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神話中傳說在高千穗的山中有居住著為數八百萬名神仙的天界“高天原”,我們將其與同樣住有神仙的山——希臘神話中傳說的住有十二名神仙的“Olympus山”相聯系,推出了此商標。此商標中包含著我們希望能象“高天原”的光普照世界一樣將以光為本的奧林巴斯光學器械產品推廣到世界的美好愿望。追溯“顯微鏡”的歷史,可知顯微鏡起源于荷蘭的眼鏡制作師父子的發明。之后,顯微鏡在英國和德國經過不斷地改良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19世紀后期的日本,顯微鏡是作為“放大鏡”來制造和銷售的。在性能上,它根本無法與歐洲的顯微鏡相比,因此,當時研究細菌學的學者們不得不依賴于價格昂貴的進口顯微鏡。
奧林巴斯的創始人——山下長抱著“無論如何都要制造出日本的國產顯微鏡”這一夢想,于1919年成立了公司,開始了實現夢想的挑戰。與此同時,山下長也走上了“艱苦奮斗的13年”的征途。
顯微鏡的誕生
顯微鏡是在1590年左右由荷蘭的眼鏡制作師Zaccharias Janssen發明的。
1655年,英國的Robert Hooke制造出了由物鏡和目鏡構成的“復式顯微鏡”。1665年,他發表了使用該顯微鏡觀察到的各種生物的觀察記錄——《顯微鏡圖譜(Micrographia)》。在此記錄中,Robert Hooke將被細胞壁分隔開的無數個小“屋子”命名為“細胞”。細胞的發現,使顯微鏡的研究得到了飛躍的發展。
17世紀中期,荷蘭的Antoni Van Leeuvenhoek使用單透鏡制造出了“單式顯微鏡”,并在1673年使用該顯微鏡發現了紅血球,之后,他還相繼發現了細菌和精子。
從18世紀到19世紀,顯微鏡主要以英國為中心得到了發展。德國的Leitz公司和Zeiss公司所生產的顯微鏡,是從19世紀后期開始受到人們青睞的。
顯微鏡日本國產化的艱難歷程
追溯“顯微鏡”的歷史,可知顯微鏡起源于荷蘭的眼鏡制作師父子的發明。之后,顯微鏡在英國和德國經過不斷地改良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19世紀后期的日本,顯微鏡是作為“放大鏡”來制造和銷售的。在性能上,它根本無法與歐洲的顯微鏡相比,因此,當時研究細菌學的學者們不得不依賴于價格昂貴的進口顯微鏡。
奧林巴斯的創始人——山下長抱著“無論如何都要制造出日本的國產顯微鏡”這一夢想,于1919年成立了公司,開始了實現夢想的挑戰。與此同時,山下長也走上了“艱苦奮斗的13年”的征途。
從第一臺旭號 (1920),譽號 (1920),富士號 (1920),瑞穗號GHA (1925),昭和號GK (1927),精華號GE (1927) ,供覽顯微鏡 (1929) ,便攜式顯微鏡KA (1934)
從單目顯微鏡到雙目顯微鏡
20世紀20年代后期,奧林巴斯顯微鏡產品的陣容已基本形成。從1930年開始,奧林巴斯以提高用戶操作性和產品的高性能化為目標,統一了顯微鏡的外觀設計并提高了以下功能。
· 易于調節觀察位置的“前后左右移動式機械載物臺”
· 可以雙眼觀察(觀察更為舒適)的雙目鏡筒(Bi-Ocular)
· 開發復消色差透鏡,提高光學性能
· 改進聚光鏡(集光器)的性能
· 提高照片拍攝的簡便性
· 統一鏡臂(鏡柱)的形狀
富士號OCE (1931),國華號OCD (1931),瑞穗號LCE (1935),譽號UCE (1935),萬能顯微鏡“Super Photo” (1938)
二戰后的名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避免戰禍,奧林巴斯的顯微鏡和照相機工廠搬遷到了“山清水秀”的長野縣。這次的搬遷并不是臨時的疏散,而是基于更加深遠的、“在地方建設永久性的新工廠”這一設想才付諸實施的。
在戰后的混亂時期,許多問題擺在了我們的面前。尤其,在幡谷的總公司及工廠受到戰禍波及的情況下,肩負著奧林巴斯經營和生產的重要職責的長野縣伊那工廠,在“產品研制”上遇到了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
奧林巴斯人以天生的“忍耐力”和“艱苦奮斗精神”克服了這些困難。在伊那工廠,陸續生產出二戰前的各種型號的顯微鏡產品。可以說,現代顯微鏡事業的昌盛正是由于繼承了這種堅強的意志才得以實現的。
GK (1946),GC (1947),GB (1949),生物顯微鏡DF (1957),E基座 (1958),F基座 (1960),最高級萬能顯微鏡“Photomax(LB)” (1966)
平臺AH、BH、CH
