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智能電網、新能源、電動汽車以及節能環保產業等多個戰略性新興行業來說,儲能材料卻成為制約各國新能源發展的技術瓶頸。無論是在容量上還是經濟性上,現有儲能技術距離其在電網大規模應用,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因此,尋找新材料是儲能電池發展關鍵。
材料是儲能產業發展的先導和基礎。掌握高性能、低成本、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材料技術,實現其國產化、批量生產是解決儲能產業化面臨的高成本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突破國際技術壁壘、掌握世界儲能市場競爭主動權的關鍵。
實際上,儲能技術的進步將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日常生活中必備的手機、電腦、電動車,都離不開儲能電池的應用,這種可循環使用的二次電池已成為當今便攜式時代的主要工作電源。要實現儲能規模應用,要降低儲能成本,其關鍵在于破解儲能電池的安全性、循環壽命等技術難題。這些技術的突破是儲能實現產業化的前提。
有專家建議,在開發儲能基礎研發的同時,要不斷的發掘和掌握國際先進技術,保持和提升國內儲能廠商技術的競爭力。另外,還可以支持這些企業通過投資、合作、收購等方式整合國際上先進的儲能技術,提升國內儲能技術的成熟度。從原材料、生產工藝、管理系統等各個環節入手,促進國內儲能技術的發展。
標準不完善是制約我國儲能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對用戶端應用來說,儲能技術可以起到調峰調頻、調度預測、平滑等作用。目前,我國儲能方面的技術和相關的政策機制都不完善,對用戶端經濟效益缺乏定量定性的研究,也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因此就不好做成本的比較。企業無標準可循,用戶無標準可參照,應盡快接入標準的制定,避免出現標準滯后于市場的現象,在國際標準中爭取更多話語權。
顯然,實現儲能材料加工利用的技術突破、降低儲能電池的成本,是儲能實現產業化的關鍵。對此,有專家提出兩點建議:一是相關研究機構和企業要重視儲能材料關鍵性技術的研發,加強儲能技術基礎性研究,掌握核心技術;二是國家要加大儲能技術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制定明確的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
4月1日~2日,瑪麗·居里學者華人學會首屆年會暨中歐科技人才論壇在德國慕尼黑以“全球直播+線下”的形式成功舉辦。該年會由瑪麗·居里學者華人學會和瑪麗·居里學者全球校友會聯合主辦,本屆主題定為“卓越、研......
4月1日~2日,中國藥科大學“共話中國生物醫藥未來”校友論壇在該校舉行。近千名中國藥科大學各行業杰出校友、百余位專家教授以及藥大友人齊聚一堂,直面生物醫藥領域核心基礎科學難題和卡脖子技術瓶頸,共同探討......
3月22日,恰逢第31屆“世界水日”。由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主辦的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智慧水利高峰論壇在京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10位院士齊聚中國農......
3月19日,“中國新能源汽車大數據2023年產業大會”在沈陽市舉辦。大會由沈陽市人民政府和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共同主辦。遼寧省副省長姜有為、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等共同......
“黨的二十大工作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統籌謀劃和一體部署,凸顯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根本定位。”在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
2月15日上午,由自然資源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青島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我國首個“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在青島正式揭牌,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同時啟用,標志著聯合國“海洋十年”協作中心在中......
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23首屆全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創新挑戰賽”正式啟動。該挑戰賽旨在以場景創新驅動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解決人工智能重大應用和產業......
“支持頭部企業打造對標ChatGPT的大模型。”2月13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環節中提到。當天,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經......
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從1950年的0.4%提高到2018年的81.7%小學凈入學率從1949年的20%提高到2018年的99.95%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從1949年的3.1%提高到2018年的100.9%高中......
“湖南農業多功能性強,但農業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的科技創新與支撐能力仍不足。應充分發揮湖南農業科技資源優勢,在部署岳麓山實驗室強化種業研究的基礎上,產學研緊密結合,依托中國科學院及相關涉農科研機構的科技......