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從“象牙塔”疾速向生產一線集結
昌平生物醫藥企業萬泰,今年生意火得不一般。霧型肝炎疫苗、宮頸癌疫苗……新產品一個接著一個上線,盡管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企業仍以30%的利潤增速賺得盆滿缽豐。而能取得如此佳績,用企業負責人的話來說,主要歸功于與廈門大學聯合創建的實驗室,“我們總能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
萬泰不是特例。今年上半年,昌平對轄區內企業進行廣泛調研時發現,有一批企業因為自建實驗室,或與科研機構保持“深度合作”,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呈現出了逆市上揚的態勢。
這種模式是否可以復制?今年,昌平首次提出探索發展“實驗室經濟”,擬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杠桿,推進區域產學研一體化進程,實現科技成果與生產力的無縫對接,努力把昌平建設成為北京新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全國最具活力的實驗室經濟區。
聯建實驗室,企業高校托起明天的太陽
10年前與廈門大學合作創建聯合實驗室,堪稱北京萬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展史上的“拐點”。
一如當年萬泰的默默無聞,掛牌之初的聯合實驗室毫不起眼。
但此后10年,巨變發生了。
萬泰每年向實驗室投入科研經費,實驗室根據萬泰需求進行科技攻關,研制成功的新產品直接走向萬泰生產線。萬泰再將新的市場需求反饋回實驗室……如此循環往復,到去年,萬泰的年產值已經由1999年的幾百萬元飆升到1.6億元。而設立在廈門大學的聯合實驗室,也從當初只有2個人,發展到現在擁有200多人的陣容。2006年,該實驗室還被科技部批準為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這就是1加1大于2的聚合效應。”昌平區科委主任于泓將萬泰與廈門大學的合作,形容為典型的“互利雙贏”。在他關于昌平發展“實驗室經濟”的前期調研報告里,這樣的案例并不少見:中信國安盟固利電源技術有限公司與北京大學共同出資建立了基礎實驗室;北京神霧熱能技術有限公司與石油大學合作成立了化工工程研究院;更有像北汽福田、三一重工這樣“實力派”大企業,自己建立現代化實驗室,完成核心技術的開發和技術成果的轉化,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經過半年多的摸底調查,我們發現昌平目前有76個具有實驗室經濟特征的科研機構,他們有的來自高校、科研機構,有的來自企業自身,這些將成為昌平與其他地區差異化發展的最有利因素。”于泓介紹。
“真金白銀”向“實驗室經濟”傾斜
昌平區委三屆八次全會的召開,標志著“實驗室經濟”從企業的自發行為轉變為區政府力推的經濟模式。
在這次全會上,“創新”成了關鍵詞。“誰能率先創新,誰就能成為下一輪增長‘領頭羊’”成了廣大與會者的共識。
但對于企業來說,創新也意味著巨大的風險。“科研的失敗率相當高,10個項目里能成一兩個就不錯。”經歷了早期企業自主創新“單打獨斗”階段的萬泰公司負責人對此深有感觸。
在昌平決策者們看來,由高校、科研機構負責上游技術研發,由企業負責下游產業化的“實驗室經濟”模式,正是化解這一難題的“良藥”。并且對于擁有38所高校、106家科研機構的昌平來說,發展這一模式也具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天然優勢。
構想固然美妙,但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政策支撐,所謂“實驗室經濟”模式的推廣,只能停留在紙面上。
“打個比方,一家小企業想和北大‘聯姻’,人家憑什么能看得上你?過去主要靠企業自身的實力、形象,今后政府要給企業陪‘嫁妝’,比如對科研活動經費進行補貼,對科研成果轉化用地進行支持等等,總而言之要盡力把這門‘親事’給促成了。”于泓不無詼諧地表示。
除了“真金白銀”的補貼,政府的推動作用還將體現在:為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搭建信息溝通的平臺,鼓勵科研機構的人才培養……
于泓透露,關于促進“實驗室經濟”發展的一攬子政策,有關部門正在加緊制訂,預計將在近期召開的全區科技創新大會上公布。
產業大聯盟,科技成果走出“象牙塔”
除企業自建,以及與高校科研機構合建的實驗室,昌平還有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級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但這些國家級科研機構每年誕生了多少科研成果,又有多少成果是在本地轉化的,因體制等制約因素,就連區科委的工作人員也說不清楚。
“墻內開花墻外香”。多年來的條塊分割,讓昌平本地企業很難享受到這些“國字頭”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這未免有點苦澀。
但如果能暢通溝通渠道,打破“藩籬”未必是件難事。
8月初,昌平區政府主管副區長帶隊,11家試劑生產企業負責人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設昌平的傳染病所和病毒病所拜訪。這次拜訪中,“原來”成了賓主雙方口中重復最多的詞匯——“原來昌平本地就有這么先進的設備,我們還跑到山東去做實驗呢!”“原來這項技術你們早就有了,我們公司還當新課題研究呢!”“原來老張你在昌平辦企業呀?咱倆以前老在論壇上碰面,沒想到離得這么近!”……
研究所看中了企業的產業化能力;企業看中了研究所的先進技術和設備,這次拜訪可謂皆大歡喜。在區政府的牽線搭橋下,10月23日,兩家研究所與11家試劑生產企業成立了昌平首個產學研合作聯盟——生物疫苗及診斷試劑聯盟。該聯盟將充分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技資源和智力優勢,促進該區生物疫苗和診斷試劑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這僅僅是個開始。昌平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考慮以國家科研院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為龍頭,推動更多的產學研一體化產業聯盟建立,讓更多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近日,湖北省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湖北經濟學院數字金融創新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重大科研設備購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項目估算總投資8977.33萬元,主要建設數字金融創新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擬購置數字金......
近日,湖北省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長江大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等重大教學科研設備更新項目批復通知。該項目投資20733.37萬元,主要購置科研儀器設備70臺(套),包括更新類設備......
近日,福州市科學技術局積極響應《福建省科技廳關于組織推薦化學等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的通知》(閩科基函〔2024〕56號)的號召,正式發布了《關于組織推薦化學等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的通知》。該通知明確指出,......
今日,北京市教委近日印發《北京實驗室建設運行和經費管理辦法》,旨在鼓勵勵高校建設一批北京實驗室。《北京實驗室建設運行和經費管理辦法》明確實驗室建設周期為5年,每個實驗室按照每年500萬元的額度予以支持......
近期,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公布,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即將啟動。服務國家戰略、為國選才的“強基計劃”試點高校正陸續進行校考,將在7月5日后在提前批次開始前完成錄取。“強基計劃”將在提前批之前錄取清華、北大等高校......
7月3日,2024年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舉辦,科技信息大數據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熱點議題之一。會上,知識產權創新科技服務云平臺“八月瓜”宣布,其旗下“創新大腦”已收錄全球178個國家超過1.91億條專利......
記者2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標準委等四部門近日聯合發文提出,到2026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標準與產業科技創新的聯動水平持續提升,新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關于發布2024年第一輪水中BOD5和揮發酚第一批考核結果及補測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掌握環境監測實驗室的技術能力和質量管理水平,持續監督各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保證監測數據質量......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關于開展土壤中鎘實驗室能力考核的通知(2024年第二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及各有關實驗室:為掌握國家網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水平......
隨著近年來平臺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發展,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7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消保條例的頒布實施,進一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