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與德國佛賴貝格礦業大學共同承擔完成的省級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室溫相變儲能材料工程應用中的關鍵技術研究”通過了驗收。
與會專家聽取了項目負責人的工作匯報,考察了室溫相變儲能材料的工程應用現場后認為,該項目在以下幾方面通過國際科技合作取得了突出成績:
在熔鹽水合物儲能材料設計的系統基礎研究方面,包括組分活度測定、相圖測定和相變溫度的理論預測,成功預測到了新型室溫相變儲能材料;在開展儲能材料誘導結晶成核的研究中,找到了相變成核的關鍵誘導成核劑,使相變儲能材料在低于理論結晶溫度2-3度以內能及時的成核結晶,解決了儲能材料工程應用的關鍵技術問題;建設了太陽能集熱器與儲能材料耦合使用的室溫相變儲能工程應用平臺,并對應用儲能材料的建筑采暖進行了長達7個月的測試研究。
工程測試研究結果表明,其溫度高于對照房間4度以上,在一個采暖季內,應用儲能材料的房間平均溫度達11.7攝氏度以上。通過儲能材料與太陽能集熱器的耦合使用,可使建筑采暖節約化石能源50%左右,市場利用前景非常廣闊。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氫能與儲能材料技術實驗室研究員陸之毅帶領的電化學環境催化團隊,通過在兩個固體之間引入致密的水合層,使得用于原位海水電解的陰極具有了疏固特性,在天然海水直接電解制......
材料的相變行為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因為通過相變可以不僅可以調控材料性能,有時還可獲得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與塊體固體相比,納米材料由于其小尺寸和高比表面積,展現出卓越的相變工程潛力,為各種新興應用提供......
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存儲器的存儲密度、訪問速度及操作次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氧化鉿基鐵電存儲器具有低功耗、高速、高可靠性等優勢,被認為是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儲器技術的潛在解決方案。現在普......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史全團隊通過簡單易行的合成策略,研發出一種柔性自愈合相變材料膜,并實現了其在可見光/紅外波段同步隱身方面的應用。相關成果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上。相變材料因其優......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史全團隊、研究員吳忠帥團隊和澳大利亞迪肯大學陳英教授團隊合作,在柔性纖維型相變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合作團隊通過濕法紡絲和真空浸漬制備了柔性石墨烯—氮化硼纖維......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氫能與先進材料研究部熱化學研究組(DNL1903組)史全研究員團隊、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508組)吳忠帥研究員團隊和澳大利亞迪肯大學陳英教授團隊合......
鋰硫電池因較高的理論容量(1675mAh·g-1)和能量密度,被認為是增加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有效策略之一。然而,硫正極電子導電性差、體積變化劇烈以及多硫化鋰的穿梭效應等缺點,阻礙了鋰硫電池的性能。因此......
在物理學中,薛定諤貓寓意了量子力學中兩種最令人“敬畏”的效應:糾纏和疊加。德國德累斯頓大學和慕尼黑大學研究人員現已在較大的范圍內觀察到這些現象。已知具有磁性等特性的材料具有所謂的域(島),其中材料特性......
材料在極端環境下的變形和性能退化機理一直是力學研究的熱點,尤其是高溫、高壓環境。近日,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特聘副研究員陳浩與合作者通過結合原位LaueX射線衍射實驗、分子動力學模擬以及大變形......
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彭新華研究組和華中科技大學呂新友教授合作,通過引入反壓縮操作,借助于高精度的量子控制技術,首次成功地在核磁共振量子模擬器上實現了超越No-go定理的平衡態超輻射相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