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對流免疫電泳(counter immunoelectrophoresis,CIEP)是指在適宜緩沖液和電場條件下,抗原和相應抗體在瓊脂凝膠中,由于電泳和電滲作用抗原,抗原向正極移動,抗體向負極移動。將抗原放負極端,抗體放正極端,則抗原抗體相向移動,在兩孔之間相遇,在比例合適時形成沉淀線。以Sm和RNP(核糖核蛋白)等可提取性抗原(extractable nucleat antigen,ENA)檢測相應抗Sm和RNP為例。
【材料】
1. Sm/RNP抗原制備 將新鮮或凍存于-30℃的小牛胸腺除去脂肪與結締組織后,用0.004 mol/L 氯化鈣-0.28 mol/L蔗糖溶液洗凈,切碎。每50 g胸腺加上述含鈣0.28 mol/L蔗糖450 ml。于勻漿器中慢檔(約8000 r/min)勻漿2~3 min(速度過高,核可能破壞)。兩層紗布過濾,濾液1500 r/min離心20 min,棄上清液(胞漿成分)。沉淀(核)用0.004 mol/L氯化鈣-0.25 mol/L蔗糖洗1次。用50 ml pH 7.1 0.1 mol/L PBS(或pH 7.2 0.01 mol/L PBS)將沉淀物懸起,于勻漿器中快檔勻漿2~3 min,使核破碎。4℃過夜后用紗布濾除不溶性物質,濾液以30000 g 4℃離心1 h除去沉淀物。上清液按10 mg/ml比例加入醋酸鈉干粉,緩慢攪拌至溶。加入6倍體積的無水乙醇,發生絮片狀沉淀,10 min后1500 r/min離心10 min。棄上清液,沉淀中加入生理鹽水20 ml,使大部分溶解,1500 r/min,棄沉淀。上清液對蒸餾水透析后分裝,冷凍干燥保存。
2. 待檢血清和已知抗ENA陽性血清。
3. PH 8.6 0.05 mol/L巴比妥緩沖液。
4. 瓊脂、載玻片、吸管、毛細滴管、打孔器、電泳儀、電泳槽、萬用表、適量濾紙或紗布。
【方法】
1. 制備1.2%巴比妥緩沖瓊脂凝膠板 先用生理鹽水50 ml加1.2 g瓊脂隔水煮沸融化,再加50 ml pH8.6 0.05 mol/L巴比妥緩沖液繼續隔水煮沸至澄清,取融化的瓊脂3.5~4 ml,澆于載玻片上,冷卻后打孔。
2. 打孔 用打孔器(或用繪圖筆尖)成對打孔,孔徑3 mm,孔距6 mm。
3. 打樣 先于陽極側孔內加待檢血清或陽性對照血清,10 V/cm電壓,電泳30 min(時間可隨具體實驗條件加以調整),再于陰極側孔內加ENA抗原(巴比妥緩沖液溶解的),繼續電泳約45 min。
4. 待陽性對照血清孔與ENA抗原孔之間出現白色沉淀線時停止電泳。
5. 初步觀察后,將凝膠板置濕盒繼續擴散24 h。
【結果】
判定結果時,待檢血清如含抗RNP與抗Sm兩種抗體則在與ENA抗原孔之間出現兩條沉淀線,靠近陰極側的沉淀線由抗Sm與相應抗原形成,靠近陽極側的沉淀線則由抗RNP與相應抗原形成。如只出現一條沉淀線,則須與陽性對照血清參比,以判定其性質。由于Sm抗原可耐56℃ 1 h,RNP則遭破壞,故也可將ENA抗原加熱處理后再與待測血清作對流免疫電泳。
對流免疫電泳簡便、快速、敏感度較雙向瓊脂擴散試驗高8~16倍(如測AFP敏感度為2.5~5.0μg/ml),但分辨力低于雙向瓊脂擴散。
注意事項
本方法以高電滲為其特點之一,但電滲作用過強會使多數蛋白質向陰極移動,因此不宜使用電滲作用過強的瓊脂。如果抗原也是免疫球蛋白,或抗原抗體的擴散率比較接近,會導致電泳時抗原和抗體向一個方向移動,不能形成對流效應,這種情況下不宜做對流免疫電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