附加值的乙二醇和丙三醇等化學品,部分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刊物《BioresourceTechnology》上,標志著寧夏大學在該領域研究獲得國際同行的認可。
區分植物源和微生物源有機碳是確定土壤有機碳庫形成的關鍵。在施肥的農田生態系統中,土壤有機碳的形成、周轉和積累受肥料類型和土壤微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調控。不同肥料投入有可能改變土壤微生物對其利用策略,從而......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黑龍江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暫行)》(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2023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秸稈還田率達到68%以上。其中,北大荒農墾集......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種植廢棄物清潔轉化與高值利用創新團隊,揭示了不同秸稈熱解炭促進厭氧發酵性能及微生物組學特性,實現了秸稈熱解炭的高效高值利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生物資源技......
聽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美麗中國建設邁出的重大步伐讓我感到振奮。特別是當聽到,五年來,“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分別凈減少10.6萬、3.8萬、3.3萬平方公里”時,我抑制不住內心激動,在朋友圈......
近日,“雙一流”高校寧夏大學實現了一項建校以來的零的突破。據寧夏大學新聞網消息,9月14日,寧夏大學在國際交流中心召開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機械工程學院院長聘任大會,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夏吳忠儀表......
為深入推進學科交叉融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創新人才,服務自治區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寧夏大學整體辦學實力,寧夏大學通過整合文化旅游學院、商學院、智能工程與技術學院學科專業,以及中......
中新網銀川7月14日電(記者李佩珊)7月14日,編號為20220001的寧夏2022年第一封錄取通知書從寧夏大學啟程,寄往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這份通知書的“主人”趙文暄將在兩天后收到大學寄來的首份“禮......
7月5日從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生態循環農業團隊在長期秸稈還田土壤碳效應的研究中取得最新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稻麥輪作是長江流域主要種植方式,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中發揮......
我國是秸稈大國。秸稈的資源化利用技術不斷發展,仍有大量的秸稈廢棄物被就地焚燒、填埋。粗放處理方式造成環境污染,導致生物質資源浪費。秸稈中蘊含著大量可被轉化的生物質(半纖維素、纖維素等),經厭氧消化后可......
黑土地“喊累”中國科技力量來“加油”高肥力、高產量的東北黑土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近年來卻面臨土壤退化等挑戰。如何變“減法”為“加法”?中國科學院正在牽頭籌備一場“科技會戰”,要用科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