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12-28 16:37 原文鏈接: 安進亞洲研發中心張明強:為中國人做一款原創新藥!

      “風來了!”

      這恐怕是中國生物醫藥從業者本年度的“最強心聲”。

      有人說,2017年是中國新藥研發的元年:突破性新政頻出,政策利好涌現,市場潛力無窮,科學家、資本和企業同力協契,必然會催生一個生物醫藥創新及發展的新時代。

      好時代的開啟也同樣需要好生態。

      在中國,說到生物醫藥創新,便不能不提上海張江。

      據權威數據顯示,國家新藥研發機構有30%來自張江,國家每年用于新藥開發總預算的30%投入張江,全國一類創新藥有30%產自張江。

      經過25年的發展和積淀,這里儼然已成為跨國藥企、本土藥企、科研機構、產業資本、高端人才集聚的創新高地。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張江聚集的各類創新主體如何在“春風雨露”中培育新的競爭優勢,通力合作,從而在變革的中國醫藥市場轉型制勝?

      帶著好奇心,我們采訪了安進亞洲研發中心負責人張明強博士。作為一家以研發和產品著稱、堪稱21世紀最成功的生物制藥公司之一,安進在張江設立的亞洲研發中心如何因地制宜地進行本土新藥研發?生物藥研發的“老法師”張明強博士為何回歸?他對于生物藥研發有何情愫?又對中國醫藥研發有著怎樣的見解?

      建在大學里的研發中心

      2014年11月,安進宣布正式啟動其位于上海科技大學校區的安進亞洲研發中心。將研發中心落子本土高校,這在跨國藥企中實屬罕見。

      該中心是安進全球7大研發中心中,除美國本土研發中心以外,唯一具備完整研發功能鏈的研發中心,能夠承擔從新藥發現研究到醫學和臨床新藥開發,以及對外研發、商務合作等眾多功能。此外,亞洲研發中心還強勢集結了一批生物醫藥領軍人才,大部分具有博士學歷,幾乎所有員工都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

      安進亞洲研發中心與上科大的“聯姻”具有極強的戰略和現實意義,這背后是安進總部對于中國市場投予的厚望和戰略布局。

      早在2012年籌備之時,安進亞洲研發中心便確立了三個極其明確的目標:做世界一流的研究,做產學研聯合共贏的研究,實現開放式創新。三個目標相輔相成,關鍵是徹底打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才能真正實現新藥研發的產學研接力。

      2013年,安進亞洲研發中心與上科大兩大生命研究所(免疫化學研究所和iHuman 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共同開展關于G-蛋白偶聯受體(GPCR)的研究。作為全球33%新上市藥物的靶標,G-蛋白偶聯受體(GPCR)一直是藥物研發熱點,也是超級難點。安進清楚地知道,探究G蛋白偶聯受體的秘密,絕不能孤軍奮戰,產學研聯合研發方能“點石成金”。

      因此,當你走進上科大的安進亞洲研發中心會發現,這里是一個沒有圍墻的實驗室,教職員工和學生可以自由出入,相互切磋交流,碰撞火花。如此,大學實驗室里的科學家更接近產業化,企業則更接近最前沿的研究,雙方在開放又緊密的氛圍中實現協同創新。

      4年過去了,安進亞洲研發中心積極布局的產學研聯合研發的戰略也初現碩果。2017年,雙方在全球首次解析了APJ受體的三維結構,為心血管疾病新藥設計和先導物優化提供了極富價值的理論基礎,其研究成果也已發表在5月18日的Cell子刊《結構》雜志上。

      對此,張明強博士頗為驕傲地說:“可以說,安進是第一家中國設立研發中心并致力于將產學研接力打通的跨國藥企。”

      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品,從里面打破就是新生命。作為一家以創新藥研發為靈魂的企業,安進在中國謀求發展的同時,也積極向下扎根,將創新的血液和先進的經驗源源不斷地注入中國創新藥研發的生態之中。

      埋藏在心底的使命

      從安進2012年確立國際化戰略目標,到2014年底亞洲研發中心正式運營,再到如今在研發和臨床上取得的成就,安進亞洲研發中心的速度和成果有賴于中心負責人張明強博士的強力推動,更離不開他多年一線的研發經驗和為“人類健康而努力”的質樸初心。

      行業里的人都尊稱張明強博士為“老法師”:從事新藥研發20余年,擁有一款年銷售約5億美元、已在全球50多個國家上市的原創藥。他曾獲2007年英國皇家化學會“莫肯-坎貝爾”紀念大獎,也是2008年蘇格蘭“尼科舍斯”生命科學創新獎獲得者。

      然后,榮耀的背后總是伴隨著汗水與孤獨。一路走來,張明強博士坦言,做科研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事情,每天面對的都是失敗,成功也意味著項目的結束。“做我們這個行當,日復一日攻堅克難,需要passion,更需要強大的使命感。”

      深受父親的影響,張明強博士自小最崇拜《三國演義》中的華佗,希望長大后成為一位可以做開顱手術的外科醫生。

      他的父親是解放后中國第一批成功完成內耳道成型手術的醫生。孩童時期,他常常用彈弓打麻雀,撿回家,在一旁靜靜地看父親在顯微鏡下給麻雀做手術。

      由于當時醫療條件有限,父親時常會帶一些周邊山區剛做完手術的聾啞孩子回家寄宿。而他的任務則是陪這些尚處于恢復期的小伙伴玩耍。

      記得一次周末,年幼的張明強博士興高采烈地帶著在家里寄宿的小伙伴去操場上看電影。本想著小伙伴聽不到聲音只能觀看影像,卻沒想到震天響的大喇叭竟然令幾個孩子興奮地大叫起來。

