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7-28 09:37 原文鏈接: 官方通報107篇論文被撤稿:正依規處理

    ——學術期刊集中撤稿事件調查處理情況新聞通氣會在京召開

      2017年7月27日下午,《腫瘤生物學》集中撤稿調查處理情況新聞通氣會在科技部召開。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李楠、衛生計生委科技教育司監察專員劉登峰、自然科學基金會誠信辦主任朱蔚彤、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副部長王挺出席會議。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代表聯合工作組,向各新聞媒體記者通報了《腫瘤生物學》集中撤稿事件徹查處理總體情況和下一階段工作安排。科技部辦公廳主任馬連芳主持了通氣會。

      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科技日報等十余家媒體參加了通氣會。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發展,大力營造求真務實、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和鼓勵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此次論文集中撤稿事件嚴重損害了我國科技界的國際聲譽,同時也反映出我國學術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懲戒學術不端行為的體系和力度還需進一步改進。

      賀德方在通報中表示,撤稿事件發生以來,各相關部門協同配合,打出了系列“組合拳”。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成立聯合工作組,按照工作部署、徹查規范、核查程序、處理尺度和工作進度的“五統一”,對撤稿論文逐一徹查、甄別責任、嚴肅處理,始終堅持眼睛向內,從自身查找原因,形成“零容忍”的態勢,堅決遏制學術不端行為滋生蔓延的勢頭。

      賀德方介紹,這107篇論文的事實情況總體已經核查清楚。經核查,107篇論文中,有2篇論文系《腫瘤生物學》重復發表;1篇系《腫瘤生物學》期刊自身錯誤撤稿,作者沒有過錯,《腫瘤生物學》已公開澄清;101篇存在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的問題,其中95篇由第三方機構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6篇由作者自行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這101篇論文中,有12篇系向第三方機構購買;其余的89篇由作者完成,經學術評議認定,其中的9篇存在內容造假,其他80篇系作者完成、內容未造假。這107篇論文共涉及作者521人,其中11人無過錯,486人不同程度存在過錯(這486人中,102人為主要責任人,70人為次要責任人,314人沒有參與造假),其他尚待查實的24人將按程序先納入科研誠信“觀察名單”。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正在按照統一的處理規則,區分涉事作者參與論文造假的事實情況和具體情節,依據法律法規等相關規定,對涉事作者進行處理。

      賀德方還介紹了已完成事實材料和處理意見與各責任人“兩見面”程序、形成明確處理意見的76篇論文的有關情況。這76篇論文涉及376人,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已經提出了具體的處理意見,正在抓緊履行相關程序,對各責任人作出取消一定期限承擔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晉升職務職稱等資格,追回所承擔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經費,撤銷獲得的科技獎勵、學術獎勵、榮譽稱號等處理決定。此外,還將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有關規定和單位內部規章制度,對相關責任人給予黨紀、政紀和其他相應處理。有關具體處理情況將在本單位網站予以公布。對其他被撤稿論文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也要抓緊完成處理意見與責任人見面程序,盡快作出處理決定。

      同時,依據有關單位對撤稿論文的調查情況,科技部已暫停了21名涉事作者參加的20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的立項程序,待責任確定后,對無過錯作者的項目將恢復立項程序。自然科學基金會對將撤稿論文作為研究工作基礎列入2017年度科學基金申請書中的51個項目采取了終止項目評審的措施。工程院暫停了1名涉事作者的院士候選人資格。

      賀德方強調,聯合工作組將組織開展督查,督促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嚴格按照程序作出具體處理決定,并將處理決定在本單位網站公布,確保調查處理落實到位。對在督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對有包庇袒護行為的單位及相關責任人,要嚴肅處理。

      賀德方表示,要立足標本兼治,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良好學術生態。有關部門正抓緊制定更加嚴厲的處理規則,開展對學術造假的法律懲戒研究,把治理學術造假納入法治軌道。組織開展學術期刊預警制度研究,年內將發布預警監測相關期刊名單。推動大學、科研機構等建立完善的學術管理制度,對科研人員學術成長軌跡和學術水平進行跟蹤評價,對重要學術成果發表加強審核和學術把關。加快推進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職稱改革,啟動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臨床醫生職稱評價改革試點相關工作。

    相關文章

    Nature:中國釋放政策紅利本土期刊迎發展契機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中國已崛起為全球最大的科學知識生產國。根據DigitalScience的Dimensions數據庫,去年有近83萬篇文章涉及中國的研究人員,占全球540萬篇文章的約15%。大多數這類......

    論文投稿需謹慎,中科大發布“學術期刊負面清單”

    1月31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發布了2023年《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預警名單總計28本期刊,較2021年版本的35本減少了7本,其中20本期刊為今年新增,有3本連續2年進入預警名單。......

    核心學術期刊免收三孩作者版面費是善意還是作秀?

    近日,湖北省社科聯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財會通訊》宣布“對養育三孩家庭的作者免收版面費”一事引發輿論關注。10月11日,湖北省一會計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財會通訊》在它的官方微信公號發布通知,稱近年來,財......

    毫無爭議|國刊之光CellResearch獲最新期刊國際影響力第一

    12月6日上午,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1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線上......

    發論文越來越難了:學術刊發文量連續6年下降

    數據來源及統計方法本文統計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該平臺收錄了中文學術期刊8730余種,含《總覽》收錄的期刊1960余種。為了保證數據樣本足夠多以及數據的準確性,檢索的論文數量全部是2008~2020年發......

    中南大學教授:知名學者帶頭投稿國內期刊的時代已到來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論文寫作與發表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往,我們在科研中有了重要發現,都會“情不自禁”地優先往國外學術期刊發表。對于國內期刊,更多的則是吐吐槽,比如論文審稿速度慢、版面費高、關......

    FMS管理科學高質量期刊推薦列表

    2019年5月,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聯合決定正式啟動管理科學高質量期刊推薦工作,包括推薦國際期刊和中文期刊兩項任務。推薦工作主要基于同行評議、價值導向......

    地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617種)

    2020年7月3日,中國地質學會網站發布了我國地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試點成果,《目錄》共有359種國內和258種國外期刊入列。其中國內期刊T1類57種、T2類142種、T3類160種。......

    175本!知網公布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

    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制《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對2萬余種國際學術期刊引文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引證情況,目的是客觀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研究領......

    世界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布蘭州大學110周年校慶特刊

    9月5日,《Nature》發布蘭州大學110周年校慶特刊,以“ThebuzzfromChina’swest(來自中國西部的聲音)”為題介紹了蘭州大學百十年的發展成就,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以“Blazin......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