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2日展示了一項神經科學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使用計算機從腦信號解碼字母的方法,讓完全閉鎖狀態患者的腦信號被“解鎖”,以實現交流。這些發現表明,完全閉鎖患者或有望使用腦機接口(BCI)進行語言交流。
喪失行動或說話能力的人可利用BCI恢復交流。該領域的研究重點是維持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又稱運動神經元癥)患者的交流能力,ALS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會導致隨意肌控制能力逐漸喪失。研究者已經開發出一些方法使ALS患者使用眼球或面部肌肉移動進行交流。但是一旦喪失了對這些肌肉的控制,患者就失去了交流能力。
通過植入患者大腦的聽覺神經反饋系統(一種BCI),來自德國圖賓根大學和瑞士維斯生物與神經工程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發現一名34歲、完全閉鎖狀態的男性ALS患者(已無法控制隨意肌),可以每分鐘一個詞的速度形成單詞和詞組進行交流。患者能得到神經活動的聽力反饋,作者指導患者通過控制大腦神經放電率,使反饋音的頻率匹配目標音。如果放電率以給定范圍的高端或低端改變持續超過250毫秒,就被分別解釋為“是”或“否”。患者還能基于聽覺反饋調整神經放電率,選擇字母形成單詞和詞組以溝通自己的需求。
3月22日,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2日展示了一項神經科學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使用計算機從腦信號解碼字母的方法,讓完全閉鎖狀態患者的腦信號被“解鎖”,以實現交流。這些發現表明,完全閉鎖患者或有望使用腦......
3月22日,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2日展示了一項神經科學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使用計算機從腦信號解碼字母的方法,讓完全閉鎖狀態患者的腦信號被“解鎖”,以實現交流。這些發現表明,完全閉鎖患者或有望使用腦......
1月23日,記者從2022量子計算產業賦能大會上獲悉,由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后簡稱“本源量子”)與合肥市大數據公司共同打造的“量子計算全球開發者平臺”正式上線。記者了解到,該平臺前身為國......
12月17日上午,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CCFYOCSEF)在北京交通大學科技大廈召開觀點論壇,主題為“計算機領域中的下一個‘原子彈’是什么?”來自量子計算、人工智能、信息安全、DNA存儲......
新預測的六夸克粒子的藝術圖。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志撰文稱,他們利用超級計算機,預測了一種由六個夸克組成的奇異粒子的存在,最新研究有......
近來,有關量子計算的新聞不斷刷屏。量子計算機的突破,為我們描繪著更快、更強的未來計算場景。然而,對于大多數人來講,量子計算機依然是“不明覺厲”的存在。我們可能會發現,表述量子計算機能力水平的一個重要參......
近日,德國巴登符騰堡州政府資助的聯合項目取得進展,在圖賓根展示了新的“光子計數計算機斷層掃描儀”。該項目由“光子計數CT聯盟”(PC3)合作完成,有望推進德國醫療行業的數字化,以及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
創建用于精準醫療的納米級計算機,長期以來一直是許多科學家和醫療機構的夢想。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首次研制出一種納米“計算機”,可控制參與細胞運動和癌癥轉移的特定蛋白質的功能。這項發表在1......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15日報道,IBM公司宣稱,其已經研制出了一臺能運行127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鷹”,這是迄今全球最大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據悉,該公司計劃2年后推出超過1000個量子比特的計......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導的量子計算機研發團隊,來了個“雙黃蛋”——“祖沖之二號”和“九章二號”兩項科研成果同時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祖沖之二號”構建了66比特可編程超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