隨著科學和工學等各個領域的發展,顯微鏡的需求也日趨多樣化。奧林巴斯將顯微鏡按其功能劃分成不同的組合單元,以適應用戶多種多樣的需求。按照產品的用途,可以將顯微鏡平臺的主體基座分為AH、BH和CH系列。“組合單元、制造符合用戶使用目的的顯微鏡”時代已經到來。
AH系列產品 (1972),BH系列產品 (1974),CH系列產品 (1976),BH2系列產品 (1980),AH2系列產品 (1983)
UIS光學系統
物鏡決定顯微鏡的光學性能。自創業以來,奧林巴斯為了提高物鏡的性能,堅持不懈地磨練加工和裝配調整技術。不僅如此,還為了滿足不同領域的多種需求,以顯微鏡本身的設計理念為重點不斷地開發新產品。
奧林巴斯在其積累的物鏡技術和先進的設計理念中,融入了被稱為“UIS”的新光學系統概念,推出了全新的“Y-Shape設計”顯微鏡,并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了自己世界頂級的技術實力。
UIS物鏡 (1993),BX系列產品 (1993),AX系列產品 (1994),CX系列產品 (1997)
倒置顯微鏡
顯微鏡可分為直立式和倒置式兩大類。倒置顯微鏡是從標本的下方開始觀察標本的。早在二戰前,為了分析和研究鋼鐵等金屬材料,倒置顯微鏡就被開發出來并投入使用。二戰后,隨著生物學研究的高度發展,倒置顯微鏡開始被應用到“活細胞”的觀察當中。
倒置式金相顯微鏡 (1954),GX系列產品 (2001),倒置式生物顯微鏡 (1958),IX系列產品 (1994)
立體顯微鏡
人的雙眼可以立體地觀察事物。在顯微鏡上實現了這種立體觀察的正是“立體顯微鏡”。立體顯微鏡能夠確認被觀察物體的凹凸感和遠近感,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工廠中精密零部件的檢查和零件組裝等方面。立體顯微鏡的歷史十分久遠,第一臺儀器的誕生甚至可以追溯到1942年。為了進一步提高立體顯微鏡的用戶操作性和產品自身的性能,奧林巴斯從來不曾間斷對立體顯微鏡的研究與開發。
雙目立體顯微鏡XA (1933),雙目立體顯微鏡X (1959),立體顯微鏡SZ (1961),寶石鑒定顯微鏡JM (1967),高級立體顯微鏡SZH (1984)
從觀察到定量和計測
從“觀察、診斷、記錄”到“計算、測量”。
奧林巴斯順應科學發展的需求,研制出了具有定量化功能的顯微鏡,如“光測量、顏色測量”顯微鏡等等。通過這種測量得到的“顏色”信息,推動了細胞內物質和遺傳基因研究的快速發展。不僅如此,顯微鏡還被應用到液晶電視的光學濾鏡的檢查等方面,在其它各個領域的用途也正在不斷地擴大。
MMSP (1971),LSM系列產品 (1990, 1992),FV500/300 (1998),FV1000 (2004)
照片拍攝裝置
由于數碼照相機的問世,以照片的形式忠實地記錄顯微鏡影像變得非常簡單。在這之前,拍攝觀察影像的照片是一件非常困難和繁瑣的工作。“選擇膠卷”、“決定曝光時間”、“拍攝后沖洗成像”——不僅要學會這一系列的操作,拍攝時還要花費一定的時間。為了盡量減少研究人員在這種繁瑣的工序中花費的時間,奧林巴斯不斷地發展和完善顯微鏡照片拍攝裝置。
PMC(早期的照片拍攝裝置),PM I, PM II (1934),PM-5, 6, 7 (1951~1964),PM-10-A (1971),PM-10-AD (1980),DP10 (1998),DP20 (2005),DP71 (2006)
光學數碼顯微鏡
經過不斷的發展與完善,奧林巴斯將傳統的光學顯微鏡和數碼照相機緊密的結合到了一起,發布了最新的光學數碼顯微鏡DSX500、DSX500i 、DSX100。DSX系列并非操作顯微鏡本身,而是通過直觀、易懂的GUI畫面菜單進行操作。可根據用戶熟練程度選擇操作模式,并通過觸摸屏、鼠標、操縱桿等的全新操作方式,實現了舒適的操作性能。DSX系列顯微鏡不僅能夠完成傳統顯微鏡的2D圖像拍照和測量,還能夠實現3D表面形貌的拍攝和提面積測量,能夠實現樣品的大景深擴展和大范圍圖片拼接,以及圖像后續處理等功能。
奧林巴斯CX21
奧林巴斯UIS2無限遠校正光學系統,進一步提高光學品質
出色的圖像分辨力,更高的可靠性和堅固性
卓越的圖像質量
· 平場物鏡作為標準配置,能夠提供同類顯微鏡中優越的圖像平場性
CX21顯微鏡采用與奧林巴斯高級顯微鏡相同的UIS2光學系統。而且平場消色差物鏡首次作為標準配置應用于教學級顯微鏡,它能夠提供高對比度的清晰圖像,清晰范圍直達視場邊緣。
· 明亮、均勻的照明
CX21顯微鏡的6V20W高亮度鹵素燈能提供清晰(普赫光電)、穩定的照明。其內置式非球面聚光透鏡可以使圖像在整個視場內獲得明亮、均勻的照明。
優化對比度的阿貝聚光鏡
在阿貝聚光鏡的孔徑光闌上標出與物鏡放大倍率相對應的數值,便于得到高分辨率、高對比度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