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寒區旱區生物考古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揭牌儀式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蘭州大學城關校區召開。
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在致辭中表示,寒區旱區生物考古本身不僅關系著人類從遠古走向今天的演化過程研究,也彰顯著我們國家,特別是中華民族在世界人類演化過程研究中的積極貢獻。蘭州大學將一如既往地服務于基地建設需求,也請基地學術委員會充分發揮作用對基地建設做好規劃指導,使我們相關的工作能夠更加科學、高效地開展。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陸進在致辭中指出,國家文物局一直高度重視文物科技工作,并創設重點科研基地這一創新平臺體系。寒區旱區生物考古重點科研基地聚焦國際學術前沿,同時肩負著服務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責任,國家文物局對此寄予厚望,希望基地在發展過程中深化多學科交叉研究,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加強開放合作,努力將科研基地建設成為國際環境考古領域原始創新的策源地。
據悉,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是文物行業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依托文博單位、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研型企業等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機構形成的相對獨立的科研實體。自2005年以來,已設立8批共計40個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寒區旱區生物考古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聚焦前沿科學問題,通過研究人、農作物、家養動物在擴散過程中對中國西部寒、旱及高海拔缺氧等極端環境的適應過程,深刻理解人類對環境的文化和行為適應歷史,并藉此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建立環境考古原始創新策源地和交叉學科高水平人才培養基地。
會議現場。葉滿山攝。
近日,我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碳基資源電催化轉化研究組(523組)在一氧化碳(CO)電解制燃料和化學品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催化劑納米顆粒間距離調控產物選擇性的新策略,實現了工業級電流密度下高選擇性C......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蔣莊德院士、趙玉龍教授團隊完成的“高精度石英諧振MEMS加速度計”項目通過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評價會上,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為下一代慣性級加速度計的發展與應用奠......
美國科學家研究表明,野生非洲草原象或許會用類似名字的叫聲打招呼,就像人類使用的名字那樣,這種叫聲似乎不會模仿被叫對象的聲音。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生態與演化》。 兩頭幼象在桑布魯國家保護......
美國科學家與合作者在火星寒冷清晨的高聳古火山山峰觀察到了水霜。該發現支持了這些巨型火山上的局部大氣環流在火星表面和大氣之間的活躍水體交換中起到了作用。相關研究6月10日發表于《自然—地球科學》。塔爾西......
6月7至8日,首屆“中國院校研究案例專題研討會”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辦。南方科技大學秘書長陳思奇、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院校研究分會理事長張安富在會上致辭。“南科大研究”圓桌論壇。南方科技大學供圖中國高等教育學......
6月7日,甘肅省科學院防災所與華亭市自然資源局合作共建的華亭市地質災害防治與礦山生態修復專家工作站于在華亭市自然資源局正式掛牌成立。據悉,華亭市是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也是甘肅省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區,地......
6月4日7時38分,我國嫦娥六號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和起飛。表面取樣完成后,嫦娥六號著陸器攜帶的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開,這是中國首次在月球背面獨立動態展示國旗。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磨損......
近日,成都高新區正式印發《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關于支持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政策2.0”)。政策2.0對2020年成都高新區首次發布的集成電路產業專項政策進行優化迭代,從政策......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在清水河校區舉行超常規推進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七個一”工程啟動儀式,正式啟動該工程并發布《電子科技大學關于超常規推進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 《方案》提......
近日,四川天府新區創新裝備產業技術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正式對外開放。其將向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提供科研服務、設備租用等服務。據了解,該平臺是天府新區著眼當前四川發展毫米波雷達、遙感無人機等創新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