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姐最近看到了化驗單上一個讓她丈二摸不著頭腦的項目——羅馬指數,不僅名字奇怪,咋還分絕經前和絕經后兩個結果?只好去求助大夫,于是大夫就開始給劉姐科普了起來。
原來這個羅馬指數(ROMA指數),大名叫“卵巢惡性腫瘤風險評估法則”,是判定卵巢惡性腫瘤風險的一種規則。我們都知道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三大惡性腫瘤之一,論病死率是在女性生殖系統腫瘤中排第一位的。但是卵巢癌的病灶往往在盆腔深處,早期的癥狀又不典型,七成患者確診的時候都已經到了晚期,治療后仍70%的患者會復發,預后極差,五年生存率也只有20%~30%。
因此,對卵巢癌的早發現、早治療顯得尤為重要。超聲檢查是發現卵巢癌的主要手段,然而經超聲檢測為盆腔腫塊的女性中僅有15~20%最終病理確診為卵巢癌。
用腫瘤標志物也可以輔助診斷卵巢癌,現在最常用的卵巢癌腫瘤標志物是CA125和HE4。
我們先說糖類抗原125(CA125),它是卵巢癌(主要是漿液性卵巢癌)最經典的標志物,但部分早期患者CA125水平并不升高,而在某些婦科良性疾病和婦科炎癥時CA125也可能升高,只看CA125的話,既缺乏敏感性也缺乏特異性。
再說說人附睪分泌蛋白(HE4),它在婦科良性疾病和婦科炎癥時幾乎不升高,對于卵巢癌的敏感性較高,可提高早期卵巢癌的檢出率,然而單獨使用特異性并不理想。我們發現單獨檢測這兩個指標的任何一個都存在不足,但是當我們把兩個指標聯合檢測時,就可以互為補充,顯著提高卵巢癌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因此,專家就根據這兩個指標,設計了卵巢癌風險預測公式,同時檢測CA125和HE4再將檢測結果用這個公式計算得到的就是羅馬指數。
計算公式:
? 絕經前指數 P1=-12.0+2.38*LN(HE4)+0.0626* LN(CA125)
? 絕經后指數 P2=-8.09+1.04*LN(HE4)+0.732 * LN(CA125)
? 風險預測概率(PPI 和 PPII):
PPI = {Exp(P1)/[1+ Exp(P1)]} * 100 PPII = {Exp(P2)/[1+ Exp(P2)]} * 100
結果解釋:
絕經前女性:
ROMA value ≥ 11.4 % = 高危風險發現上皮性卵巢癌 ROMA value < 11.4 % = 低危風險發現上皮性卵巢癌
絕經后女性:
ROMA value ≥ 29.9 % =高危風險發現上皮性卵巢癌 ROMA value < 29.9 % =低危風險發現上皮性卵巢癌
重要注解:
不是所有同時測試 CA125 和 HE4 的標本都需要計算羅馬指數項目,僅當臨床診斷有盆腔腫塊時才需要進行羅馬指數計算。
由于CA125和HE4都受到絕經與否的影響,所以就分為絕經前和絕經后兩個公式。通過ROMA指數的計算可更準確地評估患有盆腔腫塊的患者患卵巢癌的風險,從而幫助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及時發現和治療卵巢癌。不過有一點一定要注意,來自同一標本,同一檢測平臺的HE4和CA125數據才能用于計算ROMA指數。
聽完大夫的說明,劉姐這才豁然開朗,“我還有幾個姐妹也不知道這是啥,我得現學現賣讓她們漲漲姿勢去!”
【參考文獻】
[1]馬美英,張廣禮,李莉.HE4、CA125及ROMA指數在早期漿液性卵巢癌診斷中的價值[J].腫瘤學雜志,2018,24(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