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核聚變已有不少方法。最早的著名方法是"托卡馬克"型磁場約束法。它是利用通過強大電流所產生的強大磁場,把等離子體約束在很小范圍內以實現上述三個條件。雖然在實驗室條件下已接近于成功,但要達到工業應用還差得遠。要建立托卡馬克型核聚變裝置,需要幾千億美元。
另一種實現核聚變的方法是慣性約束法。慣性約束核聚變是把幾毫克的氘和氚的混合氣體或固體,裝入直徑約幾毫米的小球內。從外面均勻射入激光束或粒子束,球面因吸收能量而向外蒸發,受它的反作用,球面內層向內擠壓(反作用力是一種慣性力,靠它使氣體約束,所以稱為慣性約束),就像噴氣飛機氣體往后噴而推動飛機前飛一樣,小球內氣體受擠壓而壓力升高,并伴隨著溫度的急劇升高。當溫度達到所需要的點火溫度(大概需要幾十億度)時,小球內氣體便發生爆炸,并產生大量熱能。這種爆炸過程時間很短,只有幾個皮秒(1皮等于1萬億分之一)。如每秒鐘發生三四次這樣的爆炸并且連續不斷地進行下去,所釋放出的能量就相當于百萬千瓦級的發電站。
原理上雖然就這么簡單,但是現有的激光束或粒子束所能達到的功率,離需要的還差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加上其他種種技術上的問題,使慣性約束核聚變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