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終點法又稱為平衡法,是基于反應達到平衡時反應產物的吸收光譜特征及其對光吸收強度的大小對物質進行定量分析的一類方法,有一點終點法和兩點終點法兩類。一點終點法的特點是使用一種或兩種試劑,當待測物與試劑反應達到終點時,測定混合溶液的吸光度來計算待測物的濃度,該法常用的有總蛋白雙縮脲法、白蛋白溴甲酚綠法、葡萄糖氧化酶法等,手工操作的大多數方法都是一點終點法。兩點終點法也稱固定時間法,如果是單試劑分析,當測定波長同干擾物質的吸收光譜有重疊時,通過選用兩點終點法可消除樣品空白引起的干擾,其分析過程是在樣品與試劑混合后經過一段延滯期讀取一個點A1,一定時間后再讀取A2,然后比較標準和測定的ΔA(ΔA=A2-A1)值,求得待測物的濃度。肌酐法就是一個典型的單試劑兩點法的例子。如果是雙試劑分析,選用二點終點分析法除了可消除樣品空白引起的干擾外,還可消除內源性干擾物質的干擾,其分析過程是加入試劑1后讀取A1,加入試劑2后讀取A2,A1相當于讀出樣品空白值,A2才是實際呈色反應,然后比較標準和測定的ΔA(ΔA=A2-A1)值,求得待測物的濃度。為了提高終點法檢測的準確性,選擇該法時應設置終點法零點讀數、樣品空白等兩個分析參數,前者是在反應前即開始讀數,可以扣除反應前試劑和樣品混合液的空白讀數;后者是樣品加空白試劑所得到的吸光度,反應需要占用一個比色杯。
2連續監測法又稱動態分析法、速率法等,基本原理是在酶促反應的最適條件下,用物理、化學或酶促反應的分析方法,在反應速度恒定期(零級反應期)內連續觀察和記錄一定反應時間內底物或產物量的變化,以單位時間酶反應初速度計算出酶活力的大小和代謝物的濃度。具體方法有兩點速率法和多點速率法:兩點速率法是通過觀察在零級反應期內兩個時間點的吸光度,用兩個點的吸光度的差值(ΔA)除以時間(分),計算出每分鐘的吸光度變化值;多點速率法是在零級反應期內每隔一定時間(2-30s)進行一次監測,連續監測多次,求出單位時間內的反應速度,這種方法又可分為最小二乘法、多點δ法、回歸法、帶速率時間法等。該法具有明顯的優點就是大大提高了分析速度和準確性,主要適用于酶活性及其代謝產物的測定。在連續監測法過程中,即使不加樣品,試劑中的底物也會自動降解得到一個結果,因此應設置試劑空白速率,不同批號試劑的試劑空白速率不一樣,其值為以水代樣品測得的項目結果,樣品測定結果應扣除試劑空白速率的數值。
3比濁法自動生化分析儀一般只能做透射免疫比濁分析,當光線通過一定體積的含免疫復合物的溶液時,由于溶液中存在的抗原-抗體復合物粒子對光線的反射和吸收,引起透射光的減少,測定的光通量和抗原抗體復合物的量成反比。它常用于終點法測定,目前主要用于血清特種蛋白的檢測,如載脂蛋白、微量蛋白、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免疫球蛋白以及某些藥物監測等。但是如果樣品中待測抗原濃度過高,抗原與抗體形成的免疫復合物分子將會變小,而且易發生解離,使濁度反而下降,因此免疫比濁分析過程中必須設置前區檢查,比較分析過程中后兩個讀數點的差別,如果后一點比前一點的吸光度低,則表示抗原已過剩,應將樣品稀釋后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