      那一刻,小小的他明白,正是父親妙手回春的技藝,改寫了這些先天殘疾的孩子的命運,為他們原本寂靜的生命送去了希望的聲音。也是從那時起,“救死扶傷,為人類健康而努力”的使命猶如一顆小小的種子,在他的心中悄無聲息地埋下,靜待花開。

      文革后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張明強博士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取南京藥學院(現中國藥科大學),畢業后因優秀的科研能力公派到歐洲留學,投身生物醫藥研發。

      他說,自己當年入行前有三個目標:有款真正使病人受益的藥品,被國際同行認可,有一份能夠養活家庭的收入。

      “今天再看,當初的愿望應該算都實現了吧”,張明強博士笑著說。

      “守得初心,方得始終”,他說,所謂傳承就是,自己以另一種方式和父親踐行著相同的使命。

      未竟的心愿

      實際上,在張明強博士的心里,還有一個未竟的心愿。

      2012年,在歐洲生活20多年的他帶著最真摯的情意,回到了祖國。

      很多人問他,在國外生活得那么舒服,為什么要回來?

      張明強博士回答說:“要在中國上市一款新藥,使中國的病人受益。”

      他的第一站,選擇了張江。

      “這是一片適合做原創藥的土壤。我們周邊有上海光源、上科大、中科院上海蛋白質中心、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機構,同時上海有著中國頂級的醫療資源配置及眾多高水準的CRO企業集群,有像再鼎這樣的本土原創藥創新企業,人才云集,完全是天時地利人和。” 張明強博士解釋說。

      他堅信,自己未竟的心愿終在不遠的未來實現。這也是他集結起的這支“最強戰隊”的共同愿望。

      有目標,才有動力。

      張明強博士經常12個小時連軸轉,早上7點準時和美國總部開會,晚上7點辦公室仍燈火通明。

      他似乎永遠不會疲憊,像打了雞血一般神采奕奕。

      時不我待,他看到中國生物醫藥行業蘊藏的巨大生機,也慶幸自己有一天參與其中,成為建立良性生態的推動者。

      “您有退休計劃么?”

      聽到提問,一向對答如流的張明強博士頓了5秒鐘。

      “沒想過。因為從過去一路走來到現在,都十分有趣、令人興奮,沒什么boring的時候。這是多幸運的事啊!”

      誠然,和個體在事業中找尋的獲得感相比,更幸運的是,在中國生物醫藥積極與國際接軌的大潮下,許多像張明強博士一樣的有識之士吹響了中國原創新藥的集結號,自覺扛起整個人類的未來。

    相關文章

    助力生物醫藥產業升級,打造“全方位”人才培養體系

    近日,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牽頭推動創建的天津經開區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獲批首批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聯合體以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為牽頭企業,天津科技大學、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作為牽......

    中國藥大與無錫共建創新研究院生物醫藥新地標

    強強聯合,打造新時代市校合作新標桿。10月7日,中國藥科大學與無錫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藥科大學無錫創新研究院同步簽約。圖為簽約儀式.中國藥科大學供圖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表示,在推進生物醫......

    【會議通知】2023湖北孝感國際生物醫藥創新和產業化大會

    ——暨2023生物制藥質量與技術創新研討會近年來,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令人矚目,正處于生物醫藥技術大規模產業化階段,即將迎來快速發展期。我國將生物醫藥定位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隨著科技進步不斷壯大,生......

    再迎重大利好!采購國產儀器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

    近日,財政部、商務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研發機構采購設備增值稅政策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告》為鼓勵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促進科技進步,繼續對內資研發機構和外資研發中心采購國產設備全額退還增值......

    發展數字化醫學,讓生物醫藥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新成果與人民健康息息相關。在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中,與衛生醫藥相關的話題備受關注,健康衛生服務專題展區中,數字化醫學診療設備、創新藥物等讓人目不暇接。9月......

    發展數字化醫學,讓生物醫藥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新成果與人民健康息息相關。在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中,與衛生醫藥相關的話題備受關注,健康衛生服務專題展區中,數字化醫學診療設備、創新藥物等讓人目不暇接。9月......

    北京市發布16條措施支持外資研發中心發展

    8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北京市關于進一步支持外資研發中心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圍繞支持外資研發中心提級擴容、支持開展高水平科技創新、提高研發便利化水平、加......

    共50條|首都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聚焦優勢賽道突破“卡脖子”難題

    近日,北京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該行動方案明確了5個方面50條具體工作任務,為首都高質量發展新突破提供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最高5000萬擴容支持北京加快外資研發激勵、促進科研儀器開放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關于進一步支持外資研發中心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中提到,要吸引外資研發中心在京落地集聚,根據其在引入國際創新資源、擴大開放合作等方面的綜合評估結果,給予最高不......

    未來生物醫藥產業如何走向?西湖大學發布重要報告

    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方向受技術突破難度和產業發展前景等因素影響,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最近,西湖大學未來產業研究中心挖掘出對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方向將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30項關鍵技術。西湖大學校長施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