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AIDS流行病已存在將近40年了。科學家們每年都會發布一些開創性研究的好消息,這有助減輕這一禍害。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紐約市立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來快速地獲得可能抑制導致獲得性免疫缺乏綜合征(AIDS,俗稱艾滋病)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新分子。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Organic and Biomolecular Chemistr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Facile functionalization at the C4 position of pyrimidine nucleosides via amide group activation with (benzotriazol-1-yloxy)tris(dimethylamino)phosph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BOP)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s of the products”。
由紐約市立學院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副主任Mahesh K. Lakshman和博士生Hari Akula領導的這項研究著重關注對核苷的修飾。核苷是所有有機體中的遺傳物質的構成組分,因此它們具有巨大的潛力作為抗病毒試劑。
快速地修飾天然核苷的能力是開發潛在的藥物試劑的關鍵。這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化合物,隨后對它們進行測試以便深入了解它們的結構對生物活性的影響。Lakshman說,“對嘧啶核苷(包括疊氮胸苷)進行修飾就屬于這種情況。疊氮胸苷(zidovudine, AZT)是一種用于控制HIV感染的藥物。”
在這種情形下,Lakshman和Akula開發出一種簡單而又快速地制備新的嘧啶核苷類似物的方法。AZT就屬于嘧啶核苷類似物。這種方法是通過修飾AZT本身進行的。通過與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雷加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他們鑒定出幾種新的化合物有效地抵抗毒性更強的HIV-1,以及不那么常見的致病性較差的HIV-2。
根據位于日內瓦的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的統計,自從這種流行病開始以來,截至2015年,在全世界估計有0.35億人死于艾滋病相關的疾病。
然而,在開發出抗逆轉錄病毒療法之后,HIV感染不再被認為死刑。因此,UNAIDS估計在全世界,有0.18億多人是HIV攜帶者。
科學家說,一種治療艾滋病病毒(HIV)的新方法——從臍帶血中移植抗HIV的干細胞——已經取得了長期成功的結果。這種方法成功地用于治療“紐約病人”,一名患有白血病和攜帶HIV的自認為是混血兒的中年婦女,......
在去年2月的第29屆逆轉錄病毒和機會性感染年會上,美國科學家公布了首位女性艾滋病“治愈者”案例。16日出版的《細胞》雜志分享了這位“紐約病人”的全部治療細節,科學家認為從臍帶血中移植干細胞以治愈艾滋病......
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在英國《自然·醫學》月刊2月20日刊載的論文中說,一名獲稱“杜塞爾多夫病人”的艾滋病患者約10年前接受干細胞移植,停止抗艾藥物4年后體內未再檢測到活躍的艾滋病病毒,從而成為繼“柏林病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44.shtm中新網昆明12月14日電(記者胡遠航)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國家疾控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報告現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21.5萬例,死亡40.8萬例,全國艾滋病疫情持續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我國艾滋病防治取得顯著成效國家疾控局......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自世界首例艾滋病感染者確診至今,人類一直在與艾滋病進行斗爭。對于艾滋病,我們需要充分了解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更有效地預防它。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楊仁國在接......
在世界艾滋病日,以下是每個人都必須知道的關于艾滋病毒HIV/艾滋病AIDS的10個重要事實。1.AIDS和HIV不同,HIV感染者并不總是感染艾滋病AIDS。艾滋病是艾滋病毒感染的最晚期階段。2.如果......
40多年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治療艾滋病(AIDS)的方法,但還未取得成功。現在,由丹麥奧胡斯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找到一種增強人體自身抗擊艾滋病病毒(HIV)能力的方法。相關論文17......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領導的一項研究,艾滋病病毒(HIV)對感染者的衰老具有“早期和實質性”的影響,在感染后2—3年內加速了與正常衰老相關的身體生物變化。與未感染的人相比,HIV感染可能會使個人的......
當地時間8月2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第24屆世界艾滋病大會閉幕前夕,中國青年學者石芳慧被國際艾滋病協會授予青年科學家獎(PrizesforYoungInvestigators)。在大會上,國際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