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溫程度較輕,時間也較短的情況下,寒害會降低細胞原生質的生活力,阻滯作物生長。恢復常溫后,只要抓緊栽培管理,作物仍然能恢復正常生長。而低溫時間持續太長,作物的生理機能就會衰弱,最終造成嚴重減產。 [4]
例如,我國南方稻作區最常見的寒害,是早稻育秧期早春低溫造成爛秧,雙季晚稻孕穗期秋低溫引起空秕率提高。當氣溫降至10—12℃時,細胞原生質就由易變形的液晶體變為凝固膠體,原生質膜的脂肪凝固,細胞活性顯著減弱。而當氣溫降低到3—5℃時,作物體內各種生理機能就會發生障礙,逐漸演變為傷害。低溫使作物根系的細胞原生質的粘度增大,吸收機能衰退。寒害使作物形成葉綠素受抑制,光合作用降低;使木本植物形成層遭破壞,物質的運輸阻塞。寒害還使作物正常的生化過程遭到破壞,包括破壞酶促作用的平衡及造成原生質膜的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