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2-21 08:12 原文鏈接: 安徽山西等地旱情嚴重暴露農田水利設施諸多問題

      據了解,目前安徽、山西等地發生嚴重旱情。為應對災情,各地政府積極組織抗旱減災行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到天氣以及農村基層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等因素制約,抗旱形勢仍不容樂觀,糧食穩產增產基礎尚不牢靠。

      晉皖等地旱情嚴重

      自今年9月底以來,無有效降雨造成安徽旱情嚴重,部分地區小麥生長受到嚴重影響。而截至12月14日,山西受旱面積已達到1628 .76萬畝,其中冬小麥受旱面積671.88萬畝,占其總播種面積的一半以上。旱情還導致33.64萬人、7.82萬頭大畜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

      山西運城市農委種植業科科長郎宇說,當前旱情對冬小麥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根系不發達,葉苗有點旺長,若旱情持續,水肥跟不上,可能會影響明春小麥的分蘗。目前,全市有幾千畝地塊出現了死苗現象。

      記者在安徽潁上、阜南等小麥主產區采訪時看到,受旱情影響,不少田塊小麥長勢稀疏,一些田塊甚至裸露著大塊黃土,沒有出苗,用手在土里翻挖一會,才會找到只分蘗了三四片黃葉的弱苗,甚至還可以翻出播散的麥種。阜南縣農委副主任蔡明勝告訴記者,今年該縣降水較往年相比減少8成以上,造成小麥旱情嚴重。

      水利失修影響穩產增產

      為應對災情,各地政府積極組織抗旱減災行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干旱天氣可能持續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抗旱形勢仍不容樂觀。

      此外,基層干部群眾認為,繼2008年大旱后,此次嚴重旱情再次暴露出當前農村農田水利設施的諸多問題,如不加快解決,糧食主產區的糧食穩定生產就面臨著基礎不牢的突出問題。

      在安徽阜南縣劉溝鎮新街村,村民溫金勝正在給自己的6畝麥地抽水灌溉。順著他澆水的管子看到旁邊一條已經見底的河溝。溫金勝說,今年的旱情特別重,連續六七十天沒下大雨,大家都在搶水澆麥,這附近唯一一條有水的河溝都快干了。

      除了水源緊張,引水灌溉的溝渠損毀不暢也是抗旱中暴露的突出問題。在安徽潁上縣八里河鎮韓郢村,60多歲的馬點英告訴記者,由于麥田周圍的溝渠網絡大多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的,如今損毀比較嚴重,一遇旱天或者暴雨,麥田不是引不到水就是排不出水,內澇嚴重。一些電灌站也因年久失修,無人管理,派不上用場。他最盼望政府能早日修好農田溝渠網,實現旱澇保收。

      山西運城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介紹,該市大部分機電井、小型機電灌站都是上世紀70到80年代所建,已經超期服役。再加上近年來連續干旱,設施長時間運行,損壞嚴重。據統計,目前全市有1685眼機電井因井管、井泵、變壓器損壞而不能正常使用。

      記者調研了解到,近年來,山西省在運城市沿黃河地區大力發展引黃提灌工程,并經過省財政補貼降低提黃灌溉電價、水價,使受益地區灌溉成本大幅下降,并減少了當地地下水抽采量。然而,由于鄉村末級渠系損壞嚴重,影響了工程效益。運城市鹽湖區金井鄉大井村和侯村中間就有一條引黃支渠經過,記者日前看到,雖然支渠內水流很大,但兩邊的部分麥地并沒有用上。張桂枝、李官成等村民說:“黃河水不僅價格便宜、水量大,而且澆地快、澆的實,我們也想用,但村里過去修的渠道全壞了,也沒人修。如果在支渠里引黃河水的話,還得重新架泵,算下來比用機井水還貴。”

      此外,澆地追肥成本仍然偏高、抗旱水源嚴重不足,抗旱資金短缺等也制約了抗旱減災。

      亟待加大投資 完善水利設施

      有關人士指出,當前糧食主產區普遍經濟基礎薄弱,加之這一地區往往是勞動力大量外出地區,因此,農田小水利建設面臨著資金、人力不足等突出問題,迫切需要國家層面采取措施,破解這一難題。建 議 國 家 建 立 專 項 投 入 , 分 步 實施,盡快建設完善糧食主產區的小水利網絡。在項目建設上,考慮糧食主產區經濟實際,少要甚至不要地方配套,從而保證項目建設不因地方配套資金不足,成為半拉子工程,影響整個項目效益發揮。

      基層人士建議說,保證有效的澆水是抗旱的最好辦法,從當前看,要繼續開動水利設施,擴大澆地面積。從長遠看,一方面,要繼續加大投資,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特別是縣、鄉、村末級渠系以及小型水利設施配套,切實改善農村水利條件,增加水地面積;與此同時,要依托區域內河流,加大地表水用量,嚴格控制和置換地下水,形成良性水資源配置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大農村電網建設,保障澆地用電,同時切實降低電價,進而降低農民澆地成本,提高其澆地積極性。記者 葛如江 楊玉華 晏國政

    相關文章

    大項目“忙”高技術“亮”一季度投資結構持續優化

    3月29日上午11時,四川成都有著“第三水源”之稱的三壩水庫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工程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重大水利工程的相繼開工,全面提速了四川骨干水網建設,有助于實現一季度‘開門紅’和進一步推......

    世界水日,專家聚首中國農大研討“水”

    3月22日,恰逢第31屆“世界水日”。由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主辦的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智慧水利高峰論壇在京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10位院士齊聚中國農......

    我國今年推進42項水利重大關鍵技術研究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記者劉詩平)記者22日從水利部了解到,我國加快水利重大問題科技攻關,今年將推進42項水利重大關鍵技術研究。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在水利部2022年水利科技工作會議上說,經過多年努力,......

    水利部:今年松遼流域汛情呈現五大特點

    近日,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松遼流域汛情呈現出降雨多、洪水發生早、洪水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和洪水量級大五個特點。今年入汛以來,松遼流域共出現10次較強降水過程,總體降水偏多近二成,其中嫩江偏多四成。......

    打好組合拳陜西千湖濕地獲榮譽稱號

    作為寶雞市民的生活飲用水水源地,馮家山水庫2/3的水面在千陽縣境內。水庫庫面是陜西千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庫尾是千湖國家濕地公園。圖片來源于網絡近日,在“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十堰年會”上,陜西千湖......

    為這件事,環境部長給省長們寫了封信

    城市居民打開水龍頭,“嘩嘩”流出的自來水,源頭來自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擰開瓶蓋就能喝的瓶裝純凈水,同樣源自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飲用水水源地就是千家萬戶的“大水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水利科技貢獻率達53.5%

    日前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組建60周年現代治水與科技創新高端論壇上獲悉:科技創新為水利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引擎和關鍵動力,我國在泥沙研究、水資源配置、水文預報等諸多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科技進步對水利發展......

    廣州市公布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情況

    根據《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廣東省水利廳關于印發<廣東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粵環函〔2018〕647號)要求,廣州市組織力量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

    我國首次對飲用水源地徹底“消毒”

    生態環境部部長致函29個省級政府一把手盡管我國城鎮居民都知道飲用的是自來水,但是,相信絕大多數人不知道自來水里的水取自何處,更不了解水源地是否存在環境污染問題。同樣,盡管早在1984年出臺的水污染防治......

    生態環境部將對1586個水源地6251個環境問題開展督查

    又一場污染防治攻堅戰打響了。生態環境部公布,水源地第二輪督查從9月1日開始,為期一個月,覆蓋31個省區市,對2018年底前需要完成整治的1586個飲用水水源地的6251個環境問題逐一開展現場核查等